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是作家苏童在1989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于2004年8月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该小说以中国1920年代北洋军阀混战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之间的几年为时代背景,从年轻、有文化的颂莲嫁入封建家族陈府大门写起,通过描写陈府四位太太不断去争夺丈夫对自己的注意和感情的故事,表达出中国封建礼教“吞噬人性”的景象。
《妻妾成群》曾被改编成多部影视作品,如《
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
妇女生活》等,其中由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曾获得
奥斯卡金像奖提名。2018年10月,《妻妾成群》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之一。
内容简介
《妻妾成群》借旧中国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小说的框架,讲述一个男人娶了四个女人做太太。19岁的
颂莲,在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被迫嫁给某富有人家陈姓家族作四太太,如同家族中的第四个女主人。刚嫁进这个富有的大宅院时,她受着有如王室的待遇,接受舒适的锤脚,当她的丈夫,大宅院的主人,夜晚留宿她的房间时,门前便会挂着红灯笼。然而,颂莲很快的发现,并非所有的太太们都能接受到同样的奢华待遇。事实上,是主人每天决定要在哪一个太太的房间过夜,在哪个房间前点灯笼,享受脚底按摩,让这位太太决定餐点,让她得到仆人们的尊敬与服侍。这里的竞争不断,四位妻子不断去争夺丈夫对自己的注意和感情,虽然大太太的竞争没有这么多。
在这大家族,陈老先生每晚都找不同的太太过夜,以大红灯笼为标。“点灯的选择”代表那位太太受宠幸,她也因此得势,会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在现代角度,这也代表古代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小说主人公
颂莲在陈家生活过程中充满了曲折与迷惘,使主人公的成长充满了自我的潜在意识:命运、追求、死亡萦绕在她的意识中,由此建构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一条道路。而作者在这条路布下了多种让主人公产生意念的
意象、曲折与迷惘、自我意识、意象一同陪伴主人公的成长。
创作背景
《妻妾成群》的惊人之处便是对这种旧式生活的精细刻画,这种
感性主义轻而易举地酝酿出诗情画意,使它们无言地透出一种近于颓废的抒情心态。而这种心态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作者的童年生活与记忆。
童年的回忆对于作者而言至少有三重意义。首先是作者力图从童年的叙事中去探寻自我女性
情结的根源。“寻根文学”很清晰地标明了作者作为“文革”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是无根的一代,他们的过去与历史是一种尴尬的存在,抑或说他们自己是无法通过常规叙事去表述,于是童年叙述成为另一条路,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也便于作者捡拾记忆,寻求到根源的所在。第二,童年的视角可以强化作者的文本视角。在这种视角中,即使是成人的充满血腥的事件也蜕变为一种游戏的、有趣的、虽不可近观却可能远视的现象,而客观的效果可能因为这种对比和反讽而显得更加乖张、暴戾与残忍。那个年代因为这样的挖掘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童年那些对
苏童本人好或不好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也自然成为苏童小说再现的对象以及苏童本人进行研究的对象。第三,苏童的作品暗含着一个成长的主题,许多作品都带有仪式与祭奠的意味,为逝去的生活唱着不同旋律的挽歌。童年到如今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他对女性的认识也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搭建起来的,所以他必须要去找到这成长的源,这思维的源。
人物介绍
