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鸿施
清朝余杭知县
钱鸿施(1724-1814)字敬儒,号龙溪,生于1724年,开建一都(今封开县南丰镇)万禄村,少孤事母与祖母,克尽孝道,乾隆乙酉年(1765年)拨贡,赴京教授皇太子。
个人简介
钱鸿施,赴京教授皇太子十年期满后,返回广东省先后出任从化区教谕、儋州市学政、罗定市学政;乾隆戊申年(1788年)升浙江杭州府于潜、余杭区两县知县。钱鸿施为官清正,政绩显著。三年后,即获爱新觉罗·弘历封三代(封他祖父母、父母为文林郎及儒;诰封圣旨牌如今尚悬挂于万禄村钱氏宗祠之上)。
万禄村是清朝爱新觉罗·颙琰老师钱鸿施的故乡。据有关资料记载,钱鸿施任浙江杭州市府于潜、余杭两县知县期间,为官清正,尤其重视地方教育事业,鼓励商贾办校,出钱助穷人子弟读书,使于、余两县的学子成为杭州府学人的楷模。为此,钱鸿施获得乾隆皇帝诰封三代,诰封圣旨牌如今仍高悬于万禄村钱氏宗祠之上。
钱鸿施告老还乡时,部属纷纷赠送银两,被他一一回绝,可是等他回到家乡以后,发现部属们送的盆景里竟埋着银两,钱鸿施就用这些银两在村中聂氏宗祠右侧建起一座旁厅,用于办学,并且将毕生的积蓄购置了一批田地,用每年田地的租金收入支持乡人读书。钱鸿施的田地租金作为助学基金一直沿用至新中国成立。而钱鸿施留下的玉质笔筒成为钱家的传家至宝。
1814年,钱鸿施病逝,乡人在村中为他建起了一座笔形的纪念塔,取名“多宝塔”,意在纪念他的兴学之功并勉励后人,成为当地的著名古迹。由此,万禄村读书之风日盛,人才辈出,尊师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近200年来,万禄村已有1001人做过教师,几乎等于现在的全村人口(目前全村有1200多人)。因此,在当地万禄村又被称为“千师村”。
经历
据原万禄小学校长钱福海介绍,由于万禄村有助学基金,解放前村中子弟读书只需买笔墨,无需缴纳书费、学杂费,而当时其他地区的情况,除了城镇有钱人家的子女可以入学外,农村的孩子根本无钱上学。但万禄村的子女却人人能读书,而且有不少人以后成为了教师。1983年,分田到户期间,因为家中劳力不够,南丰镇不少学校的学生弃学回家种田,而万禄小学的学生一个都没有少。
目前万禄村共有21位老师。他们有的在县重点中学教书,有的在珠三角一带执教。从历史至今,万禄村一家几代或父子都是老师的情形比比皆是。今年,万禄村又出了3名大学生,分别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的物理系、外语专业和广州大学中文系,他们均有志于将来毕业后从教,传道授业。
现在,万禄村的尊学之风逐渐在封开全县蔓延开来,破旧学校不断得到改造,校园里的配套设施继续完善,仅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近几年县里就投入了一亿多元资金。如今,县里镇里都建有教师楼,平均起来,教师的住房面积是全县最大的。不仅是南丰镇,在整个封开县,教师都是很受人尊重的职业,每逢年过节,书记、县长都要把慰问老师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还对有成就的教师进行嘉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