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柏山,男,福建莆田人,1957年6月生于
北京市。
浙江大学和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士和博士学位。现任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
生物工程学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验
1991.10-1993.04德国
斯图加特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访问(DAAD奖学金资助)。
2000.08-2001.08德国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GBF)访问。
1983.02-1988.07
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生化工程教研室,助教。
1988.07-1994.06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生化工程教研室,讲师。
1994.06-1998.07副教授(1995年起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1998.07-今教授(破格晋升,2003年起被聘为
天津大学生物化工合作博导、2004年起被聘为华侨大学生物化工博士生导师)。
1984.09-1990.07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科研秘书和实验室秘书(兼)。
1993.04-1995.03
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生化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95.03-1998.06华侨大学化工与生化工程系副系主任(主持工作)。
1998.06-1999.06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
1999.06-2000.08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2000.08-2001.05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出国)。
2002.03-2008.08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生物化工
福建省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工业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8.09- 今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
生物工程学系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就
教育成就
主讲课程
本科:
计算机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酶工程、生物反应工程。
硕士研究生:生物反应工程、酶工程、
生物信息学、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
博士研究生:生物化工研究进展、代谢工程等。
科研成就
项目
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生物炼制
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代谢功能的环境应答和适应机制(2007CB707804,2007.1-2011.12)。
负责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炼制技术”子课题“代谢途径中关键酶酶学性质研究” (2006AA020103,2006.12-2010.12)。
负责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炼制技术”子课题“L- 乳酸高产菌株选育” (2006AA020102,2006.12-2010.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丙三醇酶法连续歧化及其产物分批提纯的过程集成(20676048,2007.1-2009.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胞外甘油酶法歧化与其产物分离提取的过程集成(20446004,2005.1-2005.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
丙二醇生产菌的定向酶进化及其关键酶的构效关系(20276026,2003.1-2005.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荷电膜、辅酶再生的多酶连续
催化过程研究(29776025,1998.1-2000.12)(注:有关
木糖生物转化生产
木糖醇方面的研究)。
主持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应用神经网络于木糖醇发酵过程研究(1994-1996)。
主持
福建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基金:用辅酶再生多酶催化法连续生产1,3-
丙二醇和二羟基丙(D01012,2001.5-2004.5)。
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木糖醇发酵与产物提纯过程研究(C96068,1996.5-1999.5)。
主持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应用
脱氧核糖核酸家族重排技术开发1,3-丙二醇生物法生产新菌株(2003I020,2003.5-2006.4)。
参加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制革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2005HZ03-3,2005.7-2008.6)。
主持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酵产品生产过程调优研究(1989-1991)。
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木糖醇生产菌的选育(1994.5-1996.5)。
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荷电膜、辅酶再生的多酶连续
催化过程研究(F99021,1999.5-2001.5)。
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丙二醇生产菌的定向酶进化及其关键酶的构效关系研究(F0310020,2003.5-2006.5)。
主持
福建省教委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生物微胶囊固定化酵母
细胞的研究(1999-2000)(注:有关
木糖生物转化生产
木糖醇方面的研究)。
主持广东
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委托研究项目:
妥布霉素发酵工艺条件调优(2000.5-2002.4)。
为主参加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无电荷超滤膜酶膜反应器中氧化还原酶催化过程研究(2005.5-2008.5)。
为主参加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酵物提纯反应与分离耦合相平衡研究(B9810011,1998-2001)。
为主参加
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生物反应过程“软
传感器”开发(1999-2001)(注:有关
木糖醇发酵过程“软传感器”开发)。
著作
方柏山著,《生物技术过程模型化与控制》,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2。
张嗣良,方柏山,《生物反应过程检测与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待出版)。
