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春雪图
北宋郭熙创作的绢本淡设色画
《关山春雪图》是北宋画家郭熙创作的绢本淡设色画,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图以立幅形式表现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巍峨,巨大的山体覆盖住了画卷的上部,起伏雄伟的山峰上树木茂密,山腰之中,有几间屋舍,画家用工笔画出屋舍,使之与粗犷的群山形成对应。小屋旁边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画面更加传神与生动。
画作内容
画中描绘峻峭奇险的深山大壑,覆盖着皑皑白雪:远处峭壁险崖,有的山势陡峭,有的高远突兀,远处左侧一山峰似一把利剑,直插云霄,气势雄奇,山巅处炯云缭绕,迷雾茫茫。岭头和山谷处,杂木丛生,山石表面处积着厚雪,闪着亮光:中部山石嶙峋,高山环抱着山间的平地,在山腰间平地上,座落着屋宁、古寺、楼阁,掩映在山谷和丛林之中,隐现可见。古寺幽然独处,给人们一种寂然寞然的境界之感。近处为巨岩纵横其间,古木、杂树由山缝处挣扎生长,稍往上为山腰,险崖向左倾斜,旱险势状。
鉴藏玺印有:“五玺全”、“宝三编”。
收传印记有:一印不可辨,“御书”(半印)。
创作背景
郭熙在画院任“艺学”时,画了许多得意名品。《关山春雪图》与《早春图》作于同一年(熙宁五年,1072年),应该都是此时身在画院中的手泽。署款日“熙宁壬子二月奉王旨画关山春雪,臣熙进”,证明是画成进御。
艺术鉴赏
主题
该图以立幅形式表现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之上部雪山嵯峨,峻厚的山峦和茂密的林木衬出山中的屋合,溪水流淌,水磨欢转,使寂寥静谧的雪山增添了生气。
技法
此图画法与《早春图》也大致相近:雪景山石法比较简略,而树木与楼阁画得比较细密,使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雪”的意境。此图近景的卷云之石与远景的陡峭高峰,又是一种颇有构思处理,作者采取一反常态的做法,以远景取代平远景,多高远景的构思、图中所作的远山陡峭,这正是他有意作突兀的一种处理。远景山势陡峭突兀与中景平整庙了构成了巨大的反差,以此来阐述他“高远之色清明节,”“高远之势突兀”的画论,深暗的丛林和洁白的雪山又形成色比的反差,断续的泉水与坚固幽谷亦形成动静节奏的反差,这种鲜明的对比的手法,在此图中运用得得心应手。至于树木画法,画中树木枝干伸展如鹿角、如鹰爪,在雪山映衬下更显瘦硬,积雪的山地露出苔点,低凹处用淡墨勾染,因是春雪覆盖,初春落雪即融,所以石面嶙峋崎岖之感自然淡薄了些许,恰恰表现了北方初雪即将消融的景象。
名家点评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关山春雪图》虽名日春雪,其实却也还属冬景。惨淡者以嶙峋与白茫茫一片出之,“如睡”则以寂静无声出之。阴暗的天穹,山石的厚积新雪,古寺的幽然独处,都是一种寂然寞然的境界。谓为惨淡可,谓为如睡亦可。非苍茫非雄肆非茂密葱笼非浅草新绿,是一种万籁皆寂悄然无声的气氛。这种气氛,与《早春图》的格调是截然有异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寒林中的楼阁、断续的流泉,给这静寂奇险的山林带来了生气,也给观众以感情上的慰藉。画面动、静的对比,深暗的丛林和洁白的雪山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节奏,大片空白和水墨渲染使画面显得朦胧迷茫,耐人寻味。
历史传承
该图曾入藏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故宫书画录》卷五,《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郭熙北宋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省)人。熙宁年问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工山水,早年风格较工巧,后取法李成,转为雄壮,山石用状如卷云的皴笔,画树枝如蟹爪下垂,笔势劲健,水墨明洁。常于巨幛高壁,作长松乔木,回溪断崖,峰峦秀拔,云烟变幻之景。与李成并称“李光弼”,存世作品有《早春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主题
技法
名家点评
历史传承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