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卦,《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周易》通行本第四十卦,帛书本第三十卦。卦辞为:“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象征“舒解险难”。
解卦,坎下震上,主为坎,客为震。坎为雨水,震为雷,雷雨兴起,百果草木则从土地中“舒解”而出。解卦意在说明“舒解”险难的道理,宗旨是要通过排患解难,追求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从整个卦象看,雷动于上,雨施于下,因而
六爻之关键皆系于一个“动”字,强调出离险境需要“动”而非“静”。而在“动”的过程中,重点在于解决“内部隐患”。
历代易学家对《周易》多有注释,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如解卦《
彖传》“雷雨作而百果草术皆甲坼”中的“甲坼”,或说“甲坼”为“皮裂”,皲裂之皮意味萌发;或说“甲坼”为“甲宅”,“宅”为根,“甲宅”即破皮生根。又如九四爻辞“解而拇,朋致斯孚”,
程颐认为“拇”指初六,朋指同志,此句意为“解散六三的依附,初六才能以诚相见”;而
李镜池则认为“解”通“懈”,“朋”为朋贝、货币,孚为“俘”,意为“(商人)赚了钱不想走,以致被俘”。
卦名
解卦卦名“解”字出自九四、六五两爻之“解”字,下坎上震。坎为雨水、震为雷,云雷纠结、
密云区不雨的情况已经解除,含雨的云层从震雷中解离开而下降为雨,这便是卦名“解”的基本涵义,象征“舒解”险难。《
序卦传》:“解者,缓也”;《
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解,判也,从刀判牛角”,即分判、离析,引申为舒缓、散释;《正义》:“解者,险难解释,物情舒缓。”
卦辞
卦辞原文及译文
原文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译文
《解》卦象征着解脱:有利于西南众庶之地;没有危难就不必前往,回复到原来的住地就吉利;若有危难必须前往,早行会得到吉利。
哲学解读
《
说卦传》谓“坤”为“西南”之卦,“坤”又为“众”,故“西南”象征“众庶”。“西南”之象,从“坤”卦辞“西南得朋”处发端,“蹇”“解”两卦则延申其义。“坤”之“得”在“西南”, “蹇”“解”之“利”亦在“西南”,三者取象皆同,但寓旨各有所主。“坤”卦主于阴柔者,当“顺行”“居后”;“蹇”卦主于济蹇,利在从平易入手;“解”卦主于舒解险难,应当施于众庶。
解卦与
蹇卦之间为互补关系,二者为卦爻翻覆关系,故列于蹇卦之后,前者以震动而免难,后者以静止而免难。卦中
六爻,除
上六外,皆不当位,初六失位于坎险,以应于震而“无咎”;九二失位居中,因应于震中两“贞吉”;六三因失位于坎险而“致寇至”;九四虽失位于震,然应而“得朋之佑”;六五尊居中位,以君子之德信服众人, “维解”而“吉”;唯上六当位于解,震而脱险,故目“无不利”。从整个卦象看,雷动于上,雨施于下,因而六爻之关键皆系于一个“动”字。
彖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 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术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译文
《
彖传》说,卦名为解,这是说最初在险境中运动,通过运动而从险境中解脱出来,这便是解卦的意向。解卦卦辞说利于西南行,因为往西南方行进会得到众人拥戴。按照自然规律行动就能获吉,这是因为得到了正道。有所行往,及早行动则吉利,因为前往必建事功。天地舒解而雷雨兴动,雷雨兴动而百果草木的种子都绽开萌芽。解卦因时致用的涵义太伟大了。
“解”卦下卦“坎”险,上卦“震”动,故云“险以动”。“震”动为外卦而“坎”险为内卦,表明动而出险。传释“解”为避免、解脱。“利西南,往得众也”是指西南为“坤”方,“坤”为众,故云“往得众”。方解之时,正宜顺应人心,行往南“坤”平易之地,若反悖人心, 复行折往北“坎”险难之境,是不能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的“来复”,是指遵循自然规律,“中”是正道的意思。“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中的“解”字力松解,缓解之义。“天地解”是指天地否闭、阴阳闭隔的状态得以缓解,冰冻解释,冬寒解去。“作”指兴起。
象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译文
《
象传》说:雷雨兴起(草木萌芽),象征“舒解”;君子因此赦免过失而宽宥罪恶。
