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绒花》(Edelweiss)是
美国音乐剧《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和同名电影中的插曲,由理查德·罗杰斯作曲,
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在1959年上演的音乐剧《音乐之声》中首次演唱。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
奥地利人民对亲人、家乡的深深祝福。雪绒花,又称薄雪花、
火绒草,是奥地利的
国花,象征着勇敢的精神,该曲又被称为奥地利的非正式国歌。
1965年,根据
音乐剧专业改编的同名电影《音乐之声》上映后,随着影片获得
奥斯卡金像奖,该曲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翻译成中文版本,编入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中国著名歌唱家
朱逢博、
关牧村及
黑鸭子演唱组合等均曾翻唱过该曲。
《
音乐之声》的故事是根据1938年
奥地利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纳粹时期,奥地利的玛丽亚修女在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
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受到孩子和特拉普的喜爱,共同组成新家庭。纳粹
德国入侵奥地利后,企图强迫冯·特拉普上校效忠德国,特拉普一家借着参加
萨尔茨堡歌唱节的机会,在修女们的帮助下,越境逃往
美国并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团”。
歌曲在电影里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上校为孩子们演唱,他和大女儿
莉萨·普雷斯利的合唱中充满了清新和愉快;第二次则是在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特拉普准备当夜带全家逃亡国外前,在歌唱节上演唱这首歌,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告别,参加歌唱节的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齐声高唱《雪绒花》,成为对
法西斯主义德国的一次示威。
《雪绒花》3/4拍,C大调,结构方正,两段体结构,再现单二部曲式,曲调真挚淳朴,具有浓郁的
奥地利民族风格,配合着电影情节,全曲三次主题再现,体现出浓郁的爱国情感。曲中频繁出现三、四、五度的跨越以及全音阶的上行下行,有一定演唱难度。
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方式,用一首优美的小诗,赋予“小而白,洁又亮”的雪绒花以人的感情和高尚的品质。诗行长短不一,三、四行押韵,二、
五行押韵,六、七行押韵,八、十行押韵,一、九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也优美动听。
歌曲将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歌曲也是罗杰斯和汉默
斯坦二世的最后一次合作,同时也是汉默斯坦二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首歌曲。
该曲自《音乐之声》上演以来迅速流行,许多人甚至将其称为
奥地利的非正式国歌。一些卫理公会团体还将其重新填词后作为赞美诗演唱,这导致该曲的版权持有者警告要将这些团体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