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青苦竹
禾本科苦竹属植物
狭叶青苦竹(学名:苦竹属 chino var. hisauchii Makino),别名长叶苦竹,是禾本科、大明竹属青苦竹的变种。狭叶青苦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深厚肥沃土壤;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低山、丘陵、山麓、平地,均能生长良好。常与山苍子、盐麸木构树等其他植物伴生,亦可形成纯林。狭叶青苦竹适应性强,耐瘠薄、耐旱,能适应低温,抗逆性较强。
形态特征
亚灌木状竹类。竿高2-3米,直立,径粗0.5-1厘米,竿壁甚厚或近于实心,幼竿紫绿色至暗墨绿色,具少量白粉,老竿暗绿色;节间一般长20-22厘米,光滑无毛,圆筒形,在有分枝一侧的基部微凹,竿环平坦至微隆起;环稍隆起,并具一圈箨鞘基部的残留物,箨环下方粉环明显;竿自第5-7节开始分枝,各节3枝乃至多达9枝以上,枝直立或上举,与主竿作10°-30°角。箨鞘宿存或迟落,薄纸质,淡暗绿色,先端略带淡紫色,光滑无毛,具白粉,边缘具脱落性乳黄色纤毛,基部有一圈脱落性微毛;无箨耳,罕见1或2条直立的鞘口毛;箨舌截形,质厚,背面粗糙;箨片直立或稍斜展,狭三角状披针形,青绿色,还较箨鞘为短,边缘稍内卷,早落,基部收窄向内,其宽约为箨鞘先端的1/3-1/2。末级小枝具3或4叶,较集中于枝顶,下垂;叶鞘无毛;叶舌截形而微凸起,低矮;无叶耳,有白色直立或弯曲的鞘口繸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24厘米,宽0.7-1.5厘米,上表面绿色,下表面草绿色,两面无毛或下表面疏生不明显微毛,次脉5或6对,小横脉明显,呈正方格状,叶缘一边具紧贴的透明刺状锯齿,另一边则具不明显的细齿或齿脱落而全缘,叶基楔形。花果未见。笋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
分布范围
分布于日本;浙江杭州植物园有引种栽培。
生长习性
鞭梢生长
可分为生长初期、生长高峰期和生长末期3个时期。鞭梢在3-5月随气温回升竹液流动开始生长,但生长量较小;6-8月进入生长高峰期,生长量较大;9-11月生长量明显减退;12月至翌年2月鞭梢生长基本停止。鞭梢年平均生长量为1.56米,其中生长初期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9.60%,生长高峰期占74.45%,末期占15.95%。
鞭芽生长
鞭芽是地下鞭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竹鞭的年龄直接影响鞭芽的生长发育。鞭上的侧芽长出新鞭,鞭芽分化形成竹笋。狭叶青苦竹竹鞭寿命较短,8年生以上就濒临死亡。狭叶青苦竹竹鞭生长分为3个阶段:1-2年生的竹鞭为幼龄鞭,此阶段新生的竹鞭呈乳白色,组织幼嫩,养分和水分含量高,根系和侧芽发育尚未成熟,其鞭芽萌发率较低;3-4年生的竹鞭为壮龄鞭,这一阶段的竹鞭养分丰富,根系发达,芽萌发进入高峰期,抽鞭发笋力强,退笋率低;5年生以上的竹鞭为老龄鞭,鞭体的养分和水分含量明显减退,侧芽逐渐失去萌发能力甚至死亡。
栽培技术
狭叶青苦竹的造林可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按3.5米×3.0米的株行距块状整地、80厘米×50厘米×50厘米挖穴,穴施有机肥料20千克/667平方米左右。选择1-2年生、无病虫害、秆基粗壮的母株,成丛连鞭带挖起,留3-5盘枝。每年3-4月按60丛/667平方米栽植,栽后加强抚育管理即可。
主要价值
狭叶青苦竹枝叶繁茂,竹秆光滑,色泽多变,竹丛密集,是观姿或观叶的优良竹种。常配置于公园、庭院、山石景区作配景栽植,丛植、隅植或群植,与山石、水体、建筑等配置造景;也可大面积种植在平地或斜坡,或成列植为绿篱均美观大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鞭梢生长
鞭芽生长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