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岭在
吉林市市区之北,海拔282米,山势蜿蜒,层峦叠翠。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山上建
玄帝观,又名真武庙。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玄天岭建道庙一座,称为玄帝观,因庙内奉礼
真武大帝,亦叫
高台庙。这座寺庙建筑,在设计上别具匠心,殿中有一梁悬空,一柱离地,成为奇妙的“悬梁吊柱”,为吉林八景之一。
形成演变
吉林哈达岭由华力西晚期和
燕山晚期两次运动形成,山体主要由华力西期与燕山期
花岗石及古生界
变质岩构成,玄天岭就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
历史沿革
乾隆年间
乾隆七年(1742年),大火烧毁吉林衙署、官民房屋数百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火焚毁民房七百余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六月大火,毁房二百四十余间,物资被焚无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城内大火,烧民房甚多,永吉州文庙也被焚。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四月二十日,吉林城又罹大火,灾后,吉林理事厅一个姓王的幕友,自称识地理、辨风水,建议在城北产天岭上修“坎卦图石”,说是这样可以祈求于天来镇压船厂火灾。后经吉林将军恒秀赞同,在玄天岭上修起了八卦形的“坎卦图石”,俗称“避火图”。
嘉庆年间
嘉庆十一年(1806年),火烧船厂,一次大火把城内官、民房屋烧毁八千多间,吉林城几乎被大火洗劫一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二十五日,火烧船厂,大火从牛马行一直延烧至北大街、河南街,包括将军衙门在内共两千五百多间房屋尽成灰烬。“吉林将军
郭布罗·长顺住宅亦被延烧”,但当“被火贫民沿街露处”时,身为
吉林省最高长官的长顺却“欲藉此改拓增”建私宅,被朝廷斥责为“实属荒廖”而降级留任。吉林城自1759年至1930年先后被大火烧过六次,其中三次被烧光,三次大部分被烧毁。有一位灾民在逃难时写了一首诗:“去年大水灾谁抚,今年燃烧五千户,千家万户成焦土,残砖碎瓦伴尸骨。”可见,灾民遭灾后如此悲惨。在玄天岭上建有避火图,用青砖砌成八卦形,直径约五丈,其中坎卦象,取坎卦为水之意,求助于水来熄火灾,以保
吉林市的林木,免受损失。
地理环境
玄天岭在
吉林省城北,是城池的天然屏障。为了应“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为旧舍吉林八景之一。
“坎卦图石”是玄天岭上的另一座建筑,用青砖砌成八卦形的砖壁,直径五丈,用石条嵌成坎形的卦象。坎卦为水,因循了水火相克的五行之说。《吕氏春秋·有始》说:“北方曰玄天”,“水色为黑,故曰玄天。”玄天表征为水。站在“坎卦图石”处,可以把吉林城尽收眼底,似乎是一块“风水宝地”。然而,没有得力的消防措施,尽
迷信的方式来防火,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吉林省多火灾,尤以冬季气候干燥,居民生火取暖做饭,稍不注意,便酿成大火。冬季江河封冻,除水井以外,无滴水可取。吉林自建城以来,住户、商民、官衙、书院,历年皆有凿井之举,“备民用并防灾”。至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全城共有井163口。但是,一遇上大灾,仅用井水扑火,仍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地质
玄天岭的山体由
花岗石构成,长1.5千米,表层为灰棕土壤。
地貌
玄天岭的山势一部分为东南向最高处海拔为258.55米,形成山势为峰,一部分为西北向最高处为海拔为290.30米,形成山势为峰,山顶与南桃源路
相对高度200米,玄天岭的东麓山峦起伏,西麓却是悬崖峭壁。
气候
玄天岭区域四季气候明显,无霜期130天左右。
山脉关系
所属山脉
玄天岭属
吉林哈达岭,位于伊舒地堑与
辉发河谷地之间,为辉发河与闹龙河、
饮马河、
东辽河的分水岭,近北东向延伸。北起松花湖,向南伸入到
抚顺市附近,过浑河谷地与千山山脉相接。长近300千米,宽45~90千米。东北段靠近
丰满水电站,包括
永吉县南部、
桦甸市西部和
磐石市北部;西南段包括磐石市南部、双阳市东部、
伊通满族自治县东部、
东丰县、
辽源市和梅河口市北部。
主要山峰
玄天岭的东南向最高峰为望云山峰,海拔258.55米,西北向最高峰为炮台山,海拔290.30米,另外还有北山、桃源山两座山峰。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
玄天岭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林木覆盖率达97%,有树木239300株,树种丰富,品种达19科33属80种。植物自然群落生长旺盛,林相优良,以
