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β-丙内酯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β-丙内酯,液体,能溶于
乙醇(发生反应)、丙、
乙醚、
三氯甲烷。可用作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用于药品及合成树脂的制备。
β-丙内酯(β-propionolactone,BPL)自1984年作为狂犬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灭活剂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人和动物疫苗的生产。β-丙内酯作为理想的灭活剂有以下突出优点:
属高毒。大鼠经口最小致死量为50mg/kg(体重),
小鼠静脉注射LD50345mg/kg(体重),对肝、肾有损害。可经皮吸收,且刺激性较强。皮下注射可致大鼠、小鼠局部
肉瘤及腺癌、皮涂可致小鼠、
豚鼠类及
地鼠皮肤肿瘤,小鼠腹腔注射及新生小鼠皮涂可致肺、
肝肿瘤及
淋巴肉瘤。美国(ACGIH)列为人类可疑致癌物,并规定车间空气中阈限值为1.5mg/m3。
可燃性危险特性:易燃;火场释放辛辣刺激烟雾;在水中迅速
水解β-丙内酯可能具有致癌性,操作时需要特殊防护。β-丙内酯可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性质,所以灭活的病毒
培养液中不能含有人血清白蛋白。不同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其作用浓度、灭活作用时间、作用温度、pH等条件不同,需要使用者经过试验确定最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