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
英语:urban system planning)指的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它旨在合理配置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区域环境,确定不同层级城市的地位、性质和作用,协调城市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区域的合理发展。
简介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即应该原则确定市(县)
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
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
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
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规划的历史与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研究起源于1920年代,
德国地理学家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等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对城镇群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960年代,城镇体系首次作为独立概念,用于描述
美国的国家经济和国家地理。在中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实践是从198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建设部负责《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中提出五个全球职能城市和多个区域中心城市,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2010年2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草案)》提出五大
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包括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广州市和
重庆市。2016年以来,
成都市、
武汉市、
郑州市和
西安市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
南京市、
杭州市、
青岛市、
长沙市等城市也都以国家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截至到2018年2月,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评估排名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成都、郑州、西安。
规划目标
城镇体系规划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效益。
主要内容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② 确定
生态环境、土地和
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③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
城镇化水平,确定各
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④ 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⑤ 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⑥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⑦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层次
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应具备区域城镇的历史、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有关城市和部门协助提供。承担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的规定。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务院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省
域城镇体系规划———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或自治县、旗、
自治旗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编制过程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条件。进行历史背景研究时,应分析该区域各个历史时期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重视历史上区城中心城市的转移和变迁,以揭示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分析区域基础时,应研究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涉及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环境生态结构、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等。经济基础方面应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通过对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分析、方案比较,指出各城镇主要部门发展的方向。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
城市化目标。主要考虑规划区域内建制镇及以上等级的居民点的合理发展,适当考虑与
集镇的关系。关键在于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
城镇人口资料。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
经济区依据公平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区域内城镇和地区发展的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
4、提出
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通过收集区域内各个城镇经济结构的统计资料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明确各城镇之间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实现城镇的职能分类。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它们的规划性质,使重点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有所依循。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包括统筹安排区域
交通运输、
水资源、供排水、电力供应、邮电通信以及区域防灾等,以及区域性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设施及区域市场体系等内容。
8、确定保护区域
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中国城镇体系规划
我国已经形成一套由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组成的空间规划系列。城镇体系规划处于对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衔接的重要地位。城镇体系规划既是
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又是区域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2019年5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城镇体系规划作为中国大陆的规划种类之一被废止,其内容和任务将融入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