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盆李村地处
豫东平原,隶属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
邸阁乡管辖,位于通许县城东南10公里,邸阁乡政府东北约4公里处。东接贾庄,西临祁湾和各里口村,北连娄庄。
全村约550户,2400人,3050亩耕地。该村土地肥沃、交通发达、绿树环抱、景色优美、邻里和睦、五谷丰登。
地理环境
烧盆李村地处豫东平原,隶属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邸阁乡管辖,位于邸阁乡东北方4公里处,距通许县城东南10公里,距“七朝”古都开封55公里,距省会
郑州市110公里,交通便利,X017县道穿其而过,西邻开扶公路(S218
省道),西距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京广铁路、
京珠北高速60公里,北距
陇海铁路45公里、距商登高速(在建)4公里,东距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5公里。全村皆平地,无土丘,庄西边有条仲庄沟穿过,河流自北向南汇入
涡河(
通许县第一大支流——
淮河第二大支流)。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中。年平均日照2500个时数,年平均温度14.9℃,无霜期222天,年降水量775毫米,海拔60米左右。
村名起源
据传,清朝中期
同治年间,官府腐败,灾害频仍,民不聊生,为求得一方平安,四邻资助修筑寨墙,墙高2.5丈,外包砖,上有垛口,安装了四座炮楼。四座城门包有铁皮、铁环铜锭,固若金汤。门上修有两层城楼,门上写着“烧盆李同安寨”六字,可见当时的用心良苦。村中设有看家队,夜间巡逻,小股匪盗自然不敢侵扰,保护了村庄,安定了民心。
科教文卫
情况概述
1980年由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农村中学取消,村中学改制为五年制小学。1990年后又有贾庄、娄庄并入到烧盆李大队,成立了现在的烧盆李中心小学。
烧盆李小学(1949年创办,先前老校位于后街庙街往西150米路南处,目前在校学生500多人汇聚周边贾庄、娄庄、席庄等村庄学生,在校教职工25人左右,2003年之前由李宣西老师担任校长一职),学校门口两侧“严肃活泼、团结紧张”校训由任书贤任老师在千禧龙年题词书写。学校于2004年兴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学校地处村东头,去往贾庄和娄庄的路口处;拥有幼儿园一所,位于烧盆李村前街热闹地带;全村共有卫生室三处,后街两处,前街一处。
1998年,村里实施了电力改造并且又集资3万元新建了学校3个班级的教室。
爱心捐助
2012年6月30日新世纪亚飞集团代表们经历2个小时的路程赶往
通许县烧盆李小学,参加贫困小学爱心助学活动——暨开封通许县
邸阁乡烧盆李小学捐赠仪式。当天,新世纪亚飞集团为烧盆李小学捐赠爱心桌椅,图书及文娱用品,价值达8万元。此次捐赠活动受到当地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得到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据介绍,接受捐赠的烧盆李小学从教学硬件到师资队伍建设尚需改善,目前学校共有教师18人,学生600人左右,学校基础教学设施简陋,教室无降温设施;存量图书较少,且一部分不适合学生阅读;学校现存体育活动用具非常少,且大多数已经破损无法正常使用,无法满足孩子们日常活动所需,此次爱心助学活动也是新世纪亚飞人以“亚飞十年,感恩行”为主题的“七一”党建活动。新世纪亚飞的党员及员工代表们抵达烧盆李小学后,举行了宣誓仪式。此举措一方面激励了员工们的士气,另一方面也振奋了现场参与的各位观者。
基础设施
烧盆李村配置设施相对齐全,拥有健身场所和老年活动中心各两处,分别位于前后街热闹地带。健身器材2006年由
开封市市体育局提供,并在2006年12月19日成功举办了“开封首个村级农民运动会” 。现在,烧盆李村已经基本实现了街街通
水泥路,完全告别了以往下雨泥里走的状况;2009年,烧盆李村实现了家家通自来水,2011年,村里百姓都用上了有线电视,百姓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更值得祝贺的是,在村里爱心人士的大力捐资帮助下,2012年8月份,全村实现了街道亮化工程,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村内大事记
1938年,日本鬼子侵占通许,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为阻挡
日寇西侵,
蒋介石不顾老百姓的死活,竟然下令扒开
黄河花园口决堤,河水向南一泻千里,没有淹着日寇,却坑害了老百姓。大片良田被淹没,老百姓背井离乡苦不堪言,该村也首当其冲。
1943年,良田本就产能低下,加之蝗虫灾害,赤野千里,粮食奇缺,并有流行病存在,人吃人的现象时常发生,烧盆李村就有一例,至今年长者谈及此事,还唏嘘不止。
1945年,
日本投降,农业生产日渐恢复,至解放初期只有200余户人家,不足800口人。
1947年春,村里的穷人纷纷起来参加革命,斗地主,分田地,与各种反动势力作斗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自己的村级政权,农民的生活开始好转,生产力得到了初级发展。