“解”卦上“震”雷,下“坎”雨,雷动于上,雨降于下, 故云“雷雨作,解”。“作”,兴起。“君子以赦过宥罪”一句中的“宥”指宽大处理。有过失者赦免,有罪恶者宽大处理。天地万物解缓之时,圣人因之以行宽松之治。此推衍《
彖传》中的“解之时大矣哉”。
爻辞
卦之初为尾,卦之上为首,阳爻为“九”,阴爻为“六”。
初六
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译文
初六,(险难初解)无所咎害。《
象传》说:初六与九四刚柔互为交际相应,就舒解险难的道理看并无过错。
解说
本爻仅言“无咎”二字,全爻的喻义已包含在爻象之中。《象传》解释初六的“无咎”是因为“刚柔之际”。按《易》例,独阴不生,独阳不长,“一一阳之谓道”。初六失位于《解》卦之初,本应有“咎”,然近与九二形成“刚柔之际”,远与九四形成“刚柔之际”。《易》之道,相反相成,故“刚柔之际”,实际上也就成了“刚柔相济”。
九二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
朱家溍。《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译文
九二,田猎时捕获好几只隐伏的
狐属,并获得黄色的箭矢(它象征刚直中和的美德);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象传》说:九二之所以做事吉利,就在于他能居中而上应于五,因而能得其中正之道。
解说
从爻位看,九二以阳居阴,有“失正”之象。但刚直处中, 有“得黄矢”之美,遂能排除隐患,建树“田获三狐”之功,故爻辞称其“贞吉”。《象传》“得中道”一语,即指明此爻能够守“正”获“吉”的关键因素。九二以阳居阴,其所应六五也失位,然失位有应,故其能居中得正。阴为君子,阳为小人。九二失位而得“中”,以阳居阴,以“中“比“正”,人心正则射术正,九二能为“君子”之“射”,故“田获三狐”。
六三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译文
六三,背负重物而身乘大车,必招致强寇前来夺取;守持正固以防憾惜。《
象传》说:六三“背负重物而身乘大车”,是说其行为也太可丑恶了;由于自身无德窃位而招致兵戎之难,又该归咎于谁呢?
解说
本爻的大旨是:当危难舒解之后,局势固已安稳,但隐伏之患必然还存在,而“小人窃位”则是最为可忧的隐患。故《象传》指出,此患将能导致“兵戎”之灾,即申述爻辞“致寇至”的涵义。《系辞上》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而《解》卦中的六三,却违背了基本的生活常识,负物乘车,自视物之珍贵, 其形可丑。露财招致强盗(“致寇”),愚而招致战祸(“致戎”),虽“负且乘”实为“可丑”之事,但“致寇”尚有可悯之处。
九四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译文
九四,像舒解大脚𧿹趾的隐患一样摆脱小人的纠附,然后友朋就能前来以诚信之心相应。《
象传》说:“像舒解你大脚𧿹趾的隐患一样摆脱小人的纠附”,说明九四居位尚未妥当。
解说
九四因为失位不正,所以要“解其拇”,其痛“解”之深彻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若不如此,则朋友不能信、不能至,故“解拇”而得友,痛有所值。此也可谓之“当断就断”、“当解即解”。
六五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译文
六五,君子能够舒解险难,吉祥,甚至能用诚信之德感化小人。《象传》说:君子能够舒解险难,小人必将畏服退缩。
解说
六五以“柔中”之德舒解危难,故能以诚信感化“小人”。此即转化邪恶者向善,排除隐患之义。六五虽不当位,但也是处尊有应,应于九二之刚,则能解难,柔居阳刚,又能“有孚”。此可谓以阳刚解难,以阴柔感人,所以小人也信服。
上六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译文
上六,王公发箭射击据于高城之上的恶隼,一举射获,无所不利。《
象传》说:“王公发箭射击据于高城之上的恶隼”,说明上六是在舒解悖逆者造成的险难。
解说
《
系辞下传》引
孔子语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此说一方面表明上六“射隼”,正当其时,故“无不利”;另一方面又揭示上六处“解”之极,危难虽已舒解,但新患或将又萌,故当预藏“成器”,随时警惕,不可因一时之“解”,而忘他日之“蹇”。
总论
解卦说明“舒解”险难的道理,卦辞先言解难利在施于“西南”众庶之地,强调其目的是使群情共获舒缓。然后分两层揭示解难的基本原则:无难,以“来复”安居为吉;有难,以早去速解为吉。
朱熹指出:“若无所往,则宜来复其所而安静;若尚有所往,宜早往早复,不可久烦扰也。”(《
