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镇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下辖的一个乡镇。
马良镇位于保康县南部,东与
两峪乡、
南漳县板桥镇交界,南与店垭、
夷陵区樟树坪镇交界,西与
歇马镇相望,北与两峪乡毗邻。马良镇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25千米,版土面积346.8平方千米。全镇39个村,9685户,33749人。马良镇境内有
沮河、鸡冠河、峡峪河等良好的水能资源,装机总容量可达两万千瓦,有丰富的煤矿、
磷矿、
铁矿、
重晶石等矿产资源。
马良镇是三国时期
蜀汉的属地,各处都有三国的传说和遗迹。仅与三国人物有关的地名就有
马良、官帽山、云旗山、旦江(断缰)等处。
自然资源
马良境内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2.5万千瓦,可供开发1.8万千瓦。已开发竹林口、万家岩等电站2座装机1950千瓦。尚待开发的有鸡冠河电站,需投资1.5亿元人民币,可供装机12600千瓦,现有一座35KV变电站,为小水电上网提供了便利。
马良境内山势雄奇峻美,河水清澈亮丽,天然景点鬼斧神工,民俗文化多姿多彩。镇政府驻地距九路寨风景区仅8公里,是九路寨风景区开发的理想大本营,现正寻求客商开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开发旅游产品。
行政区划
辖39个村和1个居委会,182个组,10032户,34014人。
马良镇下辖以下地区:
经济
特色产业
烟叶
(1)万亩烟叶基地:基地面积已达10000亩,在2005年将发展到15000亩,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上等烟达到30%,达到国际标准。
茶叶
(2)五千亩茶叶基地:现建基地5000亩,有机化改造2000亩,年产值达1000万元。
(3)万亩
春蚕基地:现已发展桑园6500亩,三年后将达到10000亩,年产值达1000万元。
养殖业
(4)优质
三元仔猪基地:现已建成鄂西北优质“三元猪”基地,年出栏商品猪40000头,出栏
仔猪50000头。
社会
教育
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现有中小学38所,教学点3个,教职工392人,在校学生4532人,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扫盲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卫生事业发展成为以镇卫生院为中心,各村卫生所(室)为辐射的农村卫生保健网络,保障了全镇人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文体事业持续发展。广播、电视作为传播文明的窗口,丰富了山村群众的精神生活。福利事业的发展,使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敬老爱老之风蔚然成风。
基础建设
在城镇,如今马良建城区已达2平方公里,街道实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集镇楼房林立,街道常住人口1000多户2500多人,日均人口流量3000人以上。自来水日供应量500立方米,供水管道3000米,花园式单位10个,集镇一派欣欣向荣新面貌。在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人们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观。截止2002年底,全镇共兴修配套重潮大渠、金渠、银渠等标准化水利灌渠5条近1万米,维修加固
鸡冠花河、
沮河河堤近5000米,改造低产田、冷浸田1500亩,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农业灾年不减收。建造
燕窝池、
杨属淌等一批骨干水井及850多个小水窖,解决近15000人、20000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全镇有38个村121个组通公路,通公路里程达428公里,人们的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已有25个村完成农网改造,农村电价居高不下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农村用电秩序逐步趋于正常;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1200多部,建手机数字基站3座,半山以下手机信号实现无缝隙覆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文化
名称来历
马良镇位于保草地面积近7673公顷,马良之名源于三国时期人物而得名。
特产
丰富的山林资源盛产香菇,黑木耳。土特产有香菌、木耳、茶叶、
柑橘、
阳芋。农业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烟叶种植为主。
民风
广大人民群众继承了忠孝、仁义、诚信、厚道、勤劳、纯朴等优良传统,接人待物热情、大方,与人共事诚信、厚道。倡导勤劳致富、遵纪守法、
明礼诚信、尊老爱幼。随着普法教育的落实、党的政策宣讲、先进文化的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新闻媒体的普及,纯朴的民风又赋予时代的新内容,一股崇尚科学、反对
迷信,崇尚和谐、反对纷争,崇尚正义、反对邪恶的文明新风正在形成。
话说马良
在苍苍莽莽的荆山山脉的深处,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叫马良。马良这个地方虽小,但名字却颇有一番来历。据说,三国时期
蜀汉的名臣马良在这里积劳成疾,长眠于此,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忠良之臣,才把这里命名为“马良”。
马良镇面积334.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4000。除粮食作物外,烟叶、茶叶、牲猪、小水电已基本成为马良镇支柱产业。
故老相传,马良就葬在这个镇子的西头。六十年代这里修公路的时候,在老人说的“马良坟”位置挖出了一些墓砖,这可能就是
马良墓了。墓中除了青砖尚在,其它一切均已没有了痕迹,不过这也算是对历史作了印证。毕竟一千七百多年过去了,历史已淹没了一切,只有
马良的名字将和这个小镇一起永存于世。
在这个小镇的西南,有一条河流,从崇山峻岭中蜿蜿蜒蜒地流出来。这条河叫鸡冠河,发源于马良最边远的旦江和风景秀丽的九路寨交界的大山中。九路寨一边与
宜昌地区的
兴山县毗邻,一边与马良的旦江接壤,是一个独特的险峻的奇地。周围全是陡峭的绝壁,只有九条路能通上这个寨子,故名“九路寨”。每条路都险峻异常,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寨子上面却是别有天地,方圆二十多里不乏起伏的沃野,而且水源丰富,林木成荫,人家房屋错落有致,白墙红瓦、奇花异草妆点其间,宛如人间仙境。与之交接的兴山、
屈原故里,却是
昭君故里,潺潺的香溪,最能引人无限遐思。
也许是沾上了这些灵气,从这些群山中流出的鸡冠河便格外端庄秀丽。一年四季,水又清又绿,倒映着两岸的青山,滋润着这个古老的小镇。
在小镇的西北,又有一条较大一些的河,叫
沮河。沮河发端于保康县南部欧店的山溪中,是一条在地图上能找到它的位置的河流。沮河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歇马的大龙潭。如果按照远者为源的原则,大龙潭倒也算不得
沮河的另一个源头,但大龙潭却也是一个奇地。在一棵老柳的旁边,源源不断的水流从地下翻上来,而且一年到头水量不减,汹涌而出。
这沮河水流过歇马,从
马良的正中穿过,在镇子的东南角与鸡冠河交汇,然后洋洋洒洒一路接纳着各山间小溪,经
远安县,到
宜昌市下面的
枝江市汇入
长江。
马良就由这两条河环绕着,清清的河水像是仙女衣饰上的两条飘带,美丽异常!
