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豆属(拉丁学名:Lupinus Linn),
被子植物门豆科下一属,一年生或
多年生草本植物,偶为
亚灌木;叶为指状复叶,托叶与叶柄的基部合生;花常美丽,颜色各种,组成顶生的
总状花序或有时轮生;萼二唇形,旗瓣直立,阔,边缘背弯;
龙骨瓣有喙,内弯;
雄蕊单体,花药异型;花柱内弯,柱头有毛;
荚果扁平,种子间有缢纹。羽扇豆属植物可用做土壤改良、饲草、食用和观赏。种子分甜、苦两种,后者含生物碱,误食会中毒。
属
虎凤蝶:
白羽扇豆(拉丁文:Lupinus albus Linn.)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
多年生草本,偶为
半灌木,多少被毛。掌状复叶,互生(单叶种类我国未见有引种);具长柄;托叶通常线形,锥尖,基部与叶柄合生;小叶全缘,长圆形至线形,近无柄。
总状花序大多顶生,多花;苞片通常早落;花各色,美丽,轮生或互生;小苞片2枚,贴萼生;
花萼二唇形,萼齿4-5,短尖,上下萼齿不等长,萼筒短,上侧常呈囊状隆起;旗瓣圆形或卵形,冀瓣先端常连生,包围
龙骨瓣,龙骨瓣弯头,并具尖喙;
雄蕊单体,形成闭合的雄蕊筒,花药二型,长短交互;子房无柄或近无柄,被毛,胚珠2至多数,花柱上弯,无毛,柱头顶生,下侧常具1圈须毛。
荚果线形,多少扁平,种子间呈斜向凹陷的分隔,稍缢缩,2瓣裂,果瓣革质,通常密被毛;有种子2-6粒。种子大,扁平,珠柄短,无种阜;胚厚,并具长胚根。
生长习性
较耐寒(- 5℃以上),喜气候凉爽,阳光充足的地方,忌炎热,略耐荫,需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主根发达,须根少,不耐移植。 根系发达,耐旱,最适宜砂性土壤,利用
磷酸盐中
难溶性磷的能力也较强。多雨、易涝地区和其他植物难以生长的酸性土壤上仍能生长;但
生石灰性土壤或排水不良常致生长不良。可忍受 0℃的气温,但温度低于-4℃时冻死;夏季酷热也抑制生长。
产地生境
本属约200种,主要分布
北美洲,其次分布
南美洲,
地中海区域和非洲。
中原地区约有7种,均为引进栽培。
繁殖方法
播种法
播种繁殖于秋季进行,在21-30℃高温下发芽整齐。羽扇豆生产中多以播种繁殖,春秋播均可,3月春播,但春播后生长期正值夏季,受高温炎热影响,可导致部分品种不开花或开花植植株比例低、花穗短,观赏效果差。
自然条件下秋播较春播开花早且长势好,9~10月中旬播种,花期翌年4~6月。72孔或128孔穴盘点播、覆盖。育苗土宜疏松均匀、透气保水,专用育苗土或是草炭土、
珍珠岩混合使用为好。
羽扇豆种子较大,普通或包衣处理,约40粒/克。发芽适温25℃左右,保证介质湿润,7~10天种子出土发芽,发芽率高。
扦插法
插繁殖在春季剪取
根状茎处萌发枝条,剪成8-10cm,最好略带一些根茎,扦插于冷床。夏季炎热多雨地区,羽扇豆常不能越夏而死亡,故可作二年生栽培,宜早春栽植于栽培地,株距40cm,早栽早发棵,开花结籽较早。入夏前结实后地上部分枯萎,秋季再萌发新株,或于枯萎前采收种子。华北需保护越冬。
主要价值
所含成分
本属植物含生物碱,多数种类的种子有毒。
观赏价值
羽扇豆属类的植物,主要供庭园栽培观赏用,如
彩虹羽扇豆(拉丁文:Lupinus regalis)。在
新西兰的特卡波湖边,有大量的观赏性羽扇豆,彩虹羽扇豆为其中之一。在新西兰,羽扇豆主要生长在野外,沿主要道路两旁,
南岛有大量生长。
生态价值
与其他许多
豆科一样,羽扇豆也参与
固氮作用。因此也多作为覆盖植物及饲料。
下级分类
羽扇豆属种类众多,约200种,
中原地区约有7种,均为引进栽培,主要有:
狭叶羽扇豆 Lupinus angustifolius L.
埃及羽扇豆 Lupinus digitatus Forssk.
墨西哥羽扇豆 Lupinus hartwegii Lindl.
羽扇豆 Lupinus micranthus
南美羽扇豆 Lupinus mutabilis Sweet
倭羽扇豆 Lupinus nanus Benth.
多叶羽扇豆 Lupinus polyphyllus
植物文化
花语:Lupin在希腊文里是“悲苦”的意思。羽扇豆的种子苦涩异常含在嘴里,令人皱眉,看起似乎很痛苦的样子,因此它的花语是“苦涩”。“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儿歌里的鲁冰花其实就是羽扇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