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论
鲁迅论
《鲁迅论》2011年6月3日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再复。本书收录了自八十年代至今作者关于鲁迅研究的重要探索和最新思考,也收录了作者与李泽厚林岗共论鲁迅的精彩对话与篇章。
内容简介
《鲁迅论:兼与李泽厚、林岗共悟鲁迅》乃刘再复先生多年以来鲁迅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既收录了自八十年代至今其个人关于鲁迅研究的重要探索和最新思考,也收录了他与李泽厚、林岗共论鲁迅的精彩对话与篇章。书中对鲁迅性格、思想、精神的开掘,以及因此涉及中国人与中国魂诸论,不仅立论严谨,而且诸多见解极为独到,对于鲁迅研究范式之突破(包括自我突破)、鲁迅整体理许结把握,以及由此生发的对文化和人生的悟解之深,为鲁迅研究中所罕见。而这种研究与开掘又看似平常地体现在对鲁迅作品的分析和对鲁迅“传奇”的叙说之中,从而轻松带领我们走进鲁迅——这位“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人”,也是“那个最孤独的人”的内心世界。
媒体推荐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名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他彻悟了又回到人间,彷徨之后不是躲在院墙内谈龙说虎,饮茶避世,这才真伟大。看破了还积极地生活着,没有矫情,不唉叹,参加左派,培育青年,不妥协地战斗到最后一息,这才是鲁迅
——李泽厚
我觉得对中国文化,鲁迅是得其“神”,不在乎其“形”。他身上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也就是“天行健”、“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的总精神。
——李泽厚
作家之别,作品之别,归根结底是境界的差别。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所以如奇峰屹立,形成一座白话文的文学金字塔,全在于他的境界高出其他作家……鲁迅的境界还不仅仅在于他自始至终对于人间有大关怀,而且还在于他对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的认知以及对人性、国民性的认知,都有一种大眼界。
——刘再复
作者简介
刘再复,1941年生于福建南安,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后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著作有《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鲁迅传》、《鲁迅美学思想论稿》、《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放逐诸神》、《人论二十五种》、《读沧海》、《漂流手记》(十卷)、《红楼四书》(四卷)、《双典批判》等四十几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译为英、韩、日、法、德等多种文字出版。
目录
代序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李泽厚刘再复 / Ⅲ
——鲁迅为什么无与伦比
第一辑海外自论鲁迅 / 1
一、鲁迅研究的自我批判(1991)
——在东京大学“鲁迅和异文化接触”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 3
附论:反思,是为了超越
——东京纪念鲁迅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孙立川 / 17
二、论鲁迅状态
——答香港特别行政区《城市文艺》编者问 / 27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奇迹与悲剧
——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在新加坡实验戏剧学院的演讲 / 41
四、鲁迅的复仇情结与复仇意象
——重读《铸剑》 / 61
五、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两大精神类型
——鲁迅高行健 / 68
六、朱正新著《鲁迅传》港版序 / 75
七、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中国
——刘再复访谈录 / 79
第二辑海外共论鲁迅 / 103
一、鲁迅与胡适比较
——与李泽厚的对话 / 105
二、中国现代诸作家评论
——与李泽厚的对话 / 111
三、“五四”新文化诸子评说
——与李泽厚的对话 / 120
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忏悔意识
——与林岗共论鲁迅 / 126
第三辑八十年代自论鲁迅 / 151
一、论性格真实
——《鲁迅美学思想论稿》节选 / 153
二、鲁迅的悲剧观 / 180
三、鲁迅杂文中的“社会相”类型形象 / 200
四、鲁迅与中外文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念鲁迅逝世50周年
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 227
五、《孔乙己》的美学力量 / 241
第四辑八十年代共论鲁迅 / 251
一、“吃人”筵席的发现
——与林岗共论鲁迅 / 253
二、寻求解脱的代价
——与林岗共论鲁迅 / 267
后记有眼应识金字塔刘剑梅 / 333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媒体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