颂莲原本有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经营着一家工厂,有能力供她上大学,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在工厂倒闭后自杀了,继母让颂莲在工作和嫁人之间做出选择,颂莲选择了嫁人,而且是嫁给有钱人做妾。此时的颂莲有超出年龄的冷静和现实,她从来没有受过苦,所以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在物质上继续富裕的道路。然而她再成熟也不过是十九岁的女学生,在真正进入陈家之前,她无法想象女人间的战争是何等惨烈。而一旦进入便永无出头之日,她只能参与,或者灭亡。
颂莲在这一场腥风血雨的女人战争中始终处于下风:刚进陈家时被佣人猜测为陈家的穷亲戚,接着遭受到大太太如的漠视,二太太卓云的伪善,三太太梅珊的公然挑衅,连丫鬟雁儿都在背后偷偷使坏。这场战争中没有朋友,只有敌人,每个人都孤军奋战,都只为抢夺那唯一的胜利果实——陈佐千的宠爱。
梅珊
陈佐千的三姨太。她是一个比主人公颂莲更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梅珊,这个连自己出生地都不知道的戏子,有一张“美丽绝伦”的脸,更是一个敢临驾于一切人之上,无所不欲,无所不敢的女人,就是这个女人曾妄想爬到陈佐千的头上。也是她在陈、颂的新婚初夜,硬生生的将陈抢走。她不顺心时敢骂陈的祖宗八代。她胆敢对陈宣言,“五天不到我那,我就找伴”,即使如此她依然背着陈和“医生”私通。是非面前,她可以对大太太毓如不敬,还雇人打二太太
卓云的小孩。她对
颂莲说“你要是跟别人胡说我就把你的嘴撕烂了。我不怕你们,我谁也不怕,谁想害我都是痴心妄想!”。被卓云捉奸后,她“双目怒睁,骂着拖曳她的每一个人。她骂卓云说我活着要把你一刀刀削了死了也要挖你的心喂狗吃。”这样一个敢爱敢恨,敢说敢干的女人,在“男尊女卑”、“
三纲五常”占统治地位的
封建社会,可算得上是一位“奇女子”。然而,过于急切膨胀的欲望。让她的生命之花绽放的太过匆忙,也就自然缩短了她生命的历程。
陈佐千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典型的男人。陈佐千五十挂零的时候娶了
颂莲作四姨太,颂莲疯了以后又娶了五姨太,前三房姨太太都为他留下了子嗣。真可谓妻妾成群,儿女绕膝。作为一个男人,拥有金钱、权利(在家里他无疑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女色、子女的欲望他都实现了。然而,欲望的充分实现却严重威胁着他的生命:陈佐千五十岁时就干瘦如“仙鹤”,身子早已被三位姨太太“掏空”了,显出‘‘有点招架不住的窘态”。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苏童以冷静近乎白描的手笔为读者绘出了一个极度可悲的女性生存世界。她们是一群卑微而又可怜的人物,她们的命运如风中之烛、水中之萍,时时都有被吞噬、被淹没的危险。封建礼教、
父权制的压迫,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极其重要的和不可推卸的因素。但是,女性自身的问题也同样不能被忽略。某些时候,对女性的伤害已经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传统问题,而是人本身、女性自身的问题。
在《妻妾成群》中,苏童抓住了一个很深刻的主题:女性在认同男性文化后彼此伤害对方的现实,于是女人的结局越是凄惨,越是悲凉,越是强烈地撞击着读者心灵。这些女人们,不管是妻妾、是妓女还是情妇,他们都带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意识,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依附意识使女性处于无可选择的境地。而被依附主体——男性一时的好恶往往使女性面临失去依附的危机。
中国文学史上“一夫多妻”的故事和“红颜薄命”的主题在《妻妾成群》里也得到了全新的演绎和诠释。作品从年轻、水灵、有文化的
颂莲踏进陈府大门写起,到颂莲发疯、五太太文竹进陈府大门戛然而止,触及的是
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屡见不鲜的封建家族制度和
父权制中心文化“吃人”的主题。但作者没有将主要的笔墨用于控诉声称女人永远爬不到男人头上来的封建家长陈佐千的荒淫和无耻,而是通过对颂莲悲剧命运的描绘,重点表现了5个女人如何为了将自己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而互相绞杀。“一夫多妻”的家庭结构留给她们的是十分狭窄、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间,争宠斗法便成为她们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惟一和必须的选择。每个女人的争宠都是对其他女人的生存和呼吸的一种威胁,这便足以使她们互相为敌。
艺术特色
苏童在这篇文章中一改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采用
