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茎崖角藤(学名:
崖角藤属 crassicaulis),是蕨纲、
天南星科、崖角藤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海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1,300米的地区,多生在
热带密林中的树上及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枝圆柱形,粗3-6厘米,节间短。叶柄粗壮,长25厘米,粗1.2厘米;叶片革质,轮廓卵形,先端锐尖,基部钝,长30-55厘米,宽22-36厘米,羽状分裂至中肋或接近中肋;裂片6-10对以上,线形,近镰状,先端斜截形,基部稍外延,常沿中肋有长8-20毫米、宽2-5毫米的穿孔(金平和
海南省标本),中部裂片长15-21厘米,宽1-5厘米;中肋粗厚, I级侧脉朋显(每裂片上有2-4条),与中肋相交成锐角,其间II级侧脉细,多数。
花序柄圆柱形,粗壮,长12-20厘米,粗1-1.6厘米。佛焰苞未见。肉穗花序无柄,浅白色,长圆锥形,基部略粗,先端渐尖,长10-17厘米,下部粗2-2.5厘米,先端粗约5毫米。
雌花圆柱状,长6-8毫米,宽2毫米,顶部具圆锥状短花序,柱头小,圆形。
本种常被误定为
麒麟叶 Epipremnum pinnatum (L.) Engl.或
爬树龙崖角藤属 decursiva (Roxb.) Schott,一般是,当标本上叶裂片沿中肋有空洞时即定作前者,当穿孔不存在时便定为后者,这样,从同一植株上采下同号两张标本,一张标本叶裂片有穿孔,另一张无穿孔,便分别被定为隶属于不同属的麒麟叶和爬树龙(如
云南省标本,蒋维邦31,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的1张无孔,存放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1张有较大穿孔)。
但是,本种子房有胚珠多数,柱头小,圆形,叶裂片如有穿孔,则空洞大而非小圆孔,均不同于
麒麟叶;与
爬树龙的区别在于:花序圆锥形、较细长,子房花柱短圆锥形,叶片质地较薄,裂片基部沿中肋常有较大的穿孔。
【文献来源】:Rhaphidophora crassicaulis Engl. et Krause(1908); Gagn. in Lecte.(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