1948年春,烧盆李村成立了农民协会。
1948年,由穷人组织的村级政权,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了土地改革,形成了耕有田,种有获的良好局面。穷人翻身作主,生产力得到了发展,村民生活有了保障。
1949年,成立了原烧盆李小学。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后,该村青年魏本证、李正文踊跃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为捍卫祖国的安全都做出过贡献,他们的事迹代代相传。
1956年,成立了集体农庄。
1958年,成立
邸阁乡人民公社,成立了邓庄大队,下辖烧盆李、孙庄等,并建立村党支部。
1966年4月,邓庄大队解散,重新成立了烧盆李大队,下辖贾庄1个自然村,9个生产队。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的各项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社会教育等各项事业步入正轨,村里掀起了大办农业的高潮。
1980年,农村积极响应了党的政策,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耕地以责任田的方式分到了农民手中,自主经营,取消了
计划经济,使农民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1980年,由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农村中学取消,村中学改制为五年制小学。
1983年5月,烧盆李大队改名为烧盆李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1990年,烧盆李中心小学成立。
1996年,村里集资捐款投资15.6万元硬化了村南北大街;王桂生投资了150万元建成了织布厂一个。
1997年,投资了5万元修建了村委会,填补土路2000米;魏文中投资15万元新建养鸡场一个。
1998年,魏培德投资30万元新建了豫星面粉厂。村里实施了电力改造并且又集资3万元新建了学校3个班级的教室。
1999年,计划集体投资、个人捐资3万元,建两个老年娱乐室,村内配置了电视、影碟机、桌凳、象棋、扑克等一些娱乐用具。
2000年,铺设了村外道路,集资改造了村委的全部门窗。
2001在,市政府办公室的协助下,投资7万余元完成了三个街道的改造任务。
2002年,在县财政局的协助支持下,投资6万余元硬化了学校门前道路0.5公里。
2003年,投资16.8万元硬化了村内1.4公里的两条横道。
2003—2004年,在支书的坚持下,通过半年的努力,争取24.8万元项目款兴建了烧盆李中心小学两层8班双通道教学楼一幢,被省市县评为
国家优质工程奖,学校被评为“花园式学校”,并被县里评为
特殊贡献奖。
2004—2005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群众大会动员,村外建了三个生猪养殖基地,发展了26个肉鸡养殖专业户。
2005—2006年,在县财政局的支持下,引进外资和村内集资30万元硬化了村内2.5公里道路,从而结束了村民几百年来走泥泞道路的历史。老年人达到了老有所养,6万元的健身器材安放在街头路边,供大家健身强体。村内的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展望未来,烧盆李村的前景更加灿烂。
2006年12月19日,成功举办了“
开封市首个村级农民运动会“。
2009年,烧盆李村完成了了”家家通自来水“工程。
2011年,完成了农村有线电视入户工程项目,百姓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2012年8月份,全村实现了街道亮化工程,居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2013年5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完工。
2015年2月(农历乙未年羊年正月),村委会邀请
山西省运城市豫剧团,为村民呈现了多场豫剧曲目演出,极大丰富了村民们的娱乐文化生活。
2015年11月,由218省道杨庄段下路向东通往烧盆李村延伸至贾庄村道路在使用了15年左右后,全线改造升级,结束了道路不顺的历史,为杨庄、各里口、祁湾、烧盆李、娄庄、贾庄等12000多人的交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2015年12月,村内多条道路相继升级改造,交通更加通畅、便利。
2016年04月03日,在S218省道
邸阁乡杨庄--王庄段通往烧盆李道路丁字口处安装了“烧盆李”路标指示牌,解决了因路口两边民房遮掩路口带来不便的问题,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外客去往村内提供了指引。
人口数据
烧盆李村前后街大小街道30条左右,现有546户居民,人口2400人左右。
农业经济
烧盆李村拥有耕地面积3050亩,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主要盛产无仔西瓜、有仔西瓜、棉花、玉米、小麦、红薯、辣椒、大豆、
阳芋等!
