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是《圣经》旧约的一卷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共31章,下册共24章。记载了
以色列王国第一位国王
扫罗王和第二位国王大卫执政其间的历史。
在
希伯来语圣经中,撒母耳记上下原为一卷书,七十士译本为了实用方便缘故,首先将他分为上下两册,与列王纪上、下共四册合称为“王国书”。
本书虽以
撒母耳命名,但他显然不是全卷书的作者,因他的离世纪录在撒母耳记上结束之前,他不可能记载下卷提及的大卫王以后的事迹。
后人以其名冠之于王国故事,大抵因为他是书中三位主角之一,是拯救
以色列脱离
士师时代的危难绝望,转入君主政制的平安兴盛时代的民族英雄;他更是膏立书中其余两位主角(
扫罗王,大卫)为王的先知,可见他在以色列中的重要性。
撒母耳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介乎士师时代与君王时代之间,是最后的一位士师,引导
以色列人进入君王时期。本书详载他的出生,童年及当士师的经过。当时以色列人正面临黑暗历期:宗教上,祭司制度腐败,信仰生活濒于破产;政治上,人民目无法纪,“各人任意而行”;外交上又受制于强邻非利士人,正是充满内忧外患。本书记述
撒母耳如何带领以色列人回转归向
雅威的经过。
撒母耳记是旧约历史书的一部分,与约书亚记、士师记和列王纪有很密切的联系;旧约的整个故事由创世记的创造开始,结束于列王纪记载被掳到
巴比伦。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之下,撒母耳记讨论
以色列采取君主政体的这个重要过渡时期。故此,撒母耳记上开始记载最后的
士师以利及撒母耳本人,随后是以色列第一位君主
扫罗王;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不是这个君主制度真正的开始。所以撒母耳记下继续以大卫的统治开始,他是犹大王朝的创始人,而且建立很好的模范,让他的继承者和后裔有所仿效。撒母耳记与士师记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提及早期的政治领袖就是“士师”;撒母耳记与列王纪也很有联系,它们都对大卫的生平作出结论,并且继而描述他的继承者
所罗门的统治。
2. 扫罗为王(8 – 15章)
3. 大卫干犯及其牵连(10:1– 20:26)
4. 大卫当政期间事迹的附录(21:1 – 24:25)
按犹太人的传说,
巴比伦《
他勒目》(Talmud)记载:“撒母耳写了以他为名的书,至少到《撒母耳记上》第二十五章一节他死以前的事,并《
士师记》。其余由先知拿单(撒下十二:1)和迦得(撒下二十四:11)所补充。”代上二十九:29 - 30又说:“大卫王始终的事,都写在先见
撒母耳的书上和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上。他的国事和他的勇力,以及他和
以色列并列国所经过的事,都写在这书上。”
有人根据撒上二十七:6“当日亚吉将洗革拉赐给他(大卫),因此洗革拉属犹大王,直到今日。”认为当时
犹大王国和
以色列王国已经分开了,所以作者生活在王国分裂后不久,因此本书是在
所罗门死后才写成的。也有人认为书中大部分是在撒母耳死后才完成(撒上二十五:1,二十八:3)。
由于本书的目的并非为提供王国时期的历史资料,而是从
神学观点将有关选民的历史事迹加以评论和解释,并引为后人的鉴戒,全书所强调的中心思想是:选民能否在
应许之地生存,视乎他们是否忠于神与他们所立的约:整个朝代甚至国家的兴亡,也完全在乎他们是否遵守
雅威律法(参申命记28章)。这个论点影响了作者处理历史资料的手法:他没有详尽无遗地将所搜集的资料一一记下,而是经过小心的选择,按着各事件的神学意义和教训加以整理。
由于作者纯粹从神学角度看
以色列的历史,在撒母耳记,列王纪中,有关人物,朝代或君王事迹所占的篇幅,并不是按其政治地位,成就或贡献而定。例如:以利统治长达四十年,但他的治绩却从未被提及。扫罗作王亦有四十年,除早期对外战争外,书中亦鲜有记述他其余的事迹。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指出先知在以色列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不但详述先知的嘉言懿行(单是
以利亚和
以利沙的事迹便占了列王纪上下篇幅的三分之一),并且不断提醒读者,以色列的王国是由先知建立、辅助和监督的。
以色列的兴亡、以及历史中各样大小的事迹,正应验了神藉各先知所说的
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