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师煊(1922年12月27日—2010年7月11日)计算机科学家。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的创建人,是我国数据库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数据库学术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原
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软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数据库学组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名誉系主任。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人物生平
萨师煊,1922年12月27日出生于
福州市。
闽侯县萨氏家族,源于山西雁门萨氏先祖,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孛儿只斤·忽必烈时代(1260—1264年),执掌兵权的萨拉布哈是雁门萨氏的始祖。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帖木儿时代(1324—1328年),元代四大诗人之一的
萨都剌,曾官至南台
侍御史,钦赐萨姓,此为萨氏家族立姓之始。萨都剌的孙子萨仲礼是
元统年间(1333年)的
进士,官至福建
行中书省检校,举家由晋迁闽,子孙繁衍渐成望族。在我国近、
现代史上,福建闽侯的萨氏家族出现了多位军事将领和科技精英,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例如,爱国海军将领
萨镇冰、中山舰长萨师俊,物理学家
萨本栋、化学家萨本铁、微电子学家
萨支唐、数学家萨支汉等等。在萨氏家族中,“师”字辈和“本”字辈同属第18代。
1941年之前,萨师煊先后在
福州市读小学、中学,曾就读福州三山中学(1934年)、
洋口英华中学(1935年)。1941年9月考入
厦门大学数理系,1945年毕业。大学毕业后,他先后任福州英华中学教师、广州中山大学数学系讲师。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萨师煊追求革命,跋涉千里来到解放区,与当时很多进步青年一道加入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
华北大学的政治研究所工作,开始了为人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历程。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萨师煊随着华北大学的全体教员一起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中途人民大学停办时期,在北京经济学院任教。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讲师(1950年)、副教授(1978年)、教授(1983年)。他曾先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财经教研室数学组教师兼组长(1950年3月),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讲师、主任(1950年9月),工业经济系数学教研室讲师、主任(1958年9月),经济信息管理系副主任(1979年)、首任系主任(1981年)、名誉系主任(1986年)等职务。他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开拓性工作为
中国人民大学理工科专业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萨师煊教授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曾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六(1985年)、七届(1988年)委员、常委。1991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萨师煊1982年曾担任
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软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数据库学组组长。1999年至今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曾兼任《
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科学》等十多个出版物的编委、顾问与名誉顾问,以及
厦门大学等单位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
萨师煊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团结了全国数据库工作者,成为我国数据库界有口皆碑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为我国数据库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萨师煊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11日01时05分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公共教学改革
经济管理类公共数学课程改革的先躯
萨师煊从1950年起担任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主任,主持数学教研室工作,负责全校经济和管理类公共数学课的教学工作。
萨师煊认为数学不仅是理工科课程中重要的基础课,也是人文社科课程中重要的基础课。他说数学不是一门自然科学,因为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均以一定的自然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例如物理现象、
化学现象、生命现象等等。数学是数量关系的科学,它不是专门研究某种自然现象的,数量关系存在于自然现象中,也存在于社会现象中,它是
宇宙中一切事物中数量关系的抽象。高等学校理工科的学科内容中有数量关系,需要数学;文科中也有数量关系,也需要数学。理工科与文科所需要的数学应该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但是,在当时没有适合于文科的
数学基础教材,高等学校文科的数学课都使用理工科的数学教材。萨师煊从文科的数学教材改革着手,开始了对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萨师煊的领导下,首先确定了文科数学基础课程的内容与体系,他领导教师们编写文科数学基础教材。从油印讲义到
中国人民大学内部使用的铅印教材,都体现了与当时其他文科高校使用教材的不同。
萨师煊进一步创建了新的文科数学课程体系,将对于经济研究极为重要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数学分支引入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至今仍为全国大多数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所遵循和采用。
20世纪80年代初,受当时教育部的委托,由数学教研室萨师煊、赵树夫妇负责制订了文科数学基础教材的编写大纲。赵树嫄根据该编写大纲主编的《
经济应用数学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针对经济管理等专业使用的教材。该书一出版,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被多次重印,历时近30年仍被很多高校采用,是文科数学基础教学改革的里程碑。
萨师煊还是国内最早从事“投入产出法”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应用研究的学者之一。1962年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代表团访问
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将有关“投入产出法”的资料赠送给中国人民大学。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的萨师煊领导教研室老师对有关资料认真翻译、整理、研究,结合我国高等学校财经、管理专业的情况,编写了“投入产出法”教材;并率先在我国开展了“投入产出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推动了“投入产出法”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数据库教学
数据库教学的先行者,数据库研究的探索者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创办的经济信息管理系。萨师煊等学者最早引入“信息”一词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名称,创建了经济信息管理系。这是我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以
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为特色的系科,萨师煊是第一任系主任。
跟踪世界现代科技发展,建设一个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新型信息学科,是萨师煊等老一辈学者长期追求的目标。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们就在学校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自愿成立经济数学研讨会,并且已经预见到了数学和
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人民大学被迫停办十年,队伍被遣散,但他们对新目标的追求仍然在延续。在这期间,由萨师煊、陈余年、江昭等一批骨干组成的学习小组,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摸索计算机技术。1974年萨师煊等又利用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计委帮助工作的机会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演练,基本上掌握了数据处理人才培养的框架。同时也了解到信息科学和技术在我国也刚刚起步,人民大学复校,确实是一次创办新兴学科,并在较短时间内抢占我国学科发展前沿的难得机遇。这个设想很快得到了学校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1978年经济信息管理系当年建系当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和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授予单位。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刚刚从“文化大革命”浩劫中走出来,百废待兴。以萨师煊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率先在国内开展数据库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79年萨师煊将自己的讲稿汇集成《数据库系统简介》和《数据库方法》,在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参考资料》上发表。这是我国最早的数据库学术论文,对我国数据库研究和普及起到了启蒙的作用。随后,他发表了不少相关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等诸多方面。
