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技师学院
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东营市技师学院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技师(预备技师)高等职业资格教育院校,位于东营市。学院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东营市公共实训基地。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师(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以及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的任务。
学院简介
东营市技师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高等职业资格教育院校,是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建校三十多年来,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毕业生16000余人,培训各类专业人才26000余人次,是东营市和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学院占地面积925亩,规划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已建设完成23.8万平方米)。下设7个系部,建有11个现代化实训中心、130个实验实训室和一体化工作站,实训场地10.8万平方米,设备总价值2亿元。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834人,教职工357人,专任教师25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2.8%,高级以上职称83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以上学位98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市)首席技师、省(市)教学能手等各类专业精英人才47人,建有山东省技师工作站、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首席技师工作站4个。
学院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按照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对接我市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建设。数控加工专业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石油装备制造专业群为山东省首批示范专业群,焊接加工、汽车维修是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专业应用为省级品牌专业。
学院建有包含100个标准考场,可同时容纳3000人理论考试、1500人机考的省级标准化大型考试中心。近三年,开展各级各类培训11920人次,技能鉴定14115人次,组织各类社会考试262773人次,为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领导团队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东营市技师学院的前身东营市技工学校,是1998年6月由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市商业技校、市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三校合并而成。1999年12月,学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1年5月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2004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东营市技术学院;2010年11月,学院正式改建为东营市技师学院。
地理位置
学院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胜利油田的所在地——东营市,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业、高新技术业、现代制造业、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特色的优势产业。东营市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强势发展对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也为学院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东营市技师学院坐落于东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学院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同时承担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人才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任务。机械、汽修、电子、信息、餐旅等多专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建校三十多年来,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毕业生一万六千余人,培训各类专业人才两万六千余人次,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学院坐落于国家级开发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商务区,北靠风景秀丽的悦来湖,南临气势恢宏的汽车城,规划占地面积1033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投资近15亿,计划在校生1万人、短期培训1万人次的办学规模。新校园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愉快的氛围。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280人,专职教师230人,“双师型”教师占65.2%。其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以上学位47人,高级以上职称65人,有省市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的技师、教学能手、技术能手及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各类专业精英人才55人,师资力量雄厚。取得国家、省级教科研成果620项,编写教材(著作)12部,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512项,其中主编或参编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论著等18种;专利发明5项;获省、市级以上教学能手、优质课称号20人;获国家、省市级奖励310项,其中论文189篇,教案66个,课件55件;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59篇。在2010年的省厅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中,有39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5个;在全市中等职业院校优质课比赛中,5名教师全部获奖。学院充分发挥首席技师、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优势和示范作用,培养学科带头人,建设优秀教学团队。较强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整体办学实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院系概况
学院现有在校生4210人,教职工280人。有7个教学系部,开设石油装配制造、农业技术、化学工程、建筑施工与管理、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学、汽车工程等10个类别40多个专业。分中级、高级、技师三个层次。焊工专业为全省重点专业,汽车维修专业为全省名牌专业,两专业同时入选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为全国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学院拥有焊接技术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汽车维修实训室、自动控制实验室等50多个学生实验室、实训车间,大型实习设备300余台(套)。大型实习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达到行业同等或先进水平。学院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全国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员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东营市公共实训中心、东营市政府公共实训基地。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学院坚持“长短并重”的办学思路,根植地方产业,服务产业发展,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迅速成长为黄河三角洲地区职业教育的一朵奇葩:新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033亩,新校园布局合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3111”开放式办学格局正在形成即;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学生在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显著;短期培训质、量双升,2010年共为社会培训各类专业人才1万余人次;毕业生近五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是山东省最受企业欢迎的职业技术院校、山东省优秀就业训练中心、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专业设置
同时,学院积极实施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培养引进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和示范作用,招纳、聘用社会、学校、企业各行业高端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高水平领军团队。
人才培养
学院按照“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专门培养、全员安置”的多元办学原则,密切与企业的合作,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坚持学生下厂认知实习和老师下厂锻炼制度,强化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推动校企之间技术、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实现互利双赢。与中国万达集团科瑞集团有限公司、胜通天轮、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近百家知名企业校企联合办学,实行订单教育,按照好中择优的原则,开设50个冠名班。冠名班级学生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学生的学习和实习过程有企业全程参与。学生毕业后定向到冠名企业就业,为实现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坚持党建统领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抓好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按照“用党建工作统领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成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思路,做好党建、业务工作结合文章,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教育教学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精细化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规章制度110余项,构建起学院基本管理制度框架。推进“1+N”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释放制度活力。开展“制度落实年”活动,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督查落实,工作按照项目负责制、分工网格化、呈现表格化的要求,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
开放化办学
