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美乡是台湾省
澎湖县最南边的一个乡,旧称大屿、南天岛、南屿,原为“大屿乡”,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本岛时逼迫七位美女投井殉节的“七美人冢”事迹,于1949年更名为“七美乡”。该乡位于
澎湖列岛最南边的
七美屿(七美屿),为澎湖县第五大岛屿。
地理位置
七美乡是台湾省澎湖县最南边的一个乡,位于澎湖列岛最南部的七美岛(七美屿)上,经纬度为东经119°40′,北纬23°16′,约在县治
马公市南南西方29
海里(36公里)处。东南东距
台南市约48海里,东南距
高雄市约58海里。全乡总面积约6.99平方公里,周围长度14.40公里。七美屿乃一块切割之方山岛屿,面积为澎湖群岛第五大岛。全乡下辖6村61邻,总1241户,3557人。
气候
七美本身并无测候站,其气候可参考临近之澎湖测候站相关资讯。澎湖群岛位于北回归线上,全年平均温度为23℃,二月均温为16.2℃,七月均温为28.3℃。虽然四面环海,但因为缺乏良好植被,夏季仍感烦躁;冬季在强烈东北季风吹袭下,使人体的感觉温度低于气温约
摄氏度7度。
地名由来
七美乡旧称大屿、南天岛、南屿。1949年,当时的
澎湖县县长刘燕夫前来巡视时,为纪念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倭寇侵犯本岛,逼迫七位美女投井殉节之“七美人冢”贞烈事迹,经呈报省府核准后,始正式更名为“七美乡”。
历史沿革
依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七美地区在史前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活。1983年发现的“南港
文化遗址”,位于七美人冢东北方约250米处,是一处“细绳纹陶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1983年、2000年发现的南港、东湖、西北湾三处“石器制造场”,使七美成为台湾史前时代的重要研究据点之一。
七美乡居民以讨海为主,每发生海难,就可能多出几个寡妇,所以曾有“寡妇岛”之称。
七美屿为
澎湖列岛最南端之最大孤悬岛屿,故原名为“大屿”、“
南屿”及“南天岛”,史上长期隶属望安。日据时期大正9年(1920年)实施五州二厅制时,为
高雄州澎湖郡望安庄大屿。大正15年(1926年)澎湖改制为厅,为
澎湖厅望安支厅望安庄大屿。一直到昭和19年(1944年)8月1日设大屿庄,仍在望安支厅之下。原属澎湖厅望安支厅“望安庄”管辖,日据末期成立“大屿庄”,战后因改制为乡,又改称为“大屿乡”。1949年更名为“七美乡”迄今。
生态
植物生态
连续或只有局部相接连的草地,是
七美屿典型的植被景观,其植物组成如同澎湖的其他
离岛,亦是以禾草为主,如牛筋草。狗牙根等。岛内最普遍的
灌木丛是
银合欢。往往能形成大片的低矮林相:其他如苦蓝盤。
露兜树。
马缨丹等则多生长在沿海
砾石坡地间:黄枫与揽仁树是七美岛上最高的树种。前者花朵硕大且花期长:後者树叶於每年冬季会转红。皆颇能为七美增添热闹的景象。
海洋生态
七美位於
台湾海峡东南部。其沿海环境受黑潮与中沿岸的季节性强弱变化潮流的影响。七美附近海域在此夏季黑潮与冬季中国大陆沿海冷流的交汇下。产生了大量浮游生物与鱼类。形成很丰富的海洋生态。本区海域内的鱼类至少有145科700多种之多。其中以
硬骨鱼纲中的驴形目占大部阶。如
鲨科。
鲭科。三鳍尉。
羊鱼科。森参科等鱼类。丛生海底礁岩表面的珊瑚。
软珊瑚。
角珊瑚和
柱孔珊瑚较常见。
鸟类生态
七美岛地势平坦,适合鸟类栖息繁衍,主要位於七美水库附近,常见者有白鹭丝、
红尾𫛭伯劳鸟、
云雀等以每年春季的一至四月最多。
行政区划
七美乡总共分成6村,包括西湖村、东湖村、中和村、平和村、海丰村及南港村,其中除南港村有11个邻外,其余均有10个邻,合计全乡共61个邻。
西湖村
东湖村
中和村
平和村
海丰村
南港村
产业资源
七美乡的产业有水产养殖业、
渔业、农业与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是七美乡产业的大宗。由于水质无污染,养殖渔业品质高且产量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为
九孔鲍螺养殖业,包括珍珠九孔与
翡翠九孔两种。每年7月举办的“九孔美食节”,皆能吸引大量游客。
由于周围海域为洋流交会之处,形成鱼类资源丰富的渔场,因此渔业自古以来即为七美乡的重要产业。但因为人口外流严重,加上渔货运输成本提高,渔民收入有限,大多仅能维持生活基本的需求而已。