吴松刚主编,《微生物工程》,科学出版社,2004(参加编写部分章节)。
专利
一种对辅酶和辅酶依赖性酶进行偶联固定的方法。
一种由生物催化转化甘油制备1,3-
丙二醇和二
羟基丙酮的方法。
生产1,3-丙二醇的微生物固定化发酵罐。
论文
方柏山,由分批培养数据估算微生物生长
动力学和能学参数,生物工程学报,2⑷: 54-60,1986。
俞俊棠,
张嗣良,方柏山,Retrospect of Practical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industry,Horizon 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P306- 316,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1987。
方柏山,林金清,A New method for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发酵 Kinetics,Presented at 2nd international Biotechnology Conference: Asian Pacific Biotechnology Conference,May 6-9,1990,
首尔特别市,Korea (Eng)。
方柏山,应用单纯形法于微生物生长
动力学及能学参数的估算,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July 8-10,1989,Beijing China. 生物工程学报,7⑶: 257-262,1991;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7⑶: 223-228,Allerton Press,Inc,New York (1991)。
方柏山,林金清,分批发酵
动力学参数估算,生物工程学报,8⑶: 283- 287,1992 ;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8⑶: 203- 210,Allerton Press,Inc. New York (1991)。
Fang Baishan,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o the Process Predication of
青霉素家族 发酵 in Fed-Batch. 205 th ACS National Meeting,March 28- April 2,1993,Denver,Colorado,
ÜSA。
方柏山,林金清,
谷氨酸发酵最佳操作曲线的确定,华侨大学学报,15⑶:331 -334,1994。
方柏山,补料分批培养过程摸拟,生物工程学报,10⑶,1994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10⑶,Allerton Press,Inc. New York (1994)。
Fang Baishan,Application uniform
设计 in training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Proceedings of SCI'94,Systems,Control,Information Methodologies \u0026 Applications,Vol. Ⅱ,932-935,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Wuhan,Hubei,China (1994)。
Fang Baisha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estimation of volumetric
氧 transfer coefficient,The 1st Global Conference of Young Chinese Biochemical Engineers,July 7-10,
大连市 China (1996)。
方柏山,胡宗定,青霉素补料分批培养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生物工程学报,12(增刊):215-218,1996。
Fang Baishan and Chen Hongwen,Parameter estimation of dynamic model in batch
发酵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Frontiers in Bioprocess Engineering,159-160,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China (1997)。
Fang Baisha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of volumical gas-liquid
质量 transfer coefficient,Biochemical Engineering: Marching Toward the Century of Biotechnology,Vol. 2,1205-1208,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1997)。
方柏山,S. Sirisansaneeyakul,
木糖醇发酵过程状态估算、预测与优化,生物工程学报,1998 , 14⑴: 81-86
方柏山,谢晓兰, S. Sirisansaneeyakul ,胡宗定,木糖醇发酵过程检测的“软
传感器”开发,天津大学学报,⑸: 2000。
Fang Baishan,et al,Process optimization of Xylitol
发酵 in
假丝酵母属 mogii,5 th Asia- Pacific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Dec. 13–15 ,1999,Thanland。
方柏山,陈宏文,胡宗定,基于遗传算法的木糖醇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的研究,第五届全国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会议,
杭州市, 1999 年12 月。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⑵: 2000。
方柏山,陈宏文,谢晓兰,
万宁市,胡宗定等,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
木糖醇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的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000,16⑸:648-650。
Fang Baishan,H. Chen,X. Xie,N. Wan,Y. Mei,Study on xylitol production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coupling neural networks:Ⅰ. Medium optimization,Process Biochemistry,38⑺:979-985,2003。
方柏山,郑媛媛 . 酶体外定向进化:1. 突变基因文库构建技术及其新进展,华侨大学学报, 2004,25⑷:337-342。
方柏山,洪燕,夏启容. 酶体外定向进化:2. 文库筛选的方法及其应用,华侨大学学报,2005,26⑵:113-116。
Fang Baishan,Chen Hongwen,Xie Xiaolan,Zhang Weiwei,Wan Ning,Hu Zongding. Model and optimization for
木糖醇 发酵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The World Congress on Biotechnology,3-8,Sept. Berlin,2000。
Chen Hongwen,Fang Baishan,Hu Zongding.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for k ey enzymes accumulation of 1,3-propanediol production from
克雷伯氏菌属 肺炎,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5,25:47-53。
陈宏文,方柏山等.
