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分上中下三编。导论从宗教的定义与分类入手,进而概述中国宗教的基本特点,陈述其研究意义,并且对中国宗教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学术回顾,说明中国宗教研究的原则、方法。上编论述中国宗教的派别源流,分别对汉代以前的中国传统宗教、中国儒教、中国佛教、
道教、中国民间宗教信仰进行介绍,同时考察了基督教新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过程。中编论述中国宗教的构成要素与思想特点,从神灵谱系、思想体验、制度伦理、思维方式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宗教的内在要素以及思想意蕴。下编论述中国宗教的存在基础与基本功能,分别从农业生态环境、人口、移民、战争等不同侧面分析中国宗教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本书还讨论了中国宗教与传统哲学、世俗伦理、古代科学、文学艺术、社会政治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中国宗教的社会组织功能以及文化心理功能。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相当长久、复杂的演化过程。作为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宗教观念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受到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制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世界各大洲的考古发掘来看,一定历史阶段的原始先民具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就是说,宗教信仰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麦克斯·缪勒对此曾说道:
宗教不是新发明,它即使不是和人世一样古老,至少也和我们所知的人世一样古老。我们所知的古人的思想感情,几乎都处于宗教的领地之中,或者完全被宗教控制了。无论什么地方,最古老的文献几乎都是宗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