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权
厦门大学教授
李文权(1946.7— )厦门市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学系,现任厦门大学海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亚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多年从事海洋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海洋有机化学。
研究方向
从事海洋有机地球化学、海洋有机污染物化学、海洋初级生产力、海洋生物标志物和海洋同位素示踪等领域研究。
主要贡献
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大亚湾开放站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化学会理事等。
代表性成果
论文发表:
(1) 海水中氟利昂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分析,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11月。
(2) 加拿大海盆氯烃的分布及其示踪研究,极地研究,2006年01月。
(3) 自养小球藻(小球藻属 autotropica)多糖提取纯化方法研究,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12月。
(4) 海洋微藻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探,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06月。
(5) 小球藻饵料的研究进展,福建农业学报,2005年01月。
(6) 氟利昂化学示踪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海洋技术,2004年12月。
(7) Study of chemical forms of and their bioavailability in the sediments,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4年03月。
(8) 海洋微藻多糖提取纯化条件的研究,海洋技术,2004年01月。
(9) 海洋微藻多糖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10月。
(10) 两种大型海藻粉对重金属吸附热力学研究,台湾海峡,2003年10月。
(11) 海藻硫酸多糖及其抗HIV-1活性,海洋科学,2003年08月。
(12) 海水小球藻多糖的提取及其结构分析,台湾海峡,2003年01月。
(13) Effect of 温度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four 物种 of marine 微藻,Mar. Sci. Bull.,2003年01月。
(14) 温度对四种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台湾海峡,2003年01月。
(15) 超声波湛江市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海洋学报,2002年07月。
(16) 三种海洋微藻生长期脂肪酸组成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02年03月。
(17) 光辐射对海洋微藻脂肪酸含量的效应,海洋技术,2002年01月。
(18) 超声辐射对牟氏角毛藻的生物效应研究,海洋科学,2001年10月。
(19) 超声辐射对海水小球藻的生物效应,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05月。
(20) 超声辐射提高亚心形扁藻脂肪酸不饱和度研究,台湾海峡,2001年01月。
(21) 超声波对球等鞭金藻脂肪酸组成的效应研究,海洋科学,2000年07月。
(22) 生态系物质循环的同位素示踪法,《当代海洋科学学科前沿》,苏纪兰秦蕴珊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07月。
(23) 海洋生物标志物,《当代海洋科学学科前沿》,苏纪兰、秦蕴珊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07月。
(24) 营养盐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含量与百分组成的影响,海洋环境科学,2000年04月。
(25) 海洋饵料动物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海洋技术,2000年01月。
(26) 海洋微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海洋通报,2000年01月。
(27) 超声波对三角褐指藻脂肪酸组成的效应研究,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01月。
(28) Study of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four 物种 of marine single-celled algae. ,Acta Oceanol. Sinica,2000年01月。
专著发表
(1) 海洋化学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2006年10月,学术专著。
(2)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科学文献目录,海洋出版社,1995年01月,学术专著。。
(3) 生产过程自动分析 (陈国珍主编),海洋出版社,1991年08月,学术专著
(4) 化学过程,海洋出版社,1985年05月,译著。
获奖记录
(1) 福建省若干港湾和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区初级生产力研究,省部级科研奖,1996年01月,福建省科技厅,等级:3
(2) 闽南地区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省部级科研奖,1991年01月,福建省科委,等级:1
(3)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国家级科研奖,1995年01月,国家科技部,等级:3
(4) 罗源湾濂澳大官坂鱼虾贝综合开发,省部级科研奖,1991年01月,教育部,等级:2
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2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1等奖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研究方向
主要贡献
代表性成果
专著发表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