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纹草(拉丁学名:Babax lanceolatus)为科
草鹛属的鸟类。中型鸟类,体长25-29cm。头顶和上体暗栗褐色具灰色或棕白色羽缘,形成栗褐色或灰色纵纹。下体棕白色或淡黄色,胸和两胁具暗色纵纹,纹黑色。尾褐色具黑色横斑。相似种
大草鹛个体较大,体色较灰,上下几乎全为灰色具黑褐色纵纹;
棕草鹛上下体羽几全为棕色具细的不甚明显的暗色纵纹。
栖息地包括
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草原、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
羽色变化较大,前额、头顶至枕栗褐色或浓栗褐色,羽缘灰色或棕色,有的具黑褐色轴纹。
上海体育大学暗栗褐
色具宽阔的灰色或灰白色或棕色或棕白色羽缘,有的还渲染有淡茶黄色,形成明显的暗栗褐色纵纹;腰和尾上覆羽栗褐色或
橄榄褐色,有的还具橄榄灰色或橄榄棕色羽缘,至尾上覆羽几纯为橄榄褐色或橄榄灰色至橄榄棕色,因而纵纹亦不显;尾羽暗褐色或橄榄褐色、具明暗相间横斑,羽基沾染灰色或淡茶黄色;翅上覆羽颜色与背相似,但大覆羽和初级覆羽纵纹不显著,飞羽褐色或暗褐色,外侧飞羽外羽缘灰色或淡灰褐色、有的沾染茶黄色或褐白色,内侧飞羽外翈羽缘转为暗棕褐色、有的具隐约可见的暗色横斑。眼先棕白、灰白或淡茶黄色,有的具黑色先端。颊、耳羽、头侧和颈侧棕白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栗褐色纵纹,髭纹暗栗褐色或栗黑色。颏、喉淡皮黄白色或棕白色;胸、腹棕白或茶黄白色,胸具细窄的黑褐色羽干纹,胸侧和两胁满被以暗栗褐色或栗黑色粗著纵纹,纵纹两侧并缘以
栗色或栗红色;尾下覆羽中央灰褐色,羽缘棕白色。虹膜白色、黄白色、黄色至橙黄色,嘴黑褐色至角褐色,脚角褐色。
体重♂64-85g,♀65-88g;体长♂225-282mm,♀230-270mm;嘴峰♂22-26.5mm,♀21♂26mm;翅♂90-101mm,♀89-101mm;尾♂109-133mm,♀102-131mm;跗♂34-40mm,♀33-40.2mm(
指名亚种)。
矛纹草鹛主要栖息于稀树灌丛草坡、竹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林缘灌丛中,
平均海拔从山脚平原一直到3700m左右的森林地带,在
西藏自治区甚至出现在海拔3900-4200m处有稀疏树木的开阔草地。
习性:喜结群,除繁殖期外,常成小群活动,多活动在林内或林缘
灌木丛和高草丛中,尤其喜欢在有稀疏树木的开阔地带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和觅食。性活泼,常在灌丛或高草丛间跳跃穿梭,也在地上奔跑和觅食。一般较少飞翔,常边走边鸣叫,叫声嘈杂,似‘唧、唧、唧’或‘嘟、嘟、嘟’的声音,群中个体间即通过彼此的叫声保持联系。繁殖期间也能发出响亮动听的鸣声,其声似‘偶-飞、偶-飞…’连续的双音节声音。
矛纹草鹛繁殖期在4-6月,最早在3月末即已开始繁殖,在
贵州省5月上旬即见有幼鸟出巢。营巢于灌丛中,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叶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草根。每窝
产卵3-4枚,卵蓝色、具暗色斑点,卵为尖卵圆形,大小为27.3mm×20.3mm。
2022年10月3日,
泉州市观鸟学会副会长凌继承在安溪
龙门镇风电公园附近找到了一群矛纹草鹛,数量有五六只。这是泉州首次记录到矛纹草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