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昆,又名汪守昆,初字玉卿,后改字伯玉,号高阳生、别署南溟、
南明、太函氏、泰茅氏、天游子、方外司马等,
歙县(今
黄山市)人,生于嘉靖四年(1525),卒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抗倭名将,与明代“后七子”领袖
王世贞齐名,素有“南北两司马”的美誉。
汪道昆出身于商贾之家,少时爱好诗词歌赋,19岁为诸生,嘉靖二十六年(1547)考中进士。先后做过义乌知县、户部主事、兵部武库司
员外郎,后迁郎中,嘉靖三十七年(1558)任
襄阳市知府。两年后,汪道昆创作了《大雅堂杂剧》四种,为《楚襄王阳台入梦》《陶朱公五湖泛舟》《张京兆戏作远山》《陈思王悲生洛水》,均为一折
短剧,今存万历间原刻本、《
盛明杂剧》本,原刻本有作者署名“东圃主人”的序言,末注时间为“嘉靖庚申冬十二月既望”。嘉靖四十年(1561),汪道昆任
福建省按察司副使,与
胡宗宪、
戚继光一起平息倭乱,任福建
按察使、
巡抚。后因宦官诬陷,被弹劾罢官。
隆庆四年(1570年),起为
郧阳区知府,后官至湖广巡抚,兵部右侍郎。万历八年(1580年),与戏剧家
屠隆、
潘之恒,诗人
胡应麟、沈嘉则等人结为“白榆社”“肇林社”。自万历三年请告归里后,隐居家乡近二十年,晚年曾创作过《蔡疙瘩杂剧》,今佚。
汪道昆一生文韬武略兼具,又工
杂剧,著有《副墨》及《
太函集》120卷,收散文106卷,刻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杂剧有《五湖游》《洛水悲》《
远山戏》《高唐梦》《唐明皇七夕长生殿》《蔡疙瘩》,其中,《唐明皇七夕长生殿》《蔡疙瘩》已佚,《五湖游》《洛水悲》《远山戏》《高唐梦》四剧合称《
大雅堂乐府》。2015年10月,歙县县城新南街一户人家家中发现一块高六尺的石碑,系汪道昆撰文的《陈令君霖雨碑》。该碑与
歙县的许国石坊同在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立,碑文后收于汪道昆《
太函集》卷七十,题为《陈令君霖雨碑记》。
人物生平
汪 道昆,又名汪守昆,明代著名戏曲家、抗倭名将。初字玉卿,改字伯玉,号高阳生、别署南溟、
南明、太函氏、泰茅氏、天游子、方外司马等,徽州歙县西溪南乡松明山人,嘉靖二十六年
进士,初任义乌知县,历官武选司署郎中事
员外郎,襄阳
知府,福建
按察使,福建、阳、湖广
巡抚等职,仕终兵部左侍郎。3岁,受祖父启蒙,祖父口授唐诗百首,皆能成诵。有客人来的时候,常令其背诵唐诗,活跃气氛。6岁,读私塾,聪慧异常,过目不忘。少年时,常读一些非科举读物,如官野史和小说。曾试作戏曲,遭到父亲的禁止。19岁为郡诸生,20岁后曾有一段游学
浙江省的经历,拜
余姚市邵世德为师。
汪道昆不仅武略超群,文 韬也相当出众,为文简而有法,作诗风骨俱佳,有《
太函集》120卷,收散文106卷,诗歌1520首,堪称多产作家。汪道昆精通音律,在戏曲创作方面有较高水准,所制
杂剧清新俊逸、诙谐多姿,影响很大,传世的共有五种:《高唐梦》、《五湖游》、《
远山戏》、《洛水悲》、《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另著有《北虏纪略》1卷、《数钱叶谱》1卷等。《明史·文苑传》有汪道昆传。
主要贡献
汪道昆虽负文名,所撰杂剧不负所望,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
短剧,合称《
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假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
楚顷襄王梦中会见
瑶姬,题材本自
宋玉《高唐赋》;《五湖游》述越王勾践平吴之后猜忌功臣,
范蠡见机勇退,偕同
西施归隐
太湖;《远山戏》取汉京兆尹
张敞沉溺伉俪之乐,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
曹植了却相思债的奇遇。从上述四剧的内容可以看出:汪道昆的
杂剧,代表了士大夫在官场生活之余,假戏曲创作以遣兴娱情的一种倾向,所以题材范围狭窄,多写文人风流雅事,缺乏积极的意义。
汪道昆在艺术方面,虽文词清丽委婉,但戏剧性不强。所以,
沈德符批评它“都非当行”(《
顾曲杂言》)。《
大雅堂乐府》有万历间原刊本,卷首载有汪道昆嘉靖三十九(1560)序,可知4剧都是汪氏35岁以前作。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说他还曾看到汪道昆作《唐明皇七夕长生殿》一剧,但没有其他可资佐证的记载。(徐朔方《
晚明曲家年谱》言:《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当是沈氏误记,不足为凭。)汪道昆著作还有《
太函集》120卷,存明刻本。据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汪道昆托名天都外臣撰《水浒传序》。序中称赞梁山英雄“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还称赞它的描写艺术“如良史善绘,浓淡远近,点染尽工”。
人物轶事
痛击倭寇
汪道昆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正是日本海盗集团侵扰东南沿海的高峰时期,百姓备受其苦。汪道昆从就任义乌县令起,就积极组织民众习武练兵,实现全民防御。任
