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信(1905年生),字立天,中国常见人名,出生于
平罗县城关镇的书香之家。幼年时习读
文言文《
四书》《五经》,为人忠厚,平时少言寡语。1935年,受到“12·9”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教育和启发,认识到“唤醒民众,培养爱国青年”的重要性。
简介
高尚信传略
高尚信,字立天,男,
汉族。1929年宁夏中学毕业,考入
北平民国大学新闻系学习。1931年在殷占雄、雷启霖、谈尚彦等人发起组织“宁夏留平学生会”时,他积极响应并参与了筹备工作。同时还参加了共产党地下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读书会”等组织。1935年被选为“宁夏留平学生会”第二届委员。参与创办《银光》刊物(后更名为《曙光》),勇敢地撰写揭露
马鸿逵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黑暗统治的文章。为了扩大宣传和筹集资金,他不畏艰险回到宁夏,一面推销《银光》杂志,一面动员有关单位和个人捐资。1935年“12.9”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后,他深受教育和启发,认识到:“唤醒民众,培养爱国青年”的重要性。
个人履历
1936年高尚信毕业回宁,任宁夏实验小学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地下工作者杨文海(化名候亦人)来宁夏开展党的工作。经袁金璋(高的同学,当时任国民党宁夏省党部委员)介绍,到实验小学任教导主任。杨能在
马鸿逵的白色恐怖之下,进行地下活动,送学生饶玉馗等到
延安市学习,以致在危急中安全脱险,这都与高的掩护协作分不开。同时,还接受袁的安排,掩护党的另一名重要的地下工作者王幼平(文革前曾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主任)。王于1985年
元旦,亲笔写来一封信。信中写道:“高尚信,平罗人。在
北平市读过书,思想进步。他送我到平罗,我坐东洋车,高骑自行车在前带路。出
银川市北门时,城门半掩,军警盘查很严。我未下车,不知高是怎样交涉的,顺利
放行。……在平罗逗留两天,高托国民党
平罗县党部王××,偷出县党部公印,给我写了一张纸条。大意是:本部
录事王华堂山东籍,请假回家奔丧,望沿途军警放行。我坐上雇的骡车,臂带黑纱,经
石嘴山市赴
绥远省,从此离开
宁夏回族自治区。——王幼平”。
人物生平
1938年宁夏工委书记李仰南来宁工作,在实验小学任庶务主任,高竭力协作。安排李仰南任实验小学庶务主任。在他的支持与发动下,同年9月组织成立了“少年战地后方服务团”,选举李志纯为团长,邵景录、钱越、宋谦为各队队长,由教师侯亦人率领奔赴永宁、平罗、
黄渠桥等地,开展了轰轰烈烈地
抗日救亡运动,培养了一大批爱国青年。由于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和亲自领导学生多次在
银川市街头和到外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遭到军阀
马鸿逵的疑忌。1940年,高在任宁夏师范教导主任时被捕入狱。马鸿逵以“通共嫌疑”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后经多方周旋,历时半年,终以“学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不能定罪”始得取保释放。
成就及荣誉
1942年,高尚信任三青团平罗分团书记。
1945年春
惠农中学处境困难,一无校长,二无教师,即将停办,当地众乡绅邀请他出任校长。他聘请了几位老知识分子担任教师。其中有张德治、王忻、征克非、贾崇道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要求入学的学生猛增,而教师不足,他又聘请从外地求学归来的知识青年到校任教,其中有俞占雄、梁振基、冯国忠等人。当时的教育厅既不拨办公经费,又不按教师人数发放工资,每人每月三块
银元,养家糊口都不够。他为了解决教师生活困难问题,办了一个教师灶,免费就餐,稳定了教师的情绪。致使该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圆满地完成了学业,有的就业,有的人考入了绥宁师范。
个人作品
1945年,鉴于