七美乡的农业用地达385.54公顷,占了七美乡用地的61.19%。但受限于气候因素,适合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并不多,大多是花生、
番薯、玉米及冬季蔬菜,另有一些具地方特色作物如风茹草等。近年来人口外流严重,导致废耕地面积比例偏高。
七美乡由于交通不便,物资缺乏,因此畜牧业在自己自足的要求下,反而比澎湖本岛还要兴盛,主要饲养羊、鸡、牛、鸭、鹅等。岛上牛、羊饲养皆以自然放牧方式,任其啃食无污染野草,因而肉质鲜美。最近几年来羊肉市场需求量大增,产量有明显的大幅度成长。
地方产业
水产养殖业
七美乡水质无污染,养殖
渔业品质高且产量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为
九孔鲍螺。目前九孔养殖种类有二种;一是珍珠九孔以
龙须菜养殖;一是
翡翠九孔以专门饲料养殖。两种九孔皆肉质鲜美,每年七月更会举办九孔美食节,吸引大量游客。
渔业
七美乡周围的海域为洋流交会的区域。形成鱼类资源丰富的渔场。因此。渔业从以前就是七美乡相当重要的产业。由於目前的人口外流以及渔货的运输成本提高。无法提高居民的收入。因而形成现今的从事渔业的居民大多是维生活基本的需求而已。
农业
七美乡的农业用地为385.54公顷,占了七美乡用地61.19%,但七美乡的农业由於气候的影响,所以可供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并不多,大多是以种植花生、
转基因甘薯、玉米及冬季蔬菜,上有一些具地方特色作物如风茹草等,由於人口外流严重,导致现有的废耕地的面积相当的多。
畜牧业
七美乡由於交通不便,物资缺乏,因此畜牧业比澎湖本岛兴盛,主要饲养羊、鸡、牛、鸭、鹅等。岛上牛、羊饲养皆以放牧方式,啃食无污染野草因此肉质鲜美,而使羊肉市场需求量大增,有明显大幅度成长。
教育事业
中学
澎湖县立七美中学
小学
澎湖县立七美小学
澎湖县立七美小学
交通出行
航空
高雄市及马公均有
立荣航空、
国华航空的班机飞往七美。
海运
1.
马公市至七美有
澎湖县公共车船管理处经营的定期交通
客船。
2.马公市有多家游艇公司经营南海航线,承揽对象以团体为主,散客可跟随团体行程,或选择定点下船。
旅游资源
南沪港
南沪港是搭船观光客抵达的首站,也是
南海重要的
渔业中心。南浅渔场是指七美南端的海域,因
巴士海峡黑潮和
渤海暖流在此交会,洄游鱼类及底栖性鱼类颇丰,四季均有丰盛的渔产;每年冬夏两季,四方来的
渔船常把南沪港挤得热闹非常。
七美人冢
七美人冢是岛上最著名的名胜,也是规划完美的游憩区,周遭设有凉亭、桌椅,
玄武岩筑成的服务中心,古朴雅致,内设有志节厅,供奉七位贞女的牌位。据说七美人殉节后,乡人填井为坟,不久,荒冢上竟长出七株树,当地人认为是七女魂魄所化生,于是盖了七间房舍奉祀;冢上立着七美人冢碑与七美人歌
碑石。长年来,祭口除香花素果外,还贴心地摆上七份化妆品。据说七美人的小姐脾气可不小,随便折取楸树枝者,还会闹肚子痛呢!冢旁的楸树于春秋时节会开米黄色小花,清香袭人,而七间房舍已完全掩于树中,墓家周遭有
玄武岩碎块砌成的防风墙。
南沪灯塔
南沪灯塔临海崖而建,是澎湖群岛最南端的灯塔,规模虽小,却是七美南方海域作业
渔船最明显的指标。灯塔建于1939年,设有不动四等白色闪灯,每3秒钟闪光一次,以8000烛光照耀19
海里。灯塔周遭为一脉相连的草原,成群羊只漫步其间,风光闲逸,临崖眺望,海天美景尽收眼底。
南沪灯塔下方海岸,有一方玄武岸伸出海面,状如一位平躺的孕妇侧面;传说昔日有位妇人每天总会在此等候捕鱼的丈夫回航,后来丈夫遇难,妇人却依旧每日苦盼,终至身死;多年之后,海边的岩石竟被冲击成人形,地方人士有感于大海无情,故取名“望夫石”。
大狮风景区
这里的海崖为连续
玄武岩海岸,经过长时间海蚀作用,形成多处海蚀沟与海蚀洞。循着城垛步道前行,可抵眺望平台,右前方一处凸出的海崖,形似
石狮蹲伏,“大狮”之名由此而来;整只狮子由一条条木炭般的玄武岩构成,呈现出粗犷的美感。左前方海上有处火山
角砾岩构成的海蚀平台,平台上有条延伸入海的岩脉,恰似蟠龙盘踞,退潮时尤为明显,而有“龙埕”之称,此乃岩层受压挤而形成弯曲排列的褶皱。大狮右侧的第二个山坳口称为“下巷”,此地有范围颇广的
玄武岩六角形横断面及岩柱纵断面,其中一处高达60公尺的海崖,褶皱形状有如
猪蹄膀,成为一大特色。
牛姆坪
牛姆坪为一U型海岸山谷,海蚀平台发达,有200多个石阶沟通悬崖上下,崖上是辽阔平坦的大草原,夏天适合从事露营活动。在牛姆坪湾内大小不一的海蚀平台中,有块形状酷似
台湾岛,令游人称奇。分叉仔位在牛姆坪右侧,为强烈海蚀作用造成的海蚀柱景观,高约50公尺,兀立海中,与牛姆坪若即若离,两者都是海钓佳地。
顶隙月世界·双