福建省副使时,他配合民族英雄戚继光筹谋策划,招募“义乌兵”赴前沿参战,大败倭寇,一时举国振奋。
晚年任兵部要职,不辞辛劳,亲赴海防前线视察,并从国防整体的角度大胆改革弊政,提出强化边防的整套军事方案。如建设芜湖县城防的方案实施后,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护,芜湖人民特地将他所写的《芜湖县城记》刻在城门楼上,“以重所始”,表示纪念。
与新安诗派
明 代嘉靖中期,
王世贞、
李攀龙创后七子派,倡导文学复古。
隆庆、万历之际,以
徽州为中心的
新安郡诗坛兴起,汪道昆为首的一批新安诗人,创立新安诗派。
新安诗派结丰干社、白榆社,一时派中人才济济。汪道昆与文坛“后七子”之首王世贞交往甚密,其规模最大的联谊活动莫过于汪道昆以
黄山主人自居,赁名园数处接待王世贞率领的三吴、两浙文士、宾客100多人的旅游观光团。
嘉靖四十五年,汪道昆从福建巡抚任上罢归。率新安诗人结丰于诗社。隆庆四年诏起郧阳巡抚。二年后,人为兵部右侍郎,迁左侍郎。万历三年,因言官纠劾告归,里居近二十年,致力诗文,率“后七子”诗人诗酒唱和,声名与
王世贞相。
人物评价
汪 道昆少年肄读非科举之文史稗官说部,试作戏曲,为他此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的同时,这些非官方的,质朴纯美的民间文学的研读,客观上也陶冶了他的情操,铸就了他关爱弱小,行侠仗义,疾恶如仇的人生品格。
汪道昆虽为徽商之后,但勤勉务实,忠于职守,“民本”意识很强,在任
襄阳市知府时曾“筑堤千丈余,以防
汉江岁溢”深得民心,在湖广
巡抚任上“首发藩室不法者治于理。剪
洞庭湖萑蒲而覆其巢。
湘江汉之民安枕卧,先生之赐也。”在
福建省抗倭前线与
戚继光并肩战斗,“昼夜筹画,不枕戈者十有六日”,救沿海民众于水火,可见他爱民如子,对民间疾苦是深抱同情心的。
嘉靖末年,当年的抗倭总指挥
胡宗宪冤死狱中,汪道昆不因胡生前曲意攀附大权奸
严嵩父子、侵吞军饷等人品气节上的不醇坐视不管,而以同僚同乡之谊感慨伤怀,赋诗哭悼之余,为之奔走呼号,修书鸣冤,使其蒙冤25年后终获彻底平反,可见他明辨是非、极富正义感。
争议事件
皖南黄山市
徽州区“乡野草民”苟洞先生引经据典从俗言俚语,建筑风格,家具物什等的徽州特色考证认为《金瓶梅》作者
兰陵笑笑生,即明朝嘉靖名士歙(今黄山市徽州区)人汪道昆,见(《新安晚报·世事纵横》)。
理由一
汪道昆23岁入仕离乡,后又两次挂冠归里,在故乡徽州一共生活了45年,对故乡这种一边是广大贫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一边是富商巨贾花天酒地,养尊处优,贫富差距极大,阶级矛盾尖锐的乡情是了然于胸,并对广大劳苦大众深掬同情泪的。显而易见,汪道昆对故乡土地上诸如“
西门庆”之流仰仗财势骄奢淫逸、妻妾成群,勾结官府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豪绅富贾是深恶痛绝的。他对《
水浒传》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以此为蓝本说眼前事,抒心中愤,演义充实著作《
金瓶梅》自在情理之中了。
理由二
中原地区东南沿海的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西方反对禁欲主义和宗教观,人文主义思想体系随着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萌芽逐渐传入中国,这对生活在封建族权、夫权尤甚的程朱故里的汪道昆感触尤深,商业发达的故乡,许多商人或一去不返,杳无音讯,留下大量商妇独守空闺。这些商妇在封建理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思想束缚下,抱着从一而终的想法,上奉老,下养小,孤苦伶仃地了结一生。其情可悲、可怜、可叹。于是一个以潘金莲为代表,勇于冲破传统婚约束缚,追求生命个体自由和幸福,带着西方
人文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和“
西门庆”一起构成了《
金瓶梅》的主要人物筐架。
理由三
汪道昆以《
水浒传》为蓝本著作《金瓶梅》还有另一层深义,就是以懦弱无能、外强中干的宋王朝影射吏治腐败、内忧外患的明朝。明朝宫闱混乱,宦官多与宫女结为“对食”鬼混,形同民间夫妻。如天启年间臭名昭著的宦官
魏忠贤与
天启乳母
客氏结为“对食”里应外合,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坏事做尽,堪称这一现象的登峰造极。擅长戏曲、小说等民间文学创作的汪道昆有感于斯,构思一个以“
西门庆”为中心的淫乱群体影射荒淫奢侈的宫廷生活自然是顺手拈来,水到渠成了。
个人著述
汪道昆文武兼通,工诗文,与
王世贞为诗坛领袖。有《
太函集》120卷。他精通音律,所作
杂剧传世者有:《高唐梦》、《五湖游》、《
远山戏》、《洛水悲》、《唐明皇七夕长生殿》。另有《北虏纪略》1卷、《数钱叶谱》1卷等。《明史·文苑三》有传。
诗词赏析
谪去应吾道,流言亦世情。
圣朝仍得罪,郎署早知名。
秋风回首地,泪洒逐臣缨。
诸 将
中时忆赐衣存,外犹传汉使尊。
诸将九边承庙略,单于三世拜朝恩。
清宵剑气回南斗,明月笳声静北门。
任道蹛林千帐在,请看禁御五云屯。
门
汉使帷按塞过,渔阳老将近如何?
千山斥材官急,万里亭鄣猛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