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明代顺天府通州人,初姓李,通显后恢复
张姓,字敬之。张钦任
贵州省道
监察御史。明朝
正德六年(1511)
进士。正德十二年(公元1518年)巡查居庸关。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右副
都御史巡抚四川省。召为工部左侍郎,被弹劾罢官。
张钦,正德六年(1511)进士,最初担任
御史,负责巡视居庸关。正德十二年(1517)七月,
朱厚照受到
江彬谗言影响,计划出关前往宣府。张钦上疏劝谏,指出皇帝亲征北方边境是极其危险的,尤其是在国家内外诸多问题待解的情况下。他特别强调皇帝的亲征可能引发新的动乱,且建议皇帝依靠将领而非亲自出征。张钦的劝谏未被采纳,于是他再次上疏,列举了出征的三大风险,并表明自己将尽职尽责,不怕为此殉职。
当武宗微服出行至
昌平区时,张钦阻止车驾出关,坚决执行禁令,甚至准备以死守关。张钦在给
李炎的上疏中指出,若皇帝确有亲征之意,必须经过正式的诏令和
御史的讨论。他坚持不违反皇命,直至皇帝改变计划回京。
朱厚照回到京师后,张钦继续担任
汉中市知府,后升任太仆寺卿。嘉靖十七年(1538),他任右副
都御史和
四川省巡抚,后来因弹劾而被罢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
正德六年
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听
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
皇帝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徂征,岂宜亲劳
万乘。
朱祁镇不听大臣言,六师远驾,遂成
己巳之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今内无亲王监国,又无太子临朝,外之
甘肃省有土番之患,江右有輂贼之扰,淮南有漕运之艰,巴蜀有采办之困,京畿诸郡夏麦少收,秋潦为沴。而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之。”已闻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言:“臣愚以为乘舆不可出者有三:人心摇动,供亿浩繁,一也;远涉险阻,两宫悬念,二也;北寇方张,难与之角,三也。臣职居言路,奉诏巡关,分当效死,不敢爱身以负
皇帝。”疏入,不报。八月朔,帝微行至
昌平区,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如‘土木’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顷之,帝召玺,玺曰:“
御史在,臣不敢擅离。”乃更召嵩,嵩谓钦曰:“吾主上家奴也,敢不赴!”钦因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
皇帝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其人,明正典刑。若陛下果欲出关,必两宫用宝,臣乃敢开。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而返,为帝言“张
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趣捕杀御史。”会
梁储、
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
昌平区还,意怏怏未已。又二十余日,钦巡
白羊座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羊房民舍,遂疾驰出关,数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
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为
汉中市知府。累官太仆卿。嘉靖十七年以右副
都御史巡抚四川省。召为工部左侍郎,被论罢。钦初姓李,既通显,始复其姓。事父母孝,有不悦,长跪请,至解乃已。
正德十二年,武宗皇帝听从
江彬建议想出居庸关去巡幸宣府,恰好张钦在此巡视。为保证皇帝安全,张钦上疏力谏
李炎不可出关。后皇帝微服出行至
昌平区准备出关,张钦闻讯命指挥孙玺闭关,把关门钥匙收藏起来,拒不开关。疏谏再三,京师盛传为张御史“闭关三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