木糖醇发酵
动力学研究,
江南大学学报,2002.21⑹: 579-582。
陈宏文,金福江,方柏山. 发酵过程中细胞浓度在线检测系统,微生物学通报,2003 ,30⑶:39-43。
陈宏文,王蔚,方柏山,胡宗定 . 克雷伯杆菌生产1,3-
丙二醇关键酶发酵条件研究,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4,18⑸:621-627。
陈宏文,许传鹏,张媛,方柏山,胡宗定 . 莫格假丝酵母微胶囊化生产木糖醇的研究,食品科学, 2004,25⑼:92-95。
陈宏文,王蔚,方柏山,胡宗定. 克雷伯杆菌生产 1,3- 丙二醇关键酶酶活分析方法研究,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4 , 20⑶:5-9。
陈宏文,洪其文,徐晶,方柏山,胡宗定 . 克雷伯杆菌利用
丙三醇有氧发酵生产 3- 羟基丙醛的研究,现代化工, 2004,24⑾:36-39。
陈宏文,陈瑜丽,兰凤英,方柏山,胡宗定 . 克雷伯杆菌 微胶囊化生产 1,3-
丙二醇 的研究,现代化工, 2004,24(增刊):138-140。
陈宏文,吴雅红,吴振华,方柏山,胡宗定 . 克雷伯杆菌甘油脱氢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江南大学学报,2005,⑵。
谢晓兰,方柏山,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于
木糖醇发酵液脱色过程研究,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⑹: 2000。
万宁市,方柏山,李维成,
苏志国 细胞粗提液中木糖还原酶的
催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华侨大学学报,2001 ,22⑵: 194-198。
梅余霞,谢晓兰,万宁,方柏山. 木糖醇发酵液脱色的优化工艺,华侨大学学报, 2000 , 21⑷: 394-398
Zheng Yuanyuan,Cao Yang and Fang Baishan*.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dhaT gene of the 1,3-propanediol regulon from Klebsiella pneumoniae. Biotechnology Letters. 26:251-255(2004)
Cao Yang,Zheng Yuanyuan,Fang Baishan. Optimizati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ed conditions using the uniform
设计 method .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4,79:910-913。
Cao Y,Xia QR\u0026 Fang BS. Optimization of expression conditions of dha T from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埃希氏菌属 coli using the methods of uniform
设计 and regression analysis.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2006,81,109-112。
曹阳 (2005)多序列比对程序及使用技巧 . 生物学通报 40 ⑴: 11-12。
曹阳,郑媛媛,方柏山. (2004)用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
风信子 HPI1 基因及其产物蛋白. 生物信息学 2 ⑷: 25-29。
Zhang GY,Fang BS,Discrimination of thermophilic and mesophilic proteins via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Process biochemistry,2006,441:552-556。
Zhang GY,Fang BS,A uniform
设计 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 for predicting optimum
温度 in G/11 xylanase,Process biochemistry,Accepted,in revision。
Zhang GY,Fang BS,Application of amino aci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equence for discriminating mesophilic and thermophilic proteins. Process biochemistry,2006,41:1792-1798。
Zhang GY,Fang BS,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discrimination of thermophilic and mesophilic proteins based on amino acid composition,Protein \u0026 Peptide Letters,2006,13⑽,965-970。
Zhang GY,Fang BS,LogitBoost classifier for discriminating thermophilic and mesophilic proteins,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Accepted,available online。
Zhang GY,Fang BS,A uniform design based BP-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optimum pH in G/11 xylanase,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6,81 ⑺: 1185-1189。
Zhang GY,Fang BS,The influence of dipeptide composition on optimum
温度 of
乙醇 dehydrogenase.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6,39:811-816。
张光亚,方柏山,嗜热和常温蛋白模式识别的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005,21⑹:960-964。
张光亚,方柏山,基于
二肽组成识别嗜热和常温蛋白的研究,生物工程学报,2006,22⑵: 293-298。
张光亚,方柏山,木聚糖酶
氨基酸组成与其最适pH的神经网络模型,生物工程学报,2005,21⑷: 658-661。
张光亚,方柏山,基于Boosting机制的决策树集成分类器识别嗜热和常温蛋白,生物工程学报,2006,22⑹:1026-1031。
张光亚,方柏山,主成分分析的神经网络及其在G/11家族
木聚糖酶最适pH建模中的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22⑼:749-752。