姓氏文化
据传,明初
洪武四年,
李姓先祖由
洪洞县迁此,建有盆窑,故名烧盆李村。相继迁入孙、魏、郭等姓氏。因自然灾害和历年动乱,前街
张姓、后街孙氏已不存在。
目前烧盆李村主要姓氏:郭、李、魏、王、万、张、、、。其中前街姓氏较多,后街绝大部分都是
郭姓!
•郭姓来源:
08年,
通许县文物局发现一株明洪武年间迁民古槐,此树高约8米,树围约2.7米,树龄630多年。据了解,该古槐位于通许县六营村一村民院中,此树为黑槐树,又叫国槐。据1999年重修的《通许郭氏宗谱》记载,此古槐为唐大将
郭子仪的后代、五品武生郭文华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从
洪洞县东迁通许六营岗时所植,以昭示子孙,永不忘本。
郭氏古槐目前长势良好,树干粗大,叶枝茂盛。据
开封市文物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古槐是明初山西洪洞大移民的历史见证,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明初的移民情况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
通许县郭氏先祖生活在今山西汾阳。至唐大将郭子仪以后,有两大支派迁出:一是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山西汾阳四十七世孙郭福积的长子郭明修、次子郭继修,迁居
咸平县西南凤岭村(即今小岗村);二是明洪武四年(1372年)
洪洞县大移民,兄郭文华(五品武生)迁通许六营村,弟郭兰华迁汴西瓦子坡。
汾阳市距洪洞50余公里,
郭姓两支,是为一族。
清同治元年所传辈字:“德善福广,永可继兴;芳昭万世,正本耀宗。”26世为“德”字辈。
郭氏在通许分布于常庄、楚庄、张庄、小岗郭、前安岭、大楼郭、郭庄、六营、烧盆李、大流郭等44个村庄。
扶沟县江村镇的郭庄、娄灵石,
尉氏县永兴乡黄寨,
开封市西瓦子坡等地也有分布。
通许县迁出的还分布在22个省\市.
本村郭姓目前所有辈分如下:善、福、广、永、可、继 据说
楚庄王、常庄、烧盆李三庄的郭姓老祖宗是三亲兄弟,后来各居一村,再后来人丁兴旺发展到了现在的郭姓大家族!
据史料记载,烧盆李万氏来源于
太康县万氏南长门长支九世孙万祥。据民国九年续编、一九九一年六修重印《万氏族谱》载:万氏十门分居太康县各地。明初,万氏一支由太康迁入通许县邢岗村。邢岗村街里有万家胡同,长贯五街;万氏
聂氏宗祠,营造雄伟。老在邢岗村南马家街南沿,有墓十多座,碑数通……后万氏祠被改为
庙宇。明朝中时,有万思学由邢岗迁往
通许县城南10里落户,形成今村名万寨。万寨万氏遂以万思学为始祖。数百年来,万氏人丁繁衍,由万寨分居通许数村;任祥、烧盆李、云庄、刘庄、后小渚等。
通许万氏祖茔在
太康县。因战乱、水灾等,《万氏族谱》屡遭毁坏,族人亦逃难四方,生死不明,失去联系。已知由太康迁居他处的有:安徽淮阳、山东观城、
尉氏县、杞县许岗村、
扶沟县、
江西省……《万氏族谱》六本,有序、传、世系、派字、碑文等,由太康县重印,通许县万寨保存一套。
下辖街办
烧盆李村分前街和后街,前后街之间没有农田相隔,这是祖辈留下来这么叫的,据说之前区分来源是由于原先在前街和后街之间有个寨墙!我们前后街还是相当亲密的,全村前后街共有六个大队小组,共一个村委会!
旅游资源
烧盆李村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周边旅游城市密集度高,位于
河南省“三点一线黄金旅游带”内,周边旅游景点有:
清明上河园、
龙亭区、
相国寺、
开封府、
包公祠、中国翰园碑林、
开宝寺、
繁塔、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
登封市、
嵩阳书院、淮阳太昊陵、
龙门石窟、
白马寺、关林庙等,自驾游皆可在4小时之内到达。最后,真诚欢迎广大客商前来我们村庄投资兴业!现在“烧盆李吧”已经开通,欢迎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