马良是三国时期
蜀汉的属地,各处都有三国的传说和遗迹。仅与三国人物有关的地名就有马良、官帽山、云旗山、旦江(断缰)等处。
传说官帽山是蜀汉大将
关羽留下的帽子化成的;云旗山是赵子龙从这里经过时,见山形壮观,很是开怀,他登上山顶,把红旗一插,顿时白云四起,因而叫做云旗山。
旦江(断缰)的传说更是神奇,据说是关云长走到这里的时候,马的缰绳断了,他看到一个农人在耕地,于是借下了农人耕地驾驭牛用的撇绳做缰绳。尔后他对农人说,这里耕地以后就不用撇绳了吧。说也怪,那个地方从此后甚至一直到如今,耕地真不用撇绳了,牛自然就听从指挥,在其它地方可就不行了。
这当然只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些心目中的英雄而杜撰出来的故事罢了。
关羽的帽子不会化成山,白云也不会因
赵云插旗而出,牛更不会因关公一句话而从此改变习惯。这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英雄的一种怀念和敬仰。
南北朝时期,
北魏置潼阳县(公元420—479年),治地在今保康县马良镇马良街;
西魏置重阳县(554--562年),治地在今马良镇重阳穆林头。穆林头为
新石器时代至
东汉时期
长江中上游屈家岭文化遗址,距今已有近4000年。
相传马良的
重阳节是楚国在归丹阳建都之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卞和献玉后在此养老寿终,历史上有
卞和墓、卞和庙,今仍为群众所祭祀;重阳出土有秦币、
汉墓、
战国青铜剑;
青铜鼎、大宋统军元帅征镇之印等文物古迹。
大宋统军元帅征镇之印传说是宋代赫赫有名的杨门女将
穆桂英留下的。宋代的穆林头有过怎样的繁荣,穆桂英是否在穆林头居住过,印是怎样留下的,后人已不得而知,只给后人留下了又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悬案。
有着这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舒舒坦坦地享受着丰美的自然山川哺育的
马良,自然是地灵人杰了。
因而出了不少的名人。
曾任国民党39军参谋长、代总司令,著名抗日将领田西原先生,就是马良镇榨溪村人。
被
平顺县百姓誉为“青天”县令,后任山西绥靖公署秘书,最后不满腐朽统治,辞职回乡从事教育工作的知名人士王华阶,是马良镇长岭湾村人。
在“三·一八”惨案中赴难的学运领袖人物宋昭,是马良镇宋家湾人。
曾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经济智囊团顾问,
新华出版社联合国分社社长,新华通讯社日本分社社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夏兆龙先生,是马良镇西坪村夏家湾人。
曾任广州军区舟桥旅旅长的徐才源先生,是马良镇长岭湾村人。
曾在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的杨兴现先生,是马良镇马良街人。
在国务院办公厅机关服务中心工作的吕刚强是马良镇重阳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马良中学毕业现任深圳机场总裁的黄传奇先生,出资十多万元,为母校马良中学捐赠了一个微机室,展现了致富不忘家乡、成才不忘母校的高尚品质。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古老而秀丽的
马良更要焕发出耀眼的绚丽,成为
荆山中的一颗明珠!建设马良,需要人才,因为只有人才,才能使马良变得更加朝气蓬勃!而马良中学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过去是,当今和将来也一定是马良人才的摇篮。
并不是说,所有的人才都必然是风云际会,名标青史。
需要大人物,但同样需要各行各业的建设者、管理者、新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用之才,是马良中学办学的宗旨。
古老小镇的优秀儿女们啊,
携手兼程,要无愧于秀丽山川赋予的禀性和灵气,要不辜负历史文化的熏陶,勇敢地去超越昔日的辉煌吧!
历史俱往矣,小镇风采,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