平罗县县没有中等学校,而惠农一个黄渠桥小镇,却有惠农中学和国立绥宁师范两所中等学校,他便与平罗县参议会议长阎廷栋,以及冒良辰、丁富润等人商定,联名向教育厅要求:在平罗设立中等学校或将惠中移到平罗。遂即获准,并易名为平罗中学。但在迁校时,遭到惠农人士反对。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把惠中平罗籍的21名学生拨回平罗,成立一个惠中“平罗附设班”。于是他辞去惠中校长带回同学,在玉皇阁开班上课。然后与阎廷栋等人,继续向教育厅要求。1946年7月获得批准,成立“平罗简易师范学校”(四年制),高任校长,这所学校便是
宁夏平罗中学前身。
从平罗师范开办之前的惠中“平罗附设班”,到平罗简易师范的成立,办学约大半年。没有经费,没有设备,教师3人,借玉皇阁房屋,开班上课。当时物价飞涨,教师无薪。教学所需开支,全靠高募集而来。有时教学费用支付有余,便给教师几元钱作为烟茶补资,表示酬劳之意。但教师毫无怨言,埋头工作。学生无课桌凳,他把自己家里的桌凳送到学校使用。为了办好学校,他把自己家里的20多间房子变卖,又多方筹集资金,买下当地驻军师长马宝林的四合院花园一所,作为校址。从此,学校有了固定的校址。师生们感动地说:“高校长恨不得把家里的一草一木都奉献给学校”。他聘请阎廷栋为教导主任,聘请谈尚彦、郭泰山、杨光浚、鲁斗五、王仰之等为教师,招生50余名。首次开办了
平罗县城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等学校。实现了他多年来在家乡办一所中等学校的心愿。也为后来更名为
宁夏平罗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7年,办学规模扩大,房舍不足,高尚信又发动师生下乡募捐,筹集资金和建筑材料,师生自己动手,压坷垃,拉土和泥,当小工,建起教室一座,学生宿舍12间,做了新桌凳,解决了新生入学难的问题。
解放后
1949年9月宁夏解放,平罗师范获得新生,刘廷栋作为军事代表,接管平罗县中小学校,并带来了大学生张瑜、谈尚诚、谈尚孟到平师任教。极大地充实了教师队伍,学校发展迅速,离校的学生纷纷回校就读,学校增设四个班,学生176人,教职工16人。学校经费,教师工资有了保证,学生享受助学金。
高校长治校严谨,事必躬行。1952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扩建学校,他亲自带领师生参加劳动,拉土垫
地基,在一个荒碱滩上修建教室三座,教师宿舍四间,后来又将卢家果园三亩购买下,扩展校园,增加收入,亲自动手带领师生在校园里开田种
黄花菜,夏秋季节亲自摘花凉干销售,将收入全部交给学校作为办公经费,补助学校经费开支。
高尚信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任劳任怨,不畏难苦。
新中国成立后,他仍担任校长,实现了他的夙愿,精神倍振。组织教师,整顿校风,建立了一系列治理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以后的良好校风、学风奠定了基础。
个人其它信息
平罗县的中等教育,在
中国国民党政权行将覆没之时,能从一个空白点上建立起来并得到发展,这与高尚信艰苦卓绝,为桑梓兴学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因此,党和人民信任他,选他为平罗县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他还担任民革宁夏区委会委员,民革平罗县主任委员。但1954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教育部组织的检查团来平罗师范检查工作时,却说:
高岗饶漱石事件的办学精神是
武训行乞苦操奇行的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奴才精神(注1),有负于心,非乡里同仁之见。”
社会评价
是年患病,沉不起而辞世,终年49岁。在他去世之际,全校师生悲痛万分,异常怀念,代理校长阎廷栋,带领学校学生会干部、各班干部和学生代表20多人前去参加追悼会,吊唁、默哀,三鞠躬,对这位卓有建树的老校长,一代宗师表示深切怀念。阎校长代表全校师生致了悼词,高度评价了这位为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家乡——平罗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老教育家。(《平罗县教育志》,原作者梁振基,
任登全修改)
注1:区档案馆《平罗师范1954年工作总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