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陵寺
汉灵帝中平四年建于亳州的寺庙
谯陵寺位于亳州市观堂镇西北6公里处,始建于刘宏中平四年(187年),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因曹操曾在此筑舍居住,被后人称为曹家孤堆,后又因此地曹魏时称为谯郡,改名谯陵寺。
历史沿革
始建于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
延康元年(220),曹丕返乡,立《大之碑》:
解放战争时期谯陵寺改为学校;
文革时期寺庙损毁;
2007年,位于谯陵寺里的学校被迁走;
2008年经过村民自筹资金进行修缮。
史书记载
据《三国志》记载,汉中市平四年(187年),曹操受到权贵排挤,由济南市相国改任濮阳市太守的职务,曹操谎称有病辞官回到家乡,在谯县(今亳州市)城东50里筑精舍,“春夏读书,秋冬狩猎”。
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出生于此,周围数里有拦马沟,相传为曹操养马处。
延康元年(220),曹丕幸谯,父老立碑於故宅,题曰,《大飨之碑》。钟繇篆额,曹植文,梁鹄书,时称为《三绝碑》。
此地被后人称为曹家孤堆,后又因此地曹魏时称为谯郡,改名谯陵寺。解放后已成学校,现存遗址台高5米。上世纪50年代时,谯陵寺还高10余米,占地数千平米,上面建有寺庙,殿宇辉煌,数十株千年古柏,非常壮观。可惜文革一劫,殿宇全毁,古树惨遭斧伐,台地也被削平近半,已失去往日的风采。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史书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