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德国哈尔博格学院共建“中德(东营市)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推动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东营实施。与山东科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共建“东营纬科国际石油培训学院”,服务石油装备制造专业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建立密切联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46个,与京东集团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燕航、山东科瑞、中德诺浩、博世马勒、友谊宾馆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京东集团校园实训中心等5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内涵式发展
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及东营市区域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设置。落实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重点专业全部建设一体化工作站。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以项目化、区域化、网格化、实物化为引领,实施安全“四化”工程,提升管理水平。
标准化引领
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示范专业群、省市品牌专业、全省新型学徒制、中德双元制培训等项目建设为引领,提升办学层次与质量。规范课程、课堂、课时管理,狠抓教风学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大赛标准引领日常教学,开发校本教材,组建大赛班,近三年,师生在各级各类世界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以上97个,其中,国赛三等奖以上16个,省赛一等奖以上6个。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山东省选拔赛中,我院学生获得5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2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
“人本化、生活化、细节化”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建设,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弘扬“融合、向善、拙朴、匠心”的学院精神,实施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构建特色鲜明的育人文化体系。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零报告、学生出彩计划等成为我院学生管育的特色,“每周一班会,每月一主题,每年一个月集中教育”成为学院学生管育的品牌。
学院本着“德技并重、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德育人、以技服人,关爱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在掌握本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学习,学会感恩。
实习实训条件完备
学院具有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几年来,学院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实习设备建设,现建有焊接技师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汽车维修实训室、自动控制实验室、PLC实验室、烹操作间等53个学生实验室、实训车间,拥有大型实习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部分设备达到行业同等或先进水平。
教学成果显著
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树品牌。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根据企业和学生实际需要,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分层次教学、模块教学等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多次在省市和国家级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2010年4月份全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生获得了12个参赛项目中的9个第一名,汽修专业2名学生取得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并获得二等奖。同年10月份,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9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餐旅系1名学生在东营市第二届导游风采大赛中获得总决赛冠军。2011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17名学生获得14个参赛项目的第一名,11人获个人项目第二名,并荣获团体一等奖
育人质量过硬
学院时刻秉承“厚德立人、技行天下”的校训,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视质量为生命,确立“不让一个不合格的学生进企业”的质量目标,走高端引领之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高质量人才培养。制定并实施“创业培训计划”,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无缝隙对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按照“德技并重、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在全院开展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德育教育、人文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教学中的分量,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毕业生以技能好、品德优、作风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达98%以上。是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最受企业欢迎的职业技术院校、山东省优秀就业训练中心、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生管理规范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制定和实施全员育人工作制度,“每个班级都有学院领导联系,每个宿舍都有德育导师,每个特困生都有帮助”。针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及时解决,真正落实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选派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的班主任进住学生宿舍,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定期聘请教育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班主任到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和班级建设方面的专题培训,收效良好。学院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红歌赛、读书诵诗等活动,加强师生人文素养,增加校园文化底蕴。每年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两次,满意率均在96%以上。
培训格局多元
学院是“山东省特种作业培训单位”、“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旅游培训定点基地”、“东营市失业职工培训基地”、“山东省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东营市城乡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基地”、“东营市总工会促进就业培训基地”。2011年,学院按照“长短并重”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将短期社会培训打造成学院的半壁江山,与学制教育形成双轨并驱之势。2011年4月,省农业厅增补我院为“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4月25日,中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在我院挂牌成立,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农业实用人才和技术支撑。培训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举办海参养殖、农机推广、现代奶业、动物检疫、中华绒螯蟹养殖等多个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学院还积极承担东营市各部委办局和大企业的多个专业培训任务,2010年共完成建筑业农民工、回乡退役士兵、阳光工程劳动力、“金蓝领”、畜牧渔业、失业人员、“造血行动”等各类政策性培训和企业员工在职培训10000余人次,成为东营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培训人才的主阵地。
技能鉴定工作:学院把职业技能鉴定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了程序,拓宽了覆盖面,被省商务厅增补为家政服务员培训鉴定定点单位。2010年共鉴定各个专业的高、中、初级工2000余人次,实现了鉴定工作的重大突破。
成人学历教育:学院与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滨州学院合作办学,建立了高校教师工程硕士、本专科成人教育教学点,学生在获得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和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有机会取得成人本专科毕业证书。
发展规划明朗
“3111”开放式办学格局现已形成。即:三个二级学院(石油装备学院、软件外包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一个培训中心(中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一个实训基地(东营市政府公共实训基地),一个综合中专。
三个二级学院:石油装备学院由学校与东营区政府、科瑞集团等石油装备骨干企业共同建设,2011年6月挂牌,现已招生;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共同建设,2011年7月挂牌,现已招生;汽车工程学院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广乘杭州公司汽车工业基地共同建设,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办学。
中德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是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农业合作项目,致力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现已全面开展工作,并正在向纵深拓展。
市政府公共实训基地负责对全市所有企业在职职工、新增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
综合中专是市政府批办。东营市综合中专与各县区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已进入全国中等职业示范学校行列。
学院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发展之路,坚持以德育人、以技服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做到让学生舒心、家长安心、企业称心、政府放心。
获得荣誉
学院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市相关部门授予“全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集体”、“劳动关系和谐校园”、“全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东营市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最受企业欢迎的职业技术院校”、“山东省优秀就业训练中心”、“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先进单位”。
“最受企业欢迎职业技术院校”、“山东省优秀就业训练中心”等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先进单位”。毕业生以品德优、技能好、作风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参考资料
山东2地发布最新人事任免.今日头条.2022-04-21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领导团队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院系概况
人才培养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