陈季良(1883年-1945年),原名陈世英,福建
侯官县(今
福州市市区)人。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曾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国民革命军海军司令,是国民革命军海军名将。
1905年,陈季良毕业后到
英国留学。回国后,陈季良先后在“海圻”号巡洋舰、“建安”号
驱逐舰、“海容”号巡洋舰任职。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后,陈季良随
“海容”舰抵达武昌,因同情革命,于10月14日调转炮口支持革命军。1914年10月25日,陈季良调任“江亨”炮舰
中校舰长。1919年,在
东北地区,陈季良支持
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参与中日庙街事件。事后,他继续在海军任职,历任海容舰长、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和海军部常务次长。1938年7月,
武汉会战打响,陈季良率领的第一舰队在武汉附近又与
日寇展开激战。1939年1月,陈季良因战绩显著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记功一次。 抗日战争时期,陈季良组织
江阴会战,打破了
日本“三个月灭亡
中原地区”的迷梦。
1945年4月14日,陈季良在重庆万州病逝,终年62岁。1945年5月25日,
国民政府追赠陈季良海军上将军衔。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季良1883年9月13日出生于
福州市。陈季良14岁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4届驾驶班。他努力学习驾驶、指挥等课目,不避艰险,坚持海上操练。190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来到
英国留学。
海军生涯
回国后,陈季良先后在“海圻”号巡洋舰、“建安”号
驱逐舰、“海容”号巡洋舰任职。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后,陈季良随
“海容”舰抵达武昌,因同情革命,于10月14日调转炮口支持革命军。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海筹”管带
黄钟瑛任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1月12日,陈季良调拨“海容”“海琛”“
陈一白”组成北伐舰队,随“海容”舰参加北伐。北伐结束后,因功升任“湖鹗”
鱼雷快艇管带。1913年6月17日,“
二次革命”爆发,陈季良管驾“湖鹗”鱼雷艇参加“湖口之役”。1914年10月25日,陈季良调任“江亨”炮舰
中校舰长。
1921年1月20日,陈季良被免去“江亨”舰长之职。经当时海军部署理总长之职的
李鼎新呈报,7月14日,陈世英更名为“陈季良”,11月11日,陈季良被任命为海军长江游击队中校队长。1922年2月1日,陈季良升任“楚观”舰中校舰长,6月27日升任“海容”舰长。
1924年4月16日,陈季奉海军练习舰队司令
杨树庄兼摄“闽口厦门警备司令”之命率领“海容”,协同“应瑞”等舰及海军陆战队第一混成旅第一团(团长马坤贞),驱逐北洋军阀藏致平部。5月5日,陈季良因战功晋升为海军少将。
1925年2月6日,陈季良升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闽江海军警备司令”司令。1926年7月4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出师北伐宣言》,国共合作北伐。北伐东路军向敌兵空虚的浙闽进军。12月10日,陈季良率领驻泊
马尾镇等地的海军第一舰队易帜归附国民革命军,配合北伐军东路军夹击北洋政府军张毅部,北洋军阀统治
福建省告终。12月15日国民政府福建政务委员会成立,陈季良任政务委员。
加入国民革命军
1926年12月30日,国民革命军海军司令部成立,陈季良任司令。1927年3月14日海军总司令
杨树庄通电易帜,加入国民革命军。3月28日陈季良率归附北伐军的第一舰队的“海容”“海筹”“应瑞北上,进入
长江掩护北伐军作战,并负责
来空法师至江阴防务,掩护陆军渡江追敌。7月6日,
国民政府特任陈季良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19日任国民革命军海军委员会委员。11月1日南京政府任命杨树庄为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兼
福建省主席),陈季良为国民革命军海军第一舰队司令。由于杨树庄兼福建省主席在福建主持政务,海军总司令部日常事务由陈季良代摄。
1928年9月1日,陈季良被选为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10月,陈季良协同第二舰队司令陈绍宽等向军事委员会辞职,对
蒋介石施加压力,迫使蒋介石于12月5日在军政部下设一个海军署,以陈绍宽为署长,陈季良等任委员。同月,陈季良出任代理海军总司令。
1938年1月,
国民政府决定撤销海军部,改设战时海军总司令部,并重新编组了第一、第二舰队。编组后的第一舰队司令仍由陈季良担任,司令部设于“民权”炮舰上,负责
武汉市下游防务。1938年7月,
武汉会战打响,陈季良率领的第一舰队在武汉附近又与
日寇展开激战。1939年1月,陈季良因战绩显著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记功一次。
因病逝世
1945年4月14日,陈季良在重庆万州病逝,终年62岁。1945年5月25日,国民政府追赠陈季良海军上将军衔。
主要事迹
庙街事件与更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宣布将