为了推动国内的数据库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萨师煊一方面南北奔走,到全国许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讲课、作报告,一方面编写讲义,开设课程,1978年在
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萨师煊是我国最早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师。许多高校教师、研究所
科技人员都纷纷来中国人民大学听萨师煊讲课,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82年,教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第一次“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研讨会。由萨师煊负责,国内著名高校教师参加,起草了国内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本科“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该大纲对国内刚刚开始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83年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案将“数据库系统概论”列为四年制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并于1983年6月通过该教学大纲。
1983年,萨师煊与弟子
王珊合作编写出版专著《
数据库系统概论》。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明数据库原理、技术和理论的教材。该教材一直被大多数院校计算机专业和信息专业采用,为推动我国数据库技术发展、培养数据库人才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88年该书(第一版)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2002年(第三版)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一等奖。到2006年已经出版了第四版,即将出版第五版。
萨师煊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积极为国家
大型计算机工程作
技术咨询,另一方面更重视对技术难度大、投入多的数据库基础软件的研制。他领衔主持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分布式查询系统”的研制,这是在IBM大型机上实现的大型软件项目。该项目于1991年获得国家计委“杰出贡献奖”。
萨师煊积极支持并与
王珊一起于1987年创办了
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研究所。20多年来该研究所始终站在学科前沿,跟踪国际先进技术,通过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将系统软件的开发、基础理论的研究与研究生的培养结合起来。累计培养了数百名研究生,结合项目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数十部,在国内始终保持了数据库技术的领先地位。在萨师煊的带动和影响下,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在研究所的基础上2008年建成了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术活动
中国数据库学术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
萨师煊担任
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专业委员会数据库学组组长期间,积极倡导和组织数据库学术交流活动,自1982年起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为数据库工作者交流学术成就和开发经验、检阅工作成果提供了讲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团结、执着、和谐、潇洒”的优良学风,为推动我国数据库技术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4年在
天津市召开的第三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上,萨师煊提议评选优秀研究生论文,以鼓励青年学生的研究成果,促进他们更快成长。在这次会议上萨师煊个人出资奖励了6位获奖研究生。这一举措成为了我国数据库界的佳话,是我国数据库前辈对后来者鼓励提携的榜样。该奖项已成为中国数据库界的最高奖励,许多获奖者都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数据库专家。
萨师煊一贯倡导和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曾多次邀请国际知名数据库专家到国内讲学,带来了国际数据库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从1983年开始萨师煊多次率领中国学者代表团参加国际著名的数据库学术会议,如VLDB(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bases)、ICD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等。1984年萨师煊担任第十届国际VLDB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这是大陆中国人第一次担任这个职务。1984年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萨师煊是会议的组织者之一。他和
王珊的论文被大会接收,成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第一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并宣读的学术论文。
1986年,萨师煊负责举办“VLDB第十二届会议”的中国前期(pre-VLDB)会议,并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和本届国际会议
俄罗斯远东地区主席。
1988年,担任“
人工智能在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副主席。 1989年,担任“泛
太平洋计算机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等等。
总之,萨师煊对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学术交流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数据库技术跟踪国际前沿、缩短与国际的差距作出了杰出贡献。
2001年12月,在
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中国数据库发展研讨会暨萨师煊80华诞庆典活动。来自全国计算机界和数据库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已毕业的学生和在读的研究生共四五百人出席了庆典活动。校长纪宝成、党委书记
程天权出席了华诞寿宴并致祝词,对萨师煊把信息科学和
信息技术的概念、方法,引入我国文科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和科学精神表示十分钦佩,并盛赞萨师煊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开拓精神,和为信息学院、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所付出的智慧、心血和作出的突出贡献。
尽管萨师煊为我国数据库学科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发展呕心沥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他始终谦虚待人,从不居功自傲。他说的一句名言,一直影响着他的弟子们:如果把人们认为你有多大“价值”作为分子,你自认为你有多大“价值”作为分母,这个分数应该是大于1的分数。同样地,把你对于社会的实际贡献作为分子,社会要求你的贡献作为分母,这也应该是大于1的分数,而且越大越好。这是他能够做到终生正确认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根本原因。
萨师煊教授终生献身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鞠躬尽、成就突出。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博学多闻,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勤于实践;触类旁通,敢为人先;呕心沥血推动学科发展,谦逊诚挚拓展国际交流,虚怀若谷团结同道共事,不遗余力奖掖后学成才。他甘守清贫,淡泊名利,学风严谨、治学精当;为人谦虚谨慎、任教诲人不倦;关注事业发展,不计个人得失;在学生、同事和同行中享有极高声望,深受他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不幸辞世,是我国信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他所从事的事业后继有人、英才辈出,兴旺发达,则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和必然结果。
精英基金
为继承和发扬以萨师煊教授为代表的信息学院老一辈学者关爱后学、培育人材的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联合校内外各界成立萨师煊精英基金。
萨师煊精英基金的宗旨是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教育事业;奖励在学科竞赛、学习科研、社会实践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在校本科学生、研究生。
萨师煊精英基金理事会由捐赠人代表、校友代表、以及职务理事共9人组成,王珊教授担任理事长。
获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