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鳌
清末回民起义军领袖
马占鳌(1830年—1886年),字魁峰,又字鼎臣,回族,清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是清末回民起义军前统帅,后降清,官至补用总兵,赐号“勒尔津巴图鲁”。
马占鳌年少时,在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钻研伊斯兰教经典,毕业后回家。他在24岁起,至大河家清真寺掌教开学。同治二年(1863年),马占鳌相约马海晏西乡县起兵反清,后被推举为统帅。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马占鳌率众攻破河州城,后在黄河洮河流域进行反清斗争。同治九年(1870年),马占鳌因内部首领间彼此不服,劝说无效,辞去主帅职位,率部退守大河家。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马占鳌应马海晏、闵殿臣等之请,复出担任统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马占鳌率领反清联军与清军在太子寺新路坡展开决战并获胜。大败清军后,马占鳌乘机降清,其部队被编为马队三旗,受任督带,兼中营管带,归河州镇节制,同清军一起镇压反清军。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二十一日,马占鳌病故,终年56岁,受封建威将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马占鳌年少时,在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苦心钻研伊斯兰教经典,毕业后回家。他在24岁起,至大河家清真寺掌教开学。
起义与辞职
同治二年(1863年),马占鳌相约马海晏西乡县举起反清大旗,起兵反清。同年八月,马占鳌受到马悟真、闵殿臣等求援,他倡议联合,得到各派支持,并被公推为统帅。同年12月,马占鳌率众围攻河州城,展开攻守之战。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马占鳌率众攻破河州城,河州城被反清军占领达八年之久。此后,马占鳌以河州为中心,在黄河、洮河流域进行反清斗争,并与金积堡(宁夏回族自治区马化龙部、西宁马文义部、酒泉市(酒泉)马文禄部联成一气,纵横陇右。同治九年(1870年),马占鳌因内部首领间彼此不服,劝说无效,辞去主帅职位,率部退守大河家。
复职大败清军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马占鳌应马海晏、闵殿臣等之请,复出担任统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马占鳌率领反清联军与清军在太子寺新路坡展开决战。在除夕,马占鳌乘着清军在聚餐庆祝,于是派马海晏率三百名敢死队员,携带水、土坯、木桩等物,夜间潜入清军阵地腹地,利用天寒浇筑冰墙。一夜之间,在清军前后营垒之间筑起三座坚固营堡,隔断敌军联络,使之前后不得相顾。之后,马占鳌等占据滥泥沟各庄堡垒,互相配合,断掉清军的粮运。天明后,清军发现这一情况,恐腹背受敌,河州提督傅先宗率军猛扑反清军。后来,马占鳌发动反攻,清军大败,太子寺周围清军全线溃退,撤至三甲集和洮儿河沿线布防。
乘机降清
战役后,马海晏等众将想乘胜追击,但马占鳌召集各头领计议,提出乘胜降清主张,他认为: “长此以往,终非久计。金积堡马化龙已被摧毁,我军势孤力单,恐将招致不利,步其后尘。”他陈说利弊,力排众议,决定降清。于是,马占鳌派部下马俊到三甲集清军行营请降,清军统领陈浞答应了他。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马占鳌派其子马安良(马安良)、马永瑞之子马如蛟、马万有之子马福才等“十大少爷”到安定大营,向左宗棠请降,呈缴马匹四千余骑,枪矛一万四千万余件。同年七月,左宗棠移营兰州市,马占鳌与马海晏马悟真、马永瑞、马万有等赴兰州接见。马占鳌自绑双臂,准备梅花鹿一对,以红绸制成“天下太平”横幅,挂在两鹿角之间,声称今后永不叛变。左宗棠分别以军功记名,马占鳌的部队被编为马队三旗,其任督带,兼中营管带,归河州镇节制,同清军一起镇压反清军。
迁居病故
马占鳌降清后,从莫尼沟(临夏县)迁居至大河家镇。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二十一日,马占鳌在大河家别墅病故,终年56岁,葬在大河家,受封建威将军。
家庭成员
马占鳌有三子,分别是马安良、马国良、马毓良。其中马占鳌的长子马安良在父亲病逝后接任其职。
人物评价
马占鳌在爆动时作了不少罪恶,到了后来看清失败的趋势,以投降效忠,弯弓反射,杀自己的同教同族,做满清奴才,换得了父死子继的富贵荣华。从好的方面说,甘肃省人民曾因此获得暂短的休息,从坏的方面说,那就是善于投机的阴谋家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评)
参考资料
西北五马(4).新浪网.2024-06-2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起义与辞职
复职大败清军
乘机降清
迁居病故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