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1981年程桂兰演唱歌曲
茉莉花》,江苏民歌,词曲由何方搜集、加工和整理。
《茉莉花》曲名“鲜花调”,1942年,《茉莉花》的采集、整理者何仿在六合八百桥镇民间艺人那里听到民歌《鲜花调》。1957年,何仿将当年的《鲜花调》改编为《茉莉花》,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
1982年《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优秀歌曲。2007年,六合民歌《鲜花调》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背景
民歌《茉莉花》曲名“鲜花调”,明、清时传唱于江浙一带。现存最早的“鲜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刊印的《缀白裘·花鼓》戏曲集。
1768年,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编辑《音乐辞典》时,在“中国音乐”条目中收录有《茉莉花》。目前发现最早的曲谱,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1920年至1924年间,此“小调”被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用在歌剧《图兰朵》中。
在中国,最早的曲谱则是记载在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刊行的《小蕙集》上的工尺谱
1942年,《茉莉花》的采集、整理者何仿在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当文艺兵时,在六合八百桥镇民间艺人那里听到了一首民歌《鲜花调》。原歌调共三段,分别赞美了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
1957年,何仿将当年的《鲜花调》做了修改,把三种花统一为茉莉花。改编后的《茉莉花》得到广泛传唱。1959年,前线歌舞团首次将《茉莉花》带出国门,在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上演唱。1982年《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优秀歌曲。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8分钟“中国秀”节目中,《茉莉花》再度唱响世界舞台。
重要演出
1965年,周总理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到印度尼西亚参加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周总理带前线歌舞团去到印尼参加演出,前线歌舞团的节目中就有女声小组唱《茉莉花》。
1997年6月30日午夜,在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前,中国军乐队演奏乐曲《茉莉花》。
1999年7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世纪世界”音乐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市举行,参加演出的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用纯正的中文演唱了这首歌。
2004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上,组委会领导在征得何仿的同意下将此歌定为主题歌。
2006年4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肯尼亚会见内罗毕孔子学院师生时,外国学生们在现场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相关活动
2002年南京市六合区隆重举行“中国南京首届‘茉莉花’音乐文化节”,开创了省内以民歌经典为媒办节的先河。2006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游节”,以发源于六合的民歌《茉莉花》为旗号,拓展形成音乐、美食、雨花石、旅游等4个文化单元,实现挖掘六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竞争力、借助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目的。
相关荣誉
2007年,六合民歌《鲜花调》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和2011年,六合分别申报“江苏省民歌之乡”“中国民歌之乡”。2016年1月,六合民歌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曲评价
茉莉花》是何仿写的,很多人不知道,当然这是二度创作,如果没有他收集改编,老民歌《鲜花调》只能在一个局部地区传唱,不会像《茉莉花》走向世界。《茉莉花》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上海申办世博会中起了很大作用。(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评)
好一朵《茉莉花》,其香、其韵、其神来自民间民族的土壤,这是她生命力的根源。(著名剧作家沈西蒙评)
《茉莉花》来自于民族、民间土壤,有多年的艺术积淀,有广大的艺术基础,经过改编后,已从南京唱到全世界,是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包忠文评)
源出于六合区民歌《鲜花调》的《茉莉花》,既是中国民歌的经典,是南京文化的精萃,更是六合向世界夸耀的珍奇与骄傲。(南京地方志)
歌曲歌词
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重要演出
相关活动
相关荣誉
歌曲评价
歌曲歌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