黑松、
樟子松等为主的针叶林和以
杨属、榆树、
松树为主的
阔叶混交林。
旅游资源
玄天岭山势蜿蜒,层峦叠翠,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山上建
玄帝观,又名
高台庙。在玄天岭上建有避火图,用青砖砌成八卦形,直径约五丈,其中坎卦象,取坎卦为水之意,求助于水来熄火灾,以保
吉林市的林木,免受损失。玄天岭上现有正殿三间,配庑三间,禅堂六间,斗姆阁三间。前殿供奉
真武大帝。殿中有一梁悬空,一柱离地,人称“悬梁吊柱”是吉林市八景之一。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玄天岭,按中国“八卦”北谓玄而得名。约300多年来,玄天岭几易其名,亦有别名。
清代,为避讳
康熙帝玄烨的名字,曾改名元天岭。
爱新觉罗·旻宁七年(1827年),萨英额主修的《吉林外纪》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吉林将军
郭布罗·长顺主修的《
吉林通志》都把玄天岭称作“元天岭”。清朝灭亡后,玄天岭又恢复了原名。因清末在岭上修筑炮台准备抗击
俄罗斯帝国侵略,故又称
炮台山。又因此山在
吉林省旧城城门巴尔虎门北,亦名巴尔虎岭。吉林人又称其为后玄武。玄天岭东段也称望云山、桃源山。玄天岭西部余脉的
北山,曾名九龙山。
文物古迹
玄帝观的前殿是
高台庙,殿内供奉
真武大帝。后殿3间是斗姆宫,庙内供奉“先天斗姆大圣元君”是
道教信奉的女神,传说是北斗众星之母。在清雍正五年(1727年),道教山东蓬莱派第四代传人廉毓礼道长从泰安徂徕山云游到此,目睹吉林城频遭火灾,于是在玄天岭结草为庵。修行布道,开始修建庙字,以请水神直武大帝到古船厂,保佑古城人民不着火患。历经10年,
乾隆三年(1738年)在山上建成道教
庙宇,取名玄帝观,成为
吉林省地区最早的道教庙宇。清朝时期,此庙历经补修、扩修、重修3次修。第一次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第二次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1849年),第三次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
住持道士张真礼及道徒王礼窠重修庙宇并立碑记载重修经过。
真武大帝观经不断扩建成了一座占地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道观庙宇群,庙宇金碧辉煌,工艺精雕细刻。有前殿和后殿各3间、东西配庑各3间,还有禅堂6间。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天岭东侧的桃源山上始建
吉林省地区最大的
道教庙宇幅桃宫。蟠桃宫有前殿3间、东西配庑各6间、后殿3间、东西配庑各5间,供奉邱真人。蟠桃宫曾是吉林省的道教司、道教会、道教丛林等道教的首要机构和重要场所。当年庙宇古色古香,掩映在绿树从中,颇引人注目,道教庙会也曾盛极一时。1958年,蟠桃宫被拆除。21世纪初曾筹议复建。
坎卦图石。
坎卦图石墙体下为1米高
花岗石基座,上为4米高青砖墙,顶部为中黄色琉璃瓦。南侧镶嵌着4条长12米、宽0.415米、厚0.1米和1条长3米窗0.415米厦0.1米
汉白玉构成的“三”卦。北侧镶嵌着直径17米的由汉白玉和
中原地区黑花岗岩构成的
道教阴阳鱼。坎卦孤悬景观台为方形,面积为225平方米,地面铺设花岗岩石板,四周设有花岗岩石围栏板。在东西入口处两侧的围栏板上雕有
玄武的
浮雕,令人马上联想到玄天岭乃是道教
真武大帝的境域,掌管司水行云布雨大权神仙的道场。
炮台。
炮台至20世纪末,玄天岭北峰上修筑的这座炮台还残留着遗址。从
吉林市第一机械厂东侧小道上山,翻过一座漫岗再登上山顶,即到达炮台遗址。此炮台虽然在
日俄战争期间被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拆毁,但故垒墙体尚存,一分坚固。1995年,玄天岭炮台列为
吉林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炮台按原貌恢复,成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人民为了抗御
俄罗斯帝国入侵构筑的军事阵地遗址。
保护研究
在“文化大革命”中,天灾人祸,玄天岭
庙宇倾圮,不见了晨钟暮鼓、祀礼香火,失去了万人攒动、游山踏青的盛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举国拨乱反正,北山庙会一山独秀,玄天岭庙会仍未能重现昔日繁荣。21世纪初,深化
改革开放,
吉林市政通人和,从2005年以后吉林市政府为改善人民文化生活环境,重点开发玄天岭公园,恢复重建古迹、寺庙,在山上广植树木修建凉亭景观。至2013年,玄天岭又成为集古迹、寺庙、休憩旅游、园林绿地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城区森林公园。
参考资料
玄天岭.wza.jlcity.gov.cn.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