张光亚,刘桂兰,方柏山,基于支持向量机识别嗜热和常温蛋白的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3⑻:707-710。
张光亚,李猛,方柏山,乙醇脱氢酶
氨基酸组成和最适温度均匀设计的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3⑽。
张光亚,方柏山,宏基因组——
多酚氧化酶的新来源,生命的化学,2005,25⑷: 278-281。
张光亚,方柏山,生物催化剂的发现及改造,生命的化学,2006,26⑶: 258-261。
张光亚,郑兰香,方柏山,BYSJ软件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信息中的应用,华侨大学学报,2006,27⑴:105-107。
张光亚,方柏山,木聚糖酶
氨基酸组成与最适温度的模型,华侨大学学报,2005,26⑵: 191-194。
张光亚,方柏山,两种超嗜热菌
基因组中同义密码子使用的分析,华侨大学学报,2006,27⑵:193-196。
张光亚,方柏山,闵航,好氧同时硝化-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⑵:226-228。
彭益强,方柏山. 酶膜反应器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化工时刊,2004,18⑴:13-17。
彭益强,方柏山等。植酸酶的激光诱变改性与分离纯化. 精细化工,2005,22⑻:586-588。
彭益强,方柏山. 甲克素脱乙酶作用机理及基因克隆表达研究进展. 中国医工业杂志2005,36⑾:716-719。
彭益强,方柏山。中性植酸酶放菌的激光复合诱变筛选,激光生物学报,2006,15⑵:195-197。
彭益强,方柏山等。膜反应器中辅酶再生体系的构建与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2006,⑶:264-270。
彭益强,方柏山. 激光诱变在热稳定植酸酶筛选中的应用,激光生物学报,2006,15⑷:405-409。
彭益强,方柏山等。可溶性低聚
壳聚糖的制备与抗菌性能研究,食品科学,2007(已录)。
李夏兰,魏国栋等. 均匀设计法优化芥菜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⑻:104-106。
魏国栋,李夏兰,王昭晶,方柏山. 均匀设计法优化芥菜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⑵:53-56。
李夏兰,魏国栋等. 包心芥菜多糖的
微波辅助提取及其醇沉工艺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2006,27⑸:123-125。
李夏兰,魏国栋等. 芥菜茎中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初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22⑵:72-75。
罗巅辉,方柏山. 酶定向进化的研究进展. 生物加工过程,2006,4⑴:,9-15。
夏启容,方柏山,洪燕. 酶体外定向进化:3. 展示技术及其应用,华侨大学学报,2005,26⑷:333-337。
洪燕,李雯君,
张燎原,夏启容,方柏山.甘油脱水酶和二醇脱水酶β亚基
克隆及
生物信息学分析.[J]生物技术,2006,16⑷:1-4。
洪燕,张燎原,李雯君,夏启容,方柏山.
丙三醇脱水酶生物信息学分析.[J]生物信息学,(已录用)。
张燎原,曹阳,夏启容,洪燕,方柏山. 来源于
克雷伯氏菌的1,3-丙二醇氧化
还原酶的
同源建模。生物信息学2006,4⑶:102-104。
刘飞,方柏山. 微生物产氢机理的研究进展. 工业微生物,2007,2。
刘飞,方柏山. 克雷伯杆菌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生产
氢气和1,3-丙二醇的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11: 1-4。
Fei Liu,Baishan Fang. 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gene encoding NiFe-hydrogenase from Klebsiella pneumoniae.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7,1。
Fei Liu,Baishan Fang. Optimization of bio-
氢 production from biodiesel wastes by Klebsiella pneumoniae,Biotech Journal,(in press)。
兰琳,林锡煌,彭益强,方柏山。耐高浓度
丙三醇的1,3-
丙二醇生产菌的诱变选育。华侨大学学报,已录用。
林锦霞,张光亚,方柏山.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探讨.[J]
生物信息学,2005,⑶:101-103。
林锦霞,张燎原,张光亚,方柏山。
计算机模拟短小芽孢杆菌木聚糖酶与底物木聚糖的对接.[J]生物工程学报,已录用。
Li Wenjun,Fang Bashan,Hong Yan,Wang Xiaoxia,Lin Jinxia,Liu Guilan.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Encoding Glycerol Dehydratase Reactivase 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Biological Activity. CHINES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已录用)。
李雯君,方柏山,洪燕,王晓霞,林锦霞,刘桂兰。甘油脱水酶再激活酶的
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06,22⑹:950-955。
刘英丽,李夏兰,余晓芬,方柏山.
微波辅助酸水解麦糟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J].华侨大学学报(已录用)。
余晓芬,刘英丽,李夏兰,方柏山.麦糟水解液中单糖及
脂肪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已录用)。
王晓霞,郑晨娜,王飞飞,方柏山. 共表达
木聚糖酶和木糖还原酶生产
木糖醇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已录用)。
王晓霞,方柏山,李雯君. 乳糖诱导木糖还原酶基因在
大肠杆菌中活性表达.华侨大学学报(已录用)。
王晓霞,方柏山,罗菊香,李雯君,张燎原.
假丝酵母属 shehatae木糖还原酶的异源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分析.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6,12。
社会活动
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
福建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获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