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是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创作的大型民族
歌剧。该剧由文化部主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国家大剧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制作,北京市东方华夏艺术中心承办,延安鲁艺文学院校友会协办,2011年6月30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2011版歌剧《白毛女》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第一位“白毛女”扮演者
王昆担任艺术总监,由原编剧
贺敬之亲自修订剧本,音乐总监
赵季平,著名影视导演
胡玫担任总导演,青年歌唱家
谭晶出演喜儿。故事情节起源于
晋察冀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
2011版
歌剧《白毛女》让这部红色经典在21世纪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艺术之花,延续红色经典所承载的重大意义,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国精神。
地主黄世仁见色心动,逼债上门,强令杨白劳把欠他的六斗谷子利上加利,在腊月底前还他二十五元大洋,否则就以女儿抵债。当杨白劳拿着一冬的血汗换来的七块五毛大洋到黄家还利息时,黄要本利一起还,硬逼着杨白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了押。杨心如刀绞,自觉对不住女儿,
除夕喝
卤水汁自杀。初一早晨,刚死了父亲的喜儿被抢进黄家,不久即被黄世仁奸污。大春搭救喜儿未成,只身投奔
中国工农红军。
后喜儿在二婶的帮助下,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在山上喜儿生下的不足月的孩子夭折了,非人的山林生活亦使喜儿变成了一头白发。喜儿常去山中的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有人遇见,便传说遇到了白毛仙姑。
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回家乡,开展
减租减息运动。为粉碎地主借白毛仙姑的谣言动摇民心的阴谋,十五之夜,大春等人潜伏在奶奶庙,寻找白毛仙姑,没想到这白毛仙姑竟是当年的喜儿。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逐渐变黑了。
“白毛女”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来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
作为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
王昆希望能把《白毛女》这部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红色经典保留传承下来,尤其是剧中的音乐。为此,她亲自担任总策划、艺术总监和
声乐指导,复排了2011版《白毛女》。
这部筹备两年多,集中排练长达半年的新版《白毛女》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86岁高龄的王昆老师每天坐着轮椅坚持在排练场“坐镇”,当红歌唱家
谭晶推掉了多场商业演出,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直专注的排练。5个B角的喜儿,排练半年,却只有两位有机会等上舞台,她们默默的付出,以另一种方式为这部戏注入了自己的能量。
由于
王昆所在的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在建制上离
歌剧有距离,没有管弦乐团和歌剧演员,所以《白毛女》主要演员是从不同院团汇集起来的。由
赵季平向王昆推荐了谭晶作为“喜儿”的A角。此外,王昆还亲自挑选了5位“喜儿”B角,其中囊括了河北梆子演员、通俗唱法演员、原生态唱法演员。
新版歌剧故事基本尊重延安歌剧版本,只是情节有所删减,戏剧更为简练。3个多小时的
歌剧,被压缩到两个小时左右。大幕未起,管弦悠扬,合唱飘出,气势磅礴。
演员的表演也很写实,没有
戏曲表演程式化的动作。说白之后是唱,精彩的唱段基本都保留了。
谭晶扮演的喜儿形象与声音都很贴切,声区通畅、刚柔并济且不乏韵味,表演有情有戏,可以说是整台歌剧最出彩的演员。(中国艺术报评)
在新版《白毛女》中,一向靓丽、阳光的谭晶颠覆了以往形象,以“喜儿”和“白毛仙姑”两个造型示人,反差很大,很有视觉冲击力。(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