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国托,生于1985年,是一位来自
广东省的文学爱好者。他毕业于广州大学城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拥有
狮子座的性格特征,常被称为托MOTTO。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文学领域,曾在《
萌芽》杂志上发表了多篇作品。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项国托在
广州市长大,在
湛江市度过了一段时间,那里是他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他在湛江的夜晚听着
轮船的汽笛声入睡,能够从高处眺望宁静的湛江港口。然而,随着家庭搬迁至
阳江市,他在那里完成了
高中的学业。
文学之路
项国托自幼展现出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他曾参与学校的舞蹈队,担任国旗出旗手,并参加了多种课外活动和比赛。虽然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但他最终选择了理工科的道路。如今,他将这段经历视为对自己左脑的训练。尽管如此,他对文学的热情从未消退,尤其是在阅读日本和
法国文学以及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他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创作历程
项国托的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文学天赋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她鼓励他阅读各类书籍,并订阅了包括《作文通讯》在内的多种杂志。尽管他在初高中时期曾尝试向不同的杂志投稿,但并未获得显著的成功。直到大学期间,他对理工科失去了兴趣,转而投入文学的怀抱。他发现自己不仅热爱写作,而且有许多内心的情感需要通过文字来表达。在他的大二下学期,他开始着手撰写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并逐渐与《
萌芽》杂志建立了联系。他的第一篇被采用的作品是《
遇见地下铁女孩》,此后,他又陆续在《
萌芽》上发表了多篇作品。
主要作品
- 2010年,项国托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再见,蓝澄海》。
- 2013年,他推出了中短篇小说集《
烟花夜不见不散》。
获奖荣誉
- 2008年1月,项国托被评为《萌芽》杂志的明星作者。
- 2010年8月,他再次获得了这一殊荣。
关于自己
项国托认为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偏离,原本应该追求文字和艺术的梦想,却被现实导向了理工科的专业。他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左脑的一种锻炼。他在
湛江市长大,那里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每天晚上都能听到
轮船的汽笛声,还能看到静静的湛江港湾。
高中时,他随家人搬回了家乡
阳江市,并在那里完成了高中学业。他已经六年没有回到湛江了,非常怀念那里的一切。每当听到同学们讲述湛江的变化时,他都会感到悲伤。他说:“我们终究抵挡不住时光的流转。”
项国托小时候参加过学校的舞蹈队,做了三年的国旗出旗手,还上过各种奥数班、书法班、美术班、兴趣班,也参加过各种比赛,这些都是80年代的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虽然他也有一些奖项,但都没有深入研究。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自己一直在走理工科的道路。
现在,他还在青春的路口徘徊。在徘徊的同时,他把大多数时间花在阅读上。他特别喜欢
日本和
法国的文学,比如
村上春树、
川端康成、
玛格丽特·杜拉斯、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安妮·普鲁等人的作品。他还非常喜欢看电影,经常会一遍又一遍地看同一部电影。他床头总是放着童话小说和
几米的绘本。
项国托感谢母亲一直以来默默地支持和培养他的文字才能。从他上学那天起,妈妈就给他买了大量的作文选集,还订阅了《
作文通讯》《
少男少女》《
读者》《
故事会》等杂志。从小学到初中,他就这样长大了。他的写作一直是断断续续的。在初三和高一时,他写了大量的东西,但那时候还没有接触到《
萌芽》,而是把稿子投给了《故事会》《作文通讯》等杂志。结果都是石沉大海。唯一发表的是初三时的一首诗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还有一篇文章在《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发表。因为他参加了一个杂志社的文学竞赛,被推荐到《
北方文学》。后来成为了该杂志社的少年作家会员。编辑老师帮他修改了一些文章并给出了建议。不幸的是,这些文章都没有发表,只是说“继续努力”。
那个时候,他只知道“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但不知道怎么参加,更重要的是,他没有任何参赛的想法。因为在理科班周围没有这样的气氛,他自己脑子里全是物理定律、数学公式、成绩、高考。他还没有接触到《
萌芽》,只是有一次在报摊随便翻了一下,一篇文章也没有读过。无知的是,他甚至不知道新概念是由《萌芽》主办的。他看的还是《
读者》《高考作文》等考试类杂志。到了高二高三,他就完全停止了写作和投稿。
后来上了大学,渐渐对理工科失去了兴趣,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这才重新点燃了写作的欲望。他发现写小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心里有很多事情需要用笔来倾诉。因此,大一下学期就开始准备一部长篇小说,但由于缺乏写作经验,断断续续地写,也非常费劲。说实话,他买的第一个《
萌芽》并且认真的看了一遍的是大二上学期,2006年11月刊。从这个时候起,他每一期都买《
萌芽》,看《萌芽》。在2007年初的时候,陷入了信心危机,想着这部长篇小说什么时候能完成,感觉遥遥无期,即使写完了可能也不会有出版社愿意采用,因为当时自己是一张白纸。所以他想到了为什么不写一些短篇小说投给《萌芽》呢?然后就陆陆续续投了六七篇。大概第八篇《
遇见地下铁女孩》,四月份投的,六月份被告知采用了,从此与《萌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他要感谢
傅星老师。他不是千里马,但她是他的伯乐。
现在回想起来,遗憾的是在中学时代错过了新概念、萌芽的机会,擦肩而过。幸运的是,现在终于没有错过,登上了《萌芽》这个平台。
自从那次之后,他就彻底爱上了文字。
日本女作家
吉本芭娜娜说,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而他认为,青春是生命中最需要疗伤的一程。在这个阶段,我们被迫接受了太多的离别和不确定性。我们就像一群被推向森林出口的小鹿,睁着惊恐的眼睛。所以,用文字记录青春是他目前写作的一个态度,或者是一种本质。在青春这段时间里,他会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并且始终坚守这一本质。但是他能写多久,他自己也不确定答案。这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经过这半年的思考,他认为他会坚持下去。那么他希望在未来许多年后,当我们看着这些文字时,仍然感到温暖。
《我们的青春是怎样流逝的》大部分取材于他的现实生活。当然,毕竟是一部小说,虚构的部分也会有。那个叫做“依”的女孩的确有原型,臭屁文也有。事实上,他确实喜欢这个女孩。所以他的一些高中同学看了这篇文章,他们都觉得非常熟悉,都笑了。
《
遇见地下铁女孩》的灵感来源于《
大话西游》中
紫霞仙子在集市上对
至尊宝说的那句话,“那我们就马上开始这段感情吧。”这句话让他难以忘怀。有一次坐地铁时突然想起了这部电影和这句话。在一个车站下车时正好有个穿得很时髦的女孩问他路。他一直记得那个女孩的眼睛很大,脸上涂着很白的粉底。于是就有了这篇小说。
《丢失的北极熊》是关于丢失和寻找的故事,实际上这是一种青春的丢失。文中的女孩的弟弟或是
北极熊都象征着青春的一种形式。青春逝去了,也就意味着丢失了。我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
萌芽》还将陆续发表他的作品。他会尽可能多地写一些。至于他提到的那部长篇小说,他争取在今年完成,希望能顺利发表。不过,读者不要期望过高。期望越高,失望就会越大。相比《
萌芽》中的其他作者,他的功力较浅,写作速度也比较慢,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总之,青春是一场痛苦的对话。或者是流逝,或者是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