第三人称,显得更为客观,无论情节怎么演变,他始终躲在文字后面,不带感情的叙述着,却更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真实的残忍。在对角色的描述上,作者舍弃了传统的视角——他没有站在某个角度,在诸多人物中对某个人物进行赞美或赋予同情,以确立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女主人公。
在具体写作上,《妻妾成群》的谋篇布局或是情节结构都带着古典的姿态,有点像《红楼梦》《金瓶梅》等古典小说的再现。其次,
苏童的小说中始终弥漫着一股颓废感,无论是人性压抑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都试图从“颓”的美学角度去展示。在这样一个讲述四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老故事中,苏童缓缓的捕述了“性与性之间的非常‘黏’的勾结与纠缠”,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看似是在表现封建旧式家庭的腐朽,实质是想表达由罪恶、死亡、欲望等构成的人性的颓败,从而折射出整个历史的颓败。
从作品的美感来言,苏童带着一点旧式文人的情怀,赋予了《妻妾成群》古典的美感:怀旧的,唯美的,颓废的,伤春悲秋的。文字非常纤巧华美,充满着哀歌一样的感人魅力。
在《妻妾成群》中,
苏童用流丽的语言描写了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深刻的
隐喻,营造出了一种颓废神秘的气氛。这些意象不仅帮助苏童在小说中塑造了凄清幽怨的氛围,更构成了小说叙述的深层动力。陈家的后院便是个意象的集中地,是小说的空间背景和发生舞台,更是人物的心理结构的象征,那里的枯井、紫藤和海棠甚至梅珊唱的
京剧等,承担了非常重大的叙事功能。
《妻妾成群》在语言上保持着苏童一贯的风格。首先是如同
苏州市丝绸似的语言:柔软飘逸,色彩奇异,绵延有力。其次
苏童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力,他将语言颠覆性的搭配和拆散重组,从而造成语言的陌生化,赋予语言鲜活的魅力,从而带给读者阅读的新鲜感和宽广的想象力。
某种意义上,这篇小说表达了苏童乃至一代青年作家奇怪的历史观。即把“性”看作历史的根源和动力。由于“性”的紊乱,家族乃至历史破败的命运不可逃脱。除佐千作为一种古旧文化的历史记忆,他试图从年轻女性身上获得生殖力(生命力),他的企图的失败不过象征性地表示古旧的中国历史已经彻底丧失了延续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这篇小说无意中写出一种历史颓败的情境,一种文化失败的历史命运。
作品影响
1990年前后,
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发表在刊物《
收获》上。小说一经发表,立即被其他文学刊物转载。
张艺谋在他人的介绍下拜读了苏童的这部作品后,立刻萌生了要将它拍摄电影的灵感。于是他给苏童打电话,要求买版权。1991年,由
巩俐主演的电影《
大红灯笼高高挂》出炉,一举拿下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大奖。最后角逐
奥斯卡金像奖,虽然结果未尽如人意,但中国电影界和文学界都给不大不小地“震”了一下。影迷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知道《妻妾成群》,最后迷恋上了写小说的
苏童。
自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成功后,苏童的《妻妾成群》也被改编成电视剧,如:1992年台湾华视推出的
陈玉莲主演电视剧《大红灯笼高高挂》,2011年
刘晓庆主演大陆电视剧《大红灯笼高高挂》,2012年
田海蓉主演的《花灯满城》,泰剧《橙花皇冠》等等。
获得荣誉
作者简介
苏童,
江南苏州市人氏。一九八零年考入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据说在那里度过了最令他难忘的四个年头,而他的大名却仍旧在这所著名学府中被人一再提起。一九八三年投入小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此
中原地区当代文坛便再难抹去他的形象。1984年后一度担任《
钟山》编辑。写于1986年秋冬之交的《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为其第一部中篇小说。迄今已发表作品百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妻妾成群》、《
红粉》、《
罂粟之家》、《骑兵》,长篇小说《米》、《
我的帝王生涯》、《
城北地带》、《武则天》等。
相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