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粿是一种过去的
潮州市农家人喜欢的小吃,将小麦磨成粉,经过发酵做成半圆或者圆形粿块,将其煎烙熟,称为麦粿。
冬种小麦上场后,过去的潮州农家人总是喜欢烙些“麦粿”,既可用来填饱肚子,又可作为一种特色潮汕小吃来。说是“麦粿”,虽然也有人将小麦磨成粉,经过发酵做成包状的,称为“麦粿”,但大多数人则称之为“
麦包”,只有将煎烙成一块块圆或半圆形状的粿块,才称为“麦粿”。
“麦粿”的制作比较简单,先将小麦磨成粉,称之为总面(即没有去皮的面)。然后,用总面加水调和成浆糊(不要太稀,也不要太稠),再加入适量的
白糖或红糖,搅拌均匀后,便可下鼎(
铁锅)烙“麦粿”。
烙“麦粿”时,要在鼎里放入油或
猪油,旺火烧热后,再取一两匙用总面调和成的浆糊放进鼎里,并用鼎匙将其抹均,使粿块呈圆形状。稍后,用鼎匙将粿块翻转过来,并加上一些油(或猪油),继续再烙另一面。为了省时省燃料,可将已烙的粿块置于鼎的一边,再取一两匙用总面调和成的浆糊放进鼎里,按照以上方法再烙另一块,这样反复循环,一块块地煎烙,直至烙完、烙熟为止。
“麦粿”有多种不同的烙法,既可用总面,也可用精面(即去麸皮的面);不但可以烙甜的“麦粿”,而且可以烙咸的“麦粿”。咸的“麦粿”,其烙法与烙甜的一样,不外是将加入适量的糖,改为加入适量的葱花和盐、味精等佐料。有的还在用总面或精面调和成的浆糊里,加入拌匀的鸡(或鹅、鸭)蛋液,甚至加上一些发酵粉一起煎烙,为增强口感,适应不同的口味,有的还加入一些切得细碎的
冬瓜册和干炒熟捣碎的
花生仁、芝麻等,特别是专门做买卖的摊档,烙的“麦粿”花样更多,除了采用上述的烙法外,还有其特殊的烙法,采用的工具也有所不同。
例如将总面或精面调和成的浆糊,取一两匙置于平底铁鼎上,并将其烙成圆形的,再在粿块上撒上一些切碎的冬瓜册和炒熟捣碎的花生仁、芝麻,或在粿块上面放上一些
芋泥或豆沙等,然后用平板铁勺掀起粿块的一半压在另一半的粿块上,使其形成半圆形等等。
烙熟的“麦粿”,即有一股扑鼻的麦香,使人馋涎欲滴,吃上一口,自有一种自然、纯朴的感觉,特别是那种添加上
冬瓜册、
花生仁、芝麻和芋泥、豆沙等的“麦粿”,更是叫人吃后口齿留香,越吃越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