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兴宇
蒋兴宇
蒋兴宇,男,1977年2月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中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系主任。
2019年9月,荣获“科学探索奖”,肯定他在生物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方面的成绩,支持他研究“分子积木”对抗耐药细菌。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2004年至200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美国两院院士George Whitesides教授)。
2005年至2018年,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获得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奖励资助。
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1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8年,任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系主任。
2019年9月,荣获“科学探索奖”,肯定他在生物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方面的成绩,支持他研究“分子积木”对抗耐药细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1)用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表面化学、和微纳米结构等技术控制蛋白质细胞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并用这些技术来解决细胞在固体表面粘附、单个细胞在表面分化和移动的一些基本问题,最近还进行了模式组织的研究工作,进行体外多种细胞共培养体系的构建。
2)用微流控通道构筑“芯片上的实验室”来进行高通量的药物筛选和高效的疾病诊断(如艾滋病等)。
3)用高分子电纺丝制备微纳米结构及其生化应用。
4)利用纳米颗粒进行生化检测。
最近几年发表论文70多篇,共被引用2000多次,并有多项专利申请。
科研综述
根据2020年6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官网显示,蒋兴宇的研究领域是微纳米尺度材料的制备以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基于纳米尺度材料的生物化学分析;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和生物应用研究;与疾病相关的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自动化分析仪器研制。
发表论文
蒋兴宇在北京市大学第七届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与同学们交流
根据2020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官网显示,蒋兴宇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总引用超过20000余次,H因子71。
1.Thermo-triggered release of CRISPR-Cas9 system by lipid-encapsulate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tumor therapy, Wang P, Zhang LM, Zheng WF, Cong LM, Guo ZR, Xie YZY, Wang L, Tang RB, Feng Q, Hamada Y, Gonda K, Hu ZJ,Wu XC,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57, 1491-1496. (2018).
2. Skiving stacked sheets of paper into test paper for rapid and multiplexed assay, Yang MZ, Zhang W, Yang JC, Hu BF, Cao FJ, Zheng WS, Chen YP, Jiang XY, Science Advances, 3, eaao4862. (2017).
3.Self-adjusting, polymeric multilayered roll that can keep the shapes of the blood vessel scaffolds during biodegradation, Cheng SY, Jin Y, Wang NX, Cao F, Zhang W, Bai W, Zheng WF, Jiang XY, Adv Mater, 29(28), 1700171. (2017).
4.Gold nanoclusters-assisted delivery of NGF siRNA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Lei YF, Tang LX, Xie YZY, Xianyu YL, Zhang LM, Wang P, Hamada Y, Jiang K, Zheng WF, Jiang XY,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5130. (2017).
5.surface modific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small molecules for biochemical analysis, Chen YP, Xianyu YL, Jiang XY, Accounts Chem Res, 50(2), 310-319. (2017).
6. Microfluidic synthesis of rigid nanovesicles for hydrophilic reagents delivery, Zhang L, Feng Q, Wang JL, Sun JS, Shi XH,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54(13), 3952-3956. (2015).
7.Tunable rigidity of (polymeric core)-(lipid shell) nanoparticles for regulated cellular uptake, Sun JS, Zhang L, Wang JD, Feng Q, Liu DB, Yin QF, Xu DY, Wei YJ, Ding BQ, Shi XH, Jiang XY, Adv Mater, 27(8), 1402-1407. (2015).
8.Tuning the composition of AuPt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for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 Zhao Y, Ye C, Liu W, Chen R,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53(31), 8127-8131. (2014). (Inside Cover)
9.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in 液态水 by a fluorescent array, Chen WW, Li QZ, Zheng WS, Hu F, Zhang GX, Wang Z, Zhang DQ,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53(50), 13734-13739. (2014).
10.Point-of-care biochemical assays using gold nanoparticle-implemented microfluidics, Sun JS, Xianyu YL, Jiang XY, Chem Soc Rev, 43(17), 6239-6253. (2014).
11.Synergy of non-antibiotic drugs and pyrimidinethiol on gold nanoparticles against superbugs, Zhao YY, Chen ZL, Chen YF, Xu J, Li JH, Jiang XY, J Am Chem Soc, 135(35), 12940-12943. (2013).
12.Nanomaterials for ultrasensitive protein detection, Zhang Y, Guo YM, Xianyu YL, Chen WW, Zhao YY, Jiang XY,Adv Mater, 25(28), 3802-3819. (2013).
13.A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rolled, three-dimensional, multilayered, tissue-like structures, Gong PY, Zheng WF, Huang Z, Zhang W, Xiao D, Jiang XY, Adv Funct Mater, 23(1), 42-46. (2013).
14Resettable, multi-readout logic gates based on controllably reversible aggreg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Liu DB, Chen WW, Sun K, Deng K, Zhang W, Wang Z,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50(18), 4103-4107. (2011).
