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墓和祠
位于北京市崇文区的名胜古迹
袁崇焕墓和祠,俗称“佘家馆”,位于东城区东花市街道斜街的52号,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建筑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袁崇焕墓和祠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抗清将领袁崇焕而修建的一系列纪念建筑。建筑原占地12800平方米,面南向,包括聂氏宗祠正房五间和袁崇焕墓。墓丘高约2米,周围以砖砌花墙和松柏环绕。袁崇焕墓和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研究明末清初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1984年5月24日,袁崇焕墓、祠堂和庙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袁崇焕墓和祠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街道斜街。原是广东义园旧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爱新觉罗·弘历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祠有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室内墙壁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袁崇焕手书“听雨”石刻保存完好,嵌于墙上。祠堂后为袁崇焕墓,葬着袁崇焕的头颅。墓前立有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题写的“明袁大将军之墓”石碑及石供桌,坟侧小丘为佘义士之墓。1952年曾对袁崇焕祠和墓。“文化大革命”期间遭破坏。198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祠、墓的保护范围东北地区、东南、西北至保护建筑及其延长线,西南至东花市街道斜街。1992修复祠和墓。2002年袁崇焕祠、墓改建成袁崇焕纪念馆。(袁崇焕(1584~1630),初为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天启元年(1621)授福建邵武知县。二年入京朝觐,被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崇祯元年(1628)升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二年皇太极率军取道喜峰口入关,袁闻讯自辽东支援,十二月,设伏于广梁门外的袁崇焕部为后金军击败,被迫移至城东南。北京城外的戚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尽。崇祯帝因此于十二月初将袁逮捕入狱,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民间传说其部下佘姓义士深夜窃走头颅,葬于广渠门内广东义园。)
建设背景
袁崇焕墓和祠,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崇文区东花市街道斜街。原是广东义园旧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爱新觉罗·弘历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
袁崇焕墓和祠,有正房五间,前廊两端及室内墙壁上嵌有李济深撰《重修明督师袁崇焕祠墓碑》等石刻,屋檐下是叶恭绰敬题“明代先烈袁督师墓堂”匾额
文化活动
天启元年(1621)授福建邵武知县。二年入京朝觐,被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崇祯元年(1628)升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二年皇太极率军取道喜峰口入关,袁闻讯自辽东支援,率兵与后金军战于广渠门外并获胜。
广渠门大捷后,后金设反间计,崇祯帝听信谗言,十二月初将袁逮捕入狱。三年八月凌迟于菜市口,弃尸于市。
据传其部下佘姓义士深夜窃走头颅,葬于广渠门内广东义园。
保护措施
2006年05月25日,袁崇焕墓和祠作为明至民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参考资料
袁崇焕墓和祠.博雅旅游.2021-06-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文化活动
保护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