俄罗斯帝国侵占的
黑龙江省航权归还
中原地区。为控制黑龙江,北京政府海军部组建了吉黑江防舰队。由于舰艇不足,海军部从第二舰队调拨了包括“江亨”舰在内的多艘
炮舰北上支援。陈世英作为“江亨”舰的舰长,率领舰队历经艰难,于1919年到达
哈尔滨市途中,在
尼古拉耶夫斯克(尼古拉耶夫斯克)停留。在庙街期间,陈世英的舰队遭遇了复杂的局势。当时,庙街驻扎着近千名日军、4艘
驱逐舰和1艘巡洋舰,以及日军支持下的
白俄罗斯军队。此外,还有2000多名华侨居住在此。
1919年10月下旬,
苏联红军向帝国主义干涉军发起反击,一支红军游击队向庙街日军支持下的白俄军队发起进攻。红军游击队因纪律严明,不扰百姓,与陈世英的中国舰队关系融洽。他们向陈世英借炮攻破日军占领的领事馆,陈世英同意借炮,并成功协助红军游击队完成任务。然而,这一行动引发了日军的强烈反应。江冰融化后,日本军舰和白俄的浅水炮舰一同向中国舰艇开炮示威,庙街事件演变成了中日两国之间的争端。
日本政府就“庙街事件”向中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道歉、惩处责任人并支付抚恤金。北京政府屈从
日本压力,决定惩处陈世英。最终,陈世英被撤职,但海军部同情和钦佩他在事件中的表现,认为他维护了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因此,海军部并未执行撤职决定,而是让陈世英改名“陈季良”,继续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并授予他“文虎”
勋章。
江阴保卫战
1937年9月22日上午9时,日军联合航空队的首批战斗机和
战略轰炸机40余架携带重型炸弹向江阴袭来,打击的主要目标是中国的防守舰队,而旗舰“
平海号轻巡洋舰”和它的
姊妹舰“宁海”则是重点攻击目标。霎时,弹如雨下,火光四起。“平海”舰 3面受敌,左舷和中后部当即中弹,舰体遭到破坏。陈季良临危不惧,屹立甲板上,指挥各舰抗敌。全队士气高昂,沉着应战。战斗异常惨烈。亲历战斗的“平海 ”舰枪炮指挥官刘馥在日记中写道:“炮弹如洪水般攻来。敌人如波浪一般,一层退下去,又一层层地冲击过来。”
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平海”舰击落敌机5架,阵亡11人,负伤23人。“宁海”舰也受到严重损伤。9月23日晨,日军
侦察机侦察江阴江面,发现中国舰队依然阵容严整,旋即离去。不久,敌机70余架蔽空而来,冲向
中原地区舰队。“
平海号轻巡洋舰”、“宁海”两舰再次成为敌人疯狂轰炸的目标。敌机一队队地疯狂轰炸,不停地投下炸弹。面对此种情景,当时一些被允许观战的外籍军事人员也叹为观止。他们说,自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还未曾见过如此惨烈的战斗场面。在敌机的疯狂袭击下,“宁海”舰沉没了,“平海”舰受重伤。陈季良毫不气馁,率司令部移到“逸仙”舰指挥战斗。9月25日上午,敌机16架又接踵而来,猛扑“逸仙”舰,在两舷附近投弹20多枚。弹片横飞,水柱冲天。“逸仙”舰弹药消耗殆尽,反击能力减弱,最后机舱的机柱被炸断,舵舱进水,舰身向右倾斜,搁滩下沉。陈季良再率司令部人员迁驻于“定安”号运输舰上,继续坚持战斗。至此,第1舰队各主力舰均被击沉。随后,由
曾以鼎担任司令的第2舰队接替防守,继续抗敌。直到江阴失陷,日军也未能摧毁江阴封锁线。
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阻遏了日军沿江西上的企图,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
中原地区的迷梦,保护了
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的安全转移,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主要作品
陈季良笔下的题花厅联也直白地写出有闲读书为福:“竹里静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
纪念场馆
故居和纪念馆
陈季良故居位于
鼓楼区文儒坊19号(旧73号),在坊中段南侧,东连丰井营,西接三官堂。此居原为浙江平阳陈氏迀榕八世祖陈兆盛于明
崇祯十五年(1642)购置。陈兆盛系陈季良八世祖,亦系
林则徐母亲
陈帙的六世祖,故其大门外亦挂“林则徐母家故居”横匾。此屋中间曾易主,若干年后陈氏后裔又购回,
清代重建。
康熙,
同安区训导陈海萍任满归休之后,于其住宅文儒坊内有杞堂前营建怡亭,旨在庆祝同堂兄弟十八人,居
同里镇而皆耆寿,年虽老而心常惬,遂名其亭曰怡亭。2015年10月25日,位于文儒坊19号的海军上将陈季良纪念馆正式开馆。这是
福州市由民间自筹资金创办的第四座抗日志士纪念馆。
墓地和纪念园
抗战胜利后,
国民政府和中国海军总部派军舰将陈季良灵柩运回福州,安葬于梅亭山海军墓地。之后,因房地产开发,将军墓园被毁,遗骨散落,墓碑被砸,墓园被夷平用来盖楼。2014年,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平阳陈氏后人陈宏、陈氏外戚唐洪清,将陈季良将军的遗骸,安葬至福州三山陵园名人园。此外,为更好弘扬陈季良将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福州晚报报与福建历史名人研究会、三山陵园有限公司及陈季良将军后人共同倡议将
烈士墓开辟成纪念园。2014年11月8日,陈季良将军纪念园建成开园。
亲属成员
参考资料
影响与评价
说起陈季良,中国近现代史上他曾写下重重的两笔,那就是当时轰动世界的‘庙街事件’和一战后最惨烈的海空战——‘江阴海空战’。(王勇坚评)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所亲眼看到的最惨烈的海空战。陈季良将军如此英勇,中国军人如此无畏,中国必胜。(在江阴海空战场观战的一位德国顾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