15.mediated amplification allows readout of immunoassays by the naked eye, Qu WS, Liu YY, Liu DB, Wang Z,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50(15), 3442-3445. (2011).
16.Small molecule-capped gold nanoparticles as potent antibacterial agents that target gram-negative bacteria, Zhao YY, Tian Y, Cui Y, Liu WW, Ma WS, Jiang XY, J Am Chem Soc, 132(35), 12349-12356. (2010).
17.Patterning mammalian cells for modeling three type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cell-cell interactions, Chen ZL, Li Y, Liu WW, Zhang DZ, Zhao YY, Yuan B,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48(44), 8303-8305. (2009).
18.Using azobenzene-embedded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to photochemically control cell adhesion reversibly, Liu DB, Xie YY, Shao HW,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48(24), 4406-4408. (2009).
19.Visual detection of (II) by azide- and alkyne-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s using click 化学, Zhou Y, Wang SX, Zhang K,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47(39), 7454-7456. (2008).
20.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s: a novel solid substrate for microfluidic immunoassays for HIV, Yang DY, Niu X, Liu YY, Wang Y, Gu X, Song LS, Zhao R, Ma LY, Shao YM, Jiang XY, Adv Mater, 20(24), 4770-4775. (2008).
21.Fabrication of aligned fibirous arrays by magnetic electrospinning, Yang DY, Lu B, Zhao Y, Jiang XY, Adv Mater, 19(21),3702-3706. (2007).
22.A method for patterning multiple types of cells by using electrochemical desorption of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within microfluidic channels, Li Y, Yuan B, Ji H, Han D, Chen SQ, Tian F, Jiang XY, Angew Chem Int Ed, 46(7), 1094-1096. (2007).
专利成果
根据2020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官网显示,蒋兴宇申请发明专利18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90项,转化14项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件4项。
1.将多种细胞有序粘附至同一基底设定位置处的装置及粘附方法,发明,2010,第3作者,专利号:200710119997.2
2.将多种细胞粘附到同一基底上的装置及粘附方法,发明,2007,第2作者,专利号:200710098280.4
3.一种生物样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发明,2008,第1作者,专利号:200810101536.7
4.在同一基底操纵多种粘附细胞的装置和方法,发明,2008,第3作者,专利号:200810116242.1
5.建立神经元之间单细胞水平连接的装置和生长连接方法,发明,2008,第1作者,专利号:200810239923.7
6.可逆地控制细胞在金层表面的自组装单层膜上黏附的方法,发明,2009,第1作者,专利号:200910082633.0
7.微流控免疫印迹芯片、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发明,2009,第3作者,专利号:200910241223.6
8.可视化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发明,2010,第1作者,专利号:201010191564.X
9.一种制备规则排列高分子纳米纤维的装置和方法,发明,2009,第1作者,专利号:200610171523.8
10.将多种细胞以有序阵列方式粘附到同一基底上的装置及粘附方法,发明,2010,第5作者,专利号:200710117815.8
11.一种对细胞施加力学刺激的细胞培养装置,发明,2009,第1作者,专利号:200820108541.6
12.一种高分子静电纺丝薄膜及制法和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发明,2009,第1作者,专利号:200710175923.0
13.氧化铜纳米颗粒标记抗体的方法、试剂盒及其应用,发明,2010,第1作者,专利号:201010191567.3
14.一种聚碳酸酯无纺布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2010,第2作者,专利号:200710117814.3
15.一种制备高分子纳米纤维的装置和纺丝方法,发明,2010,第1作者,专利号:200810113839.0
16.将多种细胞有序粘附至同一基底设定位置处的装置及粘附方法,发明,2007,第3作者,专利号:200710119999.1
17.一种直接用眼睛定性检测溶液中Cu2+的方法,发明,2007,第1作者,专利号:200710177232.4
18.一种对细胞施加力学刺激的细胞培养装置,发明,2008,第1作者,专利号:200810114990.6
19.微流道单元模块、流体浓度梯度发生器及流阻测量器,发明,2008,第1作者,专利号:200810172391.X
20.将多种细胞排列于同一平面并对其进行操控的装置及方法,发明,2008,第1作者,专利号:200810239922.2
21.用于控制不同种细胞相互作用的装置、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发明,2010,第4作者,专利号:201010105018.X
22.氨基嘧啶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2010,第1作者,专利号:2010101191760.0
23.一种用于蛋白质免疫印迹的装置,实用新型,2011,第3作者,专利号:201120570260.4
24.一种核酸等温扩增反应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2012,第1作者,专利号:201210167147
25.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荧光染料组合物以及它们在线粒体染色中的应用,发明,2012,第1作者,专利号:201210434552.4
26.一种微流控芯片通道的修饰方法及其应用,发明,2013,第1作者,专利号:201310173588.6
27.一种能同时施加力学刺激和化学刺激的微流控装置,发明,2013,第1作者,专利号:201310109627.6
28.具有微流通道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2012,第1作者,专利号:201210086433.4
29.一种使用四苯乙烯衍生物检测乳制品中酪蛋白的方法,发明,2012,第1作者,专利号:201210306050.3
30.条形码微流控芯片及其用途,发明,2012,第3作者,专利号:201210467165
31.多相微流控免疫印迹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110456862.1
32.一种微流控管道及其制备方法,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110397156.4
33.一种核酸等温扩增反应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210167147.0
34.用于微流控免疫检测芯片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和系统,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310503132.1
35.用于分离去除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和血小板的系统及方法,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410225082.X
36.一种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及检测甲流抗原的方法,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410363297.8
37.一种自动化单抗筛选机,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410502957.6
38.一种微流控芯片、使用其合成功能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应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410114187.8