周易本义》)解卦的宗旨是要通过排患解难,追求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
六爻的喻义,侧重于展示“解难”过程的具体情状,反复申言清除“小人”、排解“内患”的重要意义。
陈梦雷认为:“六爻之义,主于去小人。六三一阴为小人非据,以致天下之兵者,诸爻皆欲去之: 二之获狐,获三也;四之解拇,解三也;上之射隼,射三也;五之有孚,亦退三也。唯初六才柔位卑,不任解难而在解时,无咎而已。”(《周易浅述》)全卦之“难”集于六三,以致群起而“解”之。视三以阴居内卦坎险之上,实喻“内部隐患”。那么,本卦所示“舒解”之时的主要矛盾,亦即危害安宁环境的重要因素,无疑是在“内”、在“隐”了。
争议
易学家对《
周易》注释不尽相同,例如在“解卦”上,虽最终大体内涵相同,但在个别词汇的解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甲坼
在“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术皆甲坼”一句中,“甲坼”二字被
郑玄解读为“皮裂”,“甲”为“皮”,“坼”为皲裂,皲裂之皮意味萌发;而在
马融看来,“甲坼”又写作“甲宅”,“宅”为根,“甲宅”即破皮生根,同样为萌芽之意。
解而拇,朋致斯孚
“解而拇,朋致斯孚”一句中,
程颐认为“拇”指初六,朋指同志,此句则可翻译为“解散六三的依附,初六才能以诚相见”;而
李镜池则认为“解”通“懈”,“朋”为朋贝、货币,孚为“俘”,句意为“(商人)赚了钱不想走,以致被俘”。
君子维有解
北宋程颐认为此句中的“解”是指“解去小人”之含义,则此句可翻译为“君子能解脱其困难,而小人亦信服”;李镜池则认为,“维”指束缚,“有”通又,则此句则可翻译为“贵族把战俘绑起来而后又解开”。
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
此句中,
朱骏声认为“墉”指“城”,“高墉”指王宫,“隼”指凶暴的小人,则此句可翻译为“公(最高的大臣)能适时清除小人”;
李鼎祚则认为此句意为“公诛杀暴君”之义。
出处
解卦,为《
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周易》通行本第四十卦,帛书本第三十卦。《
周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
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
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与《
连山》《
归藏》合称为“三易”。其实《周易》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殷末周初的人用来
占卜算卦的方法,只有蕴涵
数理逻辑的卦画而已。在长期的演绎过程中,人们以阴阳符号为“爻”,每三爻成一卦,形成了
八卦,再以八卦“观物取象”,以八卦代表世间的诸多物象。之后,又通过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并产生了解说这些卦形所寓哲理的卦爻辞。
卦爻辞的出现使《
周易》成为卦形符号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自此就形成了汉代易学家称之为《
周易风水》的部分。到了汉代,又将《
易传》并入,最后才形成了《周易》。现存《易传》共七种十篇,又称为“十翼”,即《系辞上》《系辞下》《上》《彖下》《象上》《象下》《
文言》《序卦》《
说卦传》《
杂卦传》。十翼的创作宗旨均是在解释《易经》的大义,但各有侧重点或特定的角度,故《易传》是研究《易经》的重要资料。
今本《周易》是经由
王弼注释过后流传至今的版本,也是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其文本在战国时代完成。今本《
周易》包括卦象、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等显性内容,同时也包含经卦、筮法、占法、卦序等隐形结构内容。西汉时刘向校皇家书籍时所校《
周易》以及
晋朝发现的汲冢书《周易》,均与今本文字基本相同。该书蕴含丰富哲理,建立起了
中原地区早期较为成熟的思想文化体系,对
中国哲学、数学、文学、医学、经济、法治、美学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随着近代对《周易》文本的研究和传播,其在东南亚、欧美等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全球读者关注的重要中国文本之一,国际学术界对于《周易》的研究已基本覆盖传统
人文科学及
社会科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