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贻
刘绪贻
刘绪贻(1913年5月13日-2018年11月10日),男,湖北省黄陂县人。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1944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获社会学学士。1947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教授。著名美国史专家,主编并撰写多卷本《美国史》并与人合著多种美国史研究专著,著有《中国的儒学统治》《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等著作。2018年11月10日10点50分,刘绪贻教授因脑血管疾病去世,享年105岁。
人物经历
1913年5月13日,刘绪贻出生于一个贫寒知识分子家庭。5岁读书,念过私垫和小学。其间,有时因家贫辍学助耕。1929年,考入湖北省汉阳十二中。这时,他已意识到自身命运和国家前途的紧密联系。1932年,考入湖北省立高级中学。翌年考取清华大学学习社会学,成绩优秀。1945年初,入芝加哥大学社会系继续学习。1947年夏获硕士学位。1947年9月,刘绪贻由美返国后到武汉大学任副教授,讲授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在教学中,他将李达撰写的《社会学大纲》列为学生的必读参考书,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他用很大精力从事写作。因工作需要,他曾离武汉大学从事过二段实际工作。1964年,又回武汉大学研究美国史,并从1972年起参加译校《芬兰史》(上,中,下3册)《中东简史》(上、下两册)和《世界史编年手册》(古代中古部分)。1979年,任美国史研究室主任。与杨生茂教授共同主编6卷本《美国通史丛书》,并任第5、6两卷主编。到1990年为止,他主编并参加编写的专著有《战后美国史(1945-1986)》《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现代美国社会发展简史》,参加主编专著有《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他主编的《美国现代史丛书》已出3种,他主持译校的美国史著作已出6种,还有1种即将出版,他发表的美国史及世界史论文和其他文章共32篇。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中,最突出的部分是他对垄断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其中有的观点已为国内广大读者所接受。他被列入美国《国际美国学专家姓名录》。1989年离休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2002年完成了六卷本《美国通史》的主编和撰写工作。刘绪贻是中国美国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立者之一,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
2018年11月10日10点50分,刘绪贻教授因脑血管疾病去世,享年105岁。
人物轶事
因恋爱耽误学业
15岁的时候,考入了省立武昌高级中学。湖北省当时有一个规定,中学毕业要全省会考,要考三年学到的东西。临近毕业的时候,毕业班的同学们自动组织了一个“湖北省高中毕业同学联合会”,刘绪贻被选为省立武昌高级中学的代表,刘绪贻的老伴当时是湖北省女子高级中学的代表。他们俩因此认识,慢慢产生了感情。因为刘绪贻父亲在刘绪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去世了,1935年刘绪贻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北京大学,但是没有钱去。刘绪贻的老伴病了没有考。刘绪贻就进了南京国民党办的一个军需学校。刘绪贻老伴后来进了一所中学代课,她不喜欢一个中国国民党的军人。刘绪贻当时在这所学校不管是什么都在前列,由于这个军需学校每一届的头几名都要送到德国留学,刘绪贻的表现很好,颇有机会。
当老伴表示不喜欢一个国民党的军人的时候,刘绪贻在日记里说到此事情,其班主任是一个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偷偷看了刘绪贻的日记并对刘绪贻说,如果你擅自离开,国民政府就要通缉你。但是没有办法,在一个周日,刘绪贻偷偷离开学校,溜回了武汉市。后来,国民党真下了通缉令通缉刘绪贻。
刘绪贻跑回武汉以后,找了一个同学,住在他家帮他没有考取高中的弟弟补习,同时进行复习准备。由于清华大学每年有10名公费生,要求报名时说明是考公费,并取得前15名的成绩。结果刘绪贻考取了清华的公费并同时被武汉大学录取,刘后利的弟弟也考取了高中。这时,刘绪贻老伴的病也好了,到武汉市来考武汉大学。发榜的时候,他们的名字排在一块,同时被武大录取,她的同学就说他们俩是天作之合。
1936年9月,刘绪贻进入了清华大学。老伴在家是大女儿,她有一个思想,就是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弟弟妹妹。她觉得我现在应该好好读书,不要光谈什么爱情。结果,刘绪贻害了相思病。因为有时候距离产生美感。她越让我不接近,刘绪贻越发想她。本来我的数学特别好(后来留美也是这样),因为刘绪贻一天到晚包括做梦都想到她,结果化学和微积分不及格,把公费也丢了。
由于老伴老不回刘绪贻的信,1937年的学年考试一结束,刘绪贻就从北京市赶回了武汉市。结果她因病回老家,刘绪贻没有见到她。刘绪贻就当家庭教师以维持生活。到1937年开学的时候,“七七事变”发生了,清华、北大、南开在长沙市组织了一个临时大学。刘绪贻也没有钱去,刘绪贻希望老伴病好了来见他,就在武汉大学外文系借读了两三个月。
与先生“别有渊源”
1938年年初,经人帮助,刘绪贻在一所小学代了两个月的课,挣到了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路费。之后,刘绪贻经过越南香港特别行政区,辗转来到了昆明市,进入西南联大。1938年下半年的时候,西南联大的文学院在云南省的蒙自县,理学院、工学院就设在昆明。从5月到8月,刘绪贻在蒙自市读了几个月的外文系。8月份,文学院、法学院搬回了昆明。到三年级的时候,刘绪贻进了社会学系。
社会学系当时的系主任是陈达,教授有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等著名社会学家。
社会学系主任陈达先生,同学对他讲课有些意见。刘绪贻说:你每个星期上课三次,需要六个小时,我从宿舍走到教室需要一个小时,加上上课,需要9小时。一个学期以18个星期计算,需要160个小时,假如把你的讲义和讲课内容发给我们,我们用一天的时间看完,拿点时间读别的书不是更好吗。陈达先生脸色就变了,气得讲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才说,照你这个说法,办这个大学就没有什么用了。刘绪贻说:这正是我一再考虑的问题,我问过了吴文藻先生、潘光旦先生,他们也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他生气地说,恐怕比吴文藻先生、潘光旦先生再高明的人也答复不了你这个问题。刘绪贻后来一想,其实只要他平心静气,对为什么要办大学是能说出一番道理的,只因为在气头上,所以没有正面答复。当时,同学们都为我担心得不得了,我说他是一个大学者,虽然一时很生气,但是不会放在心里。
人物观点
刘绪贻认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独善其身,要敢于追求真理,居安思危。他强调:“做学问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为了对人民、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绝不能为稻粱谋,绝不能屈服于任何压力。”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轶事
因恋爱耽误学业
与先生“别有渊源”
人物观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