39.一种微流控免疫检测分析芯片及其分析仪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410409347.1
40.可在高倍物镜下直接观测的动脉血管模拟微流控装置,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410054147.9
41.一种高通量微流控生物力学长期刺激系统及其应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110404620.8
42.一种检测生物大分子或微生物体的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410197209.1
43.一种固体样品载物台、分光光度计及LSPR检测方法,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110443570.4
44.一种动脉血管模拟微流控装置及其应用,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110404504.6
45.利用金纳米颗粒和银镜反应检测葡萄糖的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110128052.3
46.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荧光染料组合物以及它们在线粒体染色中的应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210434552.4
47.利用高压静电纺丝翻模在材料表面得到微纳米结构的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110101498.7
48.条形码微流控芯片及其用途,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210467165.0
49.具有微流通道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210086433.4
50.一种CRISPR-Cas9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PCT/CN2016/076638
51.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的微流控免疫芯片分析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770178.9
52.种基于过氧化氢试纸条进行免疫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757259.5
53.一种基于荧光素和萤光素酶生物发光反应的免疫分析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764504.5
54.检测IgM抗体的胶体金试纸条及试纸卡、制备和检测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801825.8
55.检测IgM抗体的胶体金试纸条及其试纸卡、试剂盒,实用新型,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20925242.1
56.一种用于免疫检测的真空采血装置,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903315.1
57.一种用于免疫检测的真空采血装置,实用新型,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21013666.7
58.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非载体佐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408560.5
59.基于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可视化球形核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141912.5
60.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HIV的CRISPR-Cas9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127880.3
61.一种基于点击化学的检测试纸条、检测方法和应用,发明,2016,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125063.4
62.构建在电控制下可逆控制细胞粘附的智能表面以及通过电压可逆控制细胞粘附的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063716
63.一种检测体液中碱性磷酸酶的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070657.X
64.一种检测奶制品中β-内酰胺酶的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058885.5
65.一种基于纳米晶纤维素的铅离子检测和去除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046676.9
66.一种基于纳米晶纤维素检测硫化氢气体的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046558.8
67.一种基于磁分离的弛豫时间免疫传感分析方法,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038729.2
68.一种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037337.4
69.基于移液器枪头的集样品预处理和扩增于一体的核酸分析系统及其应用,发明,2015,第1作者,专利号:201510012723.8
学术著作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in mammalian cell cultures., Marcel Dekker, 2005-05, 第1作者
Micro-scale Patterning of Cells and Their Environment, Academic Press, 2007-10, 第1作者
surface Patterning for Controlling Cell-substrate Interactions, Artech House, 2008-05, 第1作者
Microfluidic Tools for 脱氧核糖核酸 Analysi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3-03, 第2作者
Micro-scale patterning of cells and their environment., Academic Press, 2013-05, 第1作者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Viral Detection, Woodhead Publishing Ltd, 2013-08, 第2作者
蒋兴宇,2014年,纳米生物检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6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官网显示,蒋兴宇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
科研获奖
社会任职
蒋兴宇任Nanoscale Horizons,Nanoscale,Nanoscale Advances顾问委员会成员,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编委。
2014年,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装备技术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4年,任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
2014年,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纳米材料与器件分会首届理事会理事。
2011年,任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2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2015年,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
2016年,任全国卫生产业协会实验医学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2016年,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7年,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理事。
2017年,任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第一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7年,任中美纳米医学与纳米生物技术学会主席。
2018年,任北京医学检验学会体外诊断系统工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
人物评价
科学探索奖:语肯定他在生物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方面的成绩,支持他研究“分子积木”对抗耐药细菌。
科学新闻》:蒋兴宇长期从事以微纳尺度的材料和技术进行生化分析研究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在免疫检测、体外调控和分析活细胞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获得荣誉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