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国,毕业于
广东省广播电视学校,是
清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冯建国(b.1962),生于中国
海南省。1983年3月毕业于广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后到广东电视台工作。1988年自费留学
日本,并于1992年3月毕业于东京
千代田区工科艺术专门学校
摄影科广告摄影专业。1996年3月毕业于东京
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摄影系,获
学士。在学期间,曾以作品《京愁》、《日月的记忆》、《异邦人日记》三年连续荣获财团法人
柯尼卡科学映像振兴财团奖学金。1998年3月毕业于
日本大学大学院艺术学研究所,获艺术学(摄影)硕士学位。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大画幅摄影以及高品质相片制作、摄影作品长久保存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并使用8×10大型相机两度到西域丝绸之路采风,完成作品《西域旅路》的制作。2000年为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主讲大画幅摄影,广告摄影。2000年7月主持《
中国摄影家》杂志“跟亚当斯学摄影”栏目,连载十一期。2001年至2002年主持《
大众摄影》杂志“摄影教室”栏目,连载二十四期。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大众摄影》杂志编委。
获奖:2000年论文《摄影作品的展示和收藏》获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2000年作品《高原的母亲和孩子们》获
联合国环境署1999—2000年国际环境摄影比赛佳作奖。2000年作品《珍珠滩瀑布·九寨沟》获第六届《可爱的中华》“
柯达杯”全国黑白艺术摄影大赛
二等奖。2001年作品《大法会的观众》获“依尔福杯”全国黑白摄影大奖赛
特等奖。2004年上海国际
摄影节“天界·
西藏自治区”个人影展获上海国际摄影节“贡献奖”。2004年作品《皖南民居—世界文化遗产》获第21届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最佳摄影艺术奖。2004年作品《天界·西藏》获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类铜奖。2005年被爱普生(中国)公司授予“2005-2006爱普生影像大使”称号。
主讲课程
1、《大画幅摄影》(Large format Photography) 大画幅摄影一般是指采用4×5英寸以上画幅的大型座机拍摄,与中、小型相机相对比,是有特殊的移轴调整功能,可以人为控制画面的清晰范围和
透视效果的摄影。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使
摄影专业的学生对大画幅摄影技术和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课程通过对中外大画幅摄影经典作品的分析研究,使学生对大画幅摄影技术和艺术的本质有较深入的认识,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对大画幅摄影技术和技法能有一个全面把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和广告摄影实践及相关理论研究做好准备。
2、《广告摄影》(Commercial Photography ) 使学生了解平面广告类主题摄影的基本概况,商业摄影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给客户提交摄影计划书,包含准备创意镜头画稿、制定摄影工作周期、合理的摄影预算、摄影合同、模特授权书等文本资料等。
摄影过程中灯光技术与技巧,摄影后期的图像处理与输出、最终给客户递交摄影完成稿等一系列环节。
重点讲授如何结合广告主题的视觉表现,把商业图像品质控制理论应用其中,从实践中掌握商业摄影的几个重点主题,从而适应社会对商业摄影的需求。
3、《高品质黑白摄影的技法》(HIGH QUALITY TECHNIQUES FOR BLACK \u0026 WHITE PHOTOGRAPHY ) 主要教学内容:摄影作品与品质管理、黑白摄影的影调复制原理和理论应用、黑白胶片的选择、黑白胶片的冲洗技术、黑白相纸的选择、黑白放大的技法、
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系统(Zone System) 的理论和应用、黑白相片的长久保存处理等。
研究方向
1、大画幅摄影(Large format photography)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2、高品质摄影作品制作技法、银盐影像长久保存处理(process of making prints of high quality, and permanent conservation of gelatin silver prints.)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摄影艺术属于造型艺术,但它又从本质上区别于绘画、雕塑等其它造型艺术,它具有独特的创作手段。每一幅影调优美、意境深远的摄影作品,都是摄影家以
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基础,运用摄影技术、技巧,发挥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将直观的现实浓缩在胶片、相纸等感光材料上。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机械相机、感光材料有逐渐被电子相机、数码成像材料所代替的趋势,摄影技术真正迎来了一个全新变革的时代。
摄影技术的这种更新换代,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摄影是一门技术革新和艺术表达有机结合的,既传统又时尚的影像媒介。回顾摄影技术发展史,在170多年中,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当今,当许多摄影人谈论是用传统的手法或是用数字化的手法,或者是两者添而用之来制作摄影作品时,这种方法论的争论对于摄影的本质、属性和内涵并没有更多的影响和改变。方法和手段可以不同,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用光影的造型,构图的取舍,影调的营造来把握画面,体现思想,诉说心声。是回归古典工艺,还是探索银盐影像的极至,或者是使用全新的数字化技术输出作品,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主要贡献
从2000年起,冯建国副教授在国家一级刊物《中国摄影》、《
大众摄影》、《
中国摄影家》、《
人民画报》、《
西藏人文地理》、《
中国科学探险》、《绿色中国》、
美国《View Camera》日本的《日本摄影》、《尼康俱乐部》、韩国《Photonet》、台湾《摄影天地》上发表摄影作品、论文、理论技术、文章四十多篇,近三十万字。出版个人著作5部、翻译著作1部:个人专著《跟亚当斯学摄影》(2003年)、教材:《
黑白摄影》(2005年)、教材:《大画幅摄影》(2007年)、个人作品集:《西部旅路:1996-2006》(2007年)、个人作品集:《最后的胡同》(2008年)、翻译著作:《安塞尔·亚当斯传世佳作400》(2009年)。
论文和作品多次获得国际性、全国性奖项。在2000年8月,以论文《摄影作品的展示和收藏》获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9月作品《高原的母亲和孩子们》获
联合国环境署1999-2000年国际环境
摄影比赛佳作奖;2001年3月作品《珍珠滩瀑布,九寨沟》获第六届《可爱的中华》全国黑白艺术摄影大赛
二等奖;6月作品《大法会的观众,甘南》获伊尔福全国黑白摄影大赛
特等奖。2004年9月,作品《皖南民居—世界文化遗产》获第21届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最佳摄影艺术奖。2004年9月,作品《天界·西藏》获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类铜奖。2005年12月,被爱普生(中国)公司授予“2005-2006爱普生影像大使”称号。2006年在
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获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中国的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
十多年来,冯建国的摄影创作活动坚持不懈,六次到新疆,九次去西藏,多次到
四川省、
甘肃省、
青海省,足迹走遍中国西部,并以中国西部的黑白影像著称,致力于用影像体现西部的土地与人的风貌与神韵。在美国、
日本、
韩国、
台北市、
北京市、
上海市等地的美术馆、专业画廊举办了23场个人展览,10场联合展览。
此外,还应
韩国中央大学校艺术大学,
祥明大学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教研室,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摄影协会的邀请,在各校作摄影专题讲座和举办个人影展。对国际交流,高校之间学术交流起了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