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玄帝观是
道教主流
全真道龙门派宫观,始建于
乾隆三年(1738年),坐落在吉林市北极门外的
玄天岭,是吉林市历史上最大的道教宫观。同时,由于该观建筑新颖、奇特、别具一格,其中悬梁吊柱曾被列为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
清雍正五年(1727年),道教廉礼道长决定在玄天岭结草为庵,修建玄帝观,以请水神
真武大帝到古船厂,保佑古城人民不着火患。在乾隆三年建成玄帝观,又称
高台庙。以后,该道观曾历经三次较大修缮,1951年
新中国成立后,玄帝观经宗教登记,被市政府批准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
据史料记载,1727年(清雍正五年),
道教廉毓礼道长从
山东省云游至此,看到大火频频光顾船厂后的惨景,故决定在
玄天岭结草为庵,修建玄帝观,以请水神玄武大帝到古船厂,保佑古城人民不着火患。经廉道长八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738年(
乾隆三年)建成玄帝观,又称真武庙。(
爱新觉罗·弘历初年所建玄帝观,因避讳
康熙帝的名字中的玄字,所以将玄帝观又称为
高台庙。)以后,该道观曾历经三次较大修缮,1933年(民国12年)又添建西厢房二间,至此,玄帝观共有主要殿舍21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占地28公顷,道士多时10余人。1951年
新中国成立后,玄帝观经宗教登记,被市政府批准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
前殿主祀
真武大帝,而真武大帝原名为玄武大帝。真武大帝是道家一位权力极大的镇北方、主风雨的
水神,有司命、爱水、统辖北方诸神的权威。
斗姆宫大门上高悬悬梁吊柱匾额。昔日
高台庙也就因其悬梁吊柱的奇景建筑风格而在
吉林省地区颇有名气。据
吉林市老讲:悬梁,是指该殿宇内左间西侧空悬于大殿之上的梁木与立柱不接触;吊柱,是指殿宇右侧东面有一立柱,柱上端顶在梁上,饰有南天门的彩绘图,柱下端不落地,柱脚下距地面800毫米有一木板制神,内供祀土地神一尊。该建筑是以道家以柔克刚,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等哲学思想为指导,用长短不齐的木方,以天平力学原理吻合半联,互相制约,互相扶持而成的。这一在古今中外建筑史上亦属空前绝后的古建筑奇观,曾被
清代列为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
1967年文革中破四旧玄帝观被折毁于一旦。日前,经陈崇真道长等八名玄裔派弟子誓愿申请,政府有关部门已批准在
玄天岭设立,恢复玄帝观。复建后的玄帝观,不仅仅是
道教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也必将成为
吉林省的标志性建筑,引四方宾朋来此观光旅游,以此带动一方经济的腾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玄帝观必将造福于后世子孙。
西周公国末年,礼崩乐坏,礼乐文化与巫史文化,逐渐衰落,遂转入社会下层,为后来之方士与巫者所继承。
周代之世卿世禄及官师合一之制度,亦随之而消失。《庄子,天下篇》曰悲夫,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此时介乎贵族与庶人之间的士人阶层,迅速崛起,逐步扩大自己之影响,自立门户,传道授业,而自成一家之学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最为显要者,当属儒,道,墨,三家。实则除儒,墨二家而外,余亦均自道家而出。然而道家之历史渊源,前文已提及,盖道家文化虽由来已久,却是自
老子始集其大成,
章太炎《诸子略说,道家》亦曰数道家当以老子为。此处之道家,是指先秦道家而言,非指道家历史之故。《汉书,艺文志,道家旨要》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由此可知,道家文化,是出于史官,历记总结历代兴亡成败之道的。其代表人物老子,即是周守藏室之吏,因此得以窥见三代以来之历书史志,从而再就其中总结历史之经验。《
道德经》五千言,其中亦多涉政治与历史语,引为经验之谈,足以为后世之人效法,汉初黄老之治,即出于此。然而道家文化之博大精深,实足以为百家之首冠,《史记,太史公论六家旨要》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摘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此寥寥数语,已将道家精要,概括无遗。
司马迁去古未远,尤能道尽各家之精微,然而论及其余诸家,或褒或贬,未有推崇诸家有如道家者。但自先秦以后,诸子百家,亦逐渐衰微,最终则形成儒道两家,相峙并行之局面,
儒家则有孔,孟,
荀子等代表人物,道家自
老子后,亦有
庄子,
文始真人,
列子,淮南等。实则在先秦诸子之学中,道家阵容并不比儒家差,纵观汉代之历史,由崇奉黄老到独尊儒术之迹象而言,由此概可见二家之影响与实力,虽后来
道教之创立,道家一变而为道教,然中国历史上外儒内道之文化现象,一直绵延两千余年,皆未改变。自文景之治以来,直至以后之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以及
清代之康乾盛世,无不受道家文化,黄老之术的影响而成。
昔日玄帝观每年有两个庙会,一是农历五月初三的
真武大帝庙会;一是农历
重阳节的斗姆庙会。据说。由于斗姆是北斗众星的长辈,所以礼拜斗姆会功德的无量。农历九月初九即是玄帝观庙会,又是斗姆的
圣诞节,传说当天,斗姆不仅要观戏,还要吃菊衣糕和九
重阳糕,虔诚的信士们举糕过顶而酬祀斗姆神,还有为斗姆娘娘叩头还愿的。
三月初三真武庙会更为热闹,这天既是西天
王母娘娘蟠桃会,又是三室仙人会。三室仙人会,是指者(盲人)祭神之日,所以这天
吉林市附近城乡瞽者齐来聚会,悔罪祈福,热闹喧天。《永吉县志》载,真武庙会上香烟袅袅,钟齐鸣,万人攒动,叫买叫卖。是时,还要演戏报赛酬神,以求
真武大帝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年,这亦是当年吉林古城一民间盛事。
东
刘保时(126144年),
张道陵于蜀郡鹤鸣山(今
大邑县境内)创立了正一盟威道。张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据道书载:本为太学学生,博采五经,好神鬼事。早东汉顺帝时(126-144年),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早年曾举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在巴蜀任过
江州(今
重庆市)令,后来悟通仕途沉浮,无益于年命,便辞官隐居于邙山(今
洛阳市北),学长生之道。朝廷多次征召做官,皆不从命。
东汉顺帝(126-144年)时,
张道陵闻蜀地多名山,民风淳厚,易于教化,于是携弟子入蜀,居住在
鹤鸣山(又名鹄山)修道。精思炼志数年,著作道书二十四篇。感太上亲降,授以《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命为天师。于是,以鹤鸣山为中心设二十四治,是正一盟威道的基层组织与活动中心。初设二十四治,主要集中在
蜀汉地区,后为与二十八宿相配,乃增至二十八治,其中阳平治是正一盟威道的总部。传太上正一盟威之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
太上老君,以《
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创立了
道教。
初创的正一盟威道,其主要经典有《
道德经·天地不仁》、《太平洞极经》等。其主要宗教活动是:诵习五千文;有罪首过;符水治病;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其组织制度主要是:各治置
祭酒,以领道民。并规定按时付
迁移宫及三会。付天仓,即奉道者于十月一日向天师、祭酒交纳信米五斗;三会,即奉道者一年三次(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朝会天师治。
道教教派。始创于中国
金朝初年。创始人
王重阳(1112~1170),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地方豪门,早年曾应金朝武举,为小吏,后辞职还家。
正隆四年(1159),自称在甘河镇遇仙,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
终南山,修道三年。
大定年间出关去
山东省传教。招收
马钰、
谭处端、
刘处玄、
丘处机、
王处一、
郝大通、
孙不二等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