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因政府退出
联合国,张隆延离开
巴黎,旅居
美国。他还说,张隆延一生勤书不辍,尝谓“老来犹爱书”,至晚年书风苍劲浑厚,已然入于“人书俱老”之境。他说张隆延教学生不是为了钱,收取的学费“微不足道”。
简介
1928年入
金陵大学就读政治系,然因成绩优异,而得以跨读国文系,从
胡小石(1888~1962)习中国文学史、古今诗选与书道,后又受国学大师
黄侃(季刚)赏识,收为入室弟子。1932年在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前往法国南溪(Nancy)大学深造,获
法学博士,并於
柏林洪堡大学、
牛津大学及
哈佛大学做研究。早年担任驻德国大使馆、
联合国秘书处专员、翻译员等职。抵台后,曾任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有「书法家校长」之称。1962年,出任全台成立最早、培植最多艺术研究人才的
中国文化大学艺术学系主任;1964年,担任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同年被选为瑞士国际艺术及文学院的永久院士。1966年11月,奉派
巴黎出任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任副代表,在当时的国际外交文化界中夙有盛名。1971年,因政府退出
联合国,张隆延离开巴黎,旅居
美国。其
纽约居所
斋号“窟音寺”乃取
皇后区英文Queens谐音而得,退休后於此处勤书不辍,并为后进授课解惑,传承中国艺文不遗馀力。自1971年起,他离开公职的羁绊,寓居纽约,任教于
圣约翰大学。1978年退休,获圣约翰大学授予他杰出客座教授。
书法学习
张隆延书法师承清末民初名书法家
李瑞清(即李瑞清:1867~1920)的嫡传大弟子
胡小石。胡小石祖籍
嘉兴市,生长于南京,其书法风格古朴瘦劲,多骨纵长,能书包括甲骨
金文在内的70余种字体。张隆延之所以拜在胡小石门下,是胡在南京
中央大学开《书学史》课程,他从当时就读的
金陵大学去中央大学旁听,与
曾昭燏等三人一齐叩头呈递门生拜帖后,正式成为入室弟子。胡小石的的教学方法是因各人性之所近,量才施教,张隆延日后步上春风化雨的道路,也效法胡小石。最初胡小石指定他习
何绍基临汉张迁碑,他对其隶法下过很深功夫,也临过不少汉简和临摹礼器
乙瑛甚至邓琰。临了三年之后,懂得“杀纸”(意谓一笔笔写下去,笔墨好像把纸的组织破坏掉了,笔好像杀进纸里,
笔画好像嵌入纸内,力透纸背),才听
胡小石说“毕业”了。
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
黄光男指出,张隆延“青年时从胡小石研习中国文学史、文字学及书道,以
汉碑隶书入手,遍临各碑,兼习各体;中年后致力汉晋西陲木简,更有所得。尔后对宋代帖学体察入微,其临仿
黄庭坚,高特瑰丽;书写
米芾,则意如
杜甫诗句中‘平生飞动意’的灵动气势”。他还说,张隆延一生勤书不辍,尝谓“老来犹爱书”,至晚年书风苍劲浑厚,已然入于“人书俱老”之境。
张隆延受学于
黄侃的轶事也多为人津津乐道。当黄季刚在课堂上初见这位政治系的选课生时,当众问道:“你有意于飞扬腾达之人,为何出入我黄氏之门?”张隆延立即引用《论语‧为政篇》
中子张干禄的故事,应声答道:“子张学干禄,未尝见拒于夫子!”黄季刚闻言惊喜于心而骂之于口:“好一张利嘴!”因此,挚友
王壮为又为他刻一白文印曰“黄门子张”,以纪念受学于黄季刚的故事。
张隆延深厚的国学根底,就是来源于黄季刚的教诲。这在他的书道论述中可见一斑。他说,艺术有“总相”,从一种艺术品之中可以领略各种艺术的美感。
中原地区先贤说“书中有画,画中有诗。”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凡是有大成就的艺术家,都得到了这第一手。他在《书道─四度元空间》一文中,论及“传移模写”(临摹)的重要,强调“学书亦必得法于能者,不得不摹拟”。
陈子昂兰亭十三跋曰“用笔千古不易”,学者求“传”用笔之法。而用笔首在“执”笔。他形容书道如涉江海,“愈往愈不知所穷”。
张隆延一生不但勤于书道,也勤于着述,曾以“
九方姓”笔名,为《中华日报》写海外见闻,专栏名《西洋景》,1970年由《传记文学社》结集成书。他还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对于
中原地区书论的研究,可说是纵溯远古,横遍百家,如对宋代苏、黄、米三家,着力尤深,自成一家。台湾“国立”
历史博物馆于1998年为他举行九十回顾展,并将他有关书法及艺术论述收录汇编出版《张隆延书法论述文集》,以作“承传后世之用”。1971年他的法文版《中国书法》在巴黎出版。另外,张隆延与其任教
圣约翰大学的洋弟子米乐(Peter Miller),还合作出版了《中国书法四千年》(
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0)。
教书育人
张隆延执教多年,作育英才无数。包括中国艺术史学者
傅申、纽约艺术学院教授周元、美洲书法协会理事长李振兴,书画家
刘国松、
胡念祖、刘平衡、陈瑞康、罗建武、郭联佩,戏剧学者
王士仪、剧作家
姚一苇、
古琴家
袁中平等等,均为
张姓得意门生。傅申说,只要接触过张隆延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学贯中西及品宇轩昂。张隆延不少在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以及
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的学生,也时常回忆起他的丰神韵度和翩翩风采。李振兴说,张隆延虽然平易近人,但对学生要求甚严。古琴家袁中平跟张隆延习书法,颇有心得。他指出,书法也有节奏和韵律,写字时的呼吸强弱脉搏快慢以及肌肉松弛,与弹琴相通;他追求书法境界与古琴曲调的契合。另一位得意门生阮德臣指出,“老师有很高的智慧”,不为铜臭,爱惜羽毛,为人耿直,不懂逢迎,不屑为官之道。对书道要求严格,头脑清醒,一丝不苟,执着。他说张隆延教学生不是为了钱,收取的学费“微不足道”。像张隆延这种学识渊博、注重道德文章的人已是“硕果仅存”。
退休后,张隆延经常为四方慕名而来请益的后进学者传道授业解惑,“内容是古今中外,精神是上天入地”。而且举办书画展的书画家都以得到他的品题为荣,古书画
收藏家也要借重他的“法眼”鉴定书画真伪,各种学术会议也力邀他出席。对此,好友、印坛泰斗
王壮为曾刻一方“多能鄙事”的
大篆朱文印赠他,称赞他的多能博学。张隆延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按
道家的说法是“没有太多妄想”,因此长命百岁。虽年届百岁,但他头脑清楚,记忆力佳,天赋聪敏且辩才无碍,年届九十尚能以
德语背诵二次大战前夕希特勒的演讲词。 2009年5月1日凌晨1时张隆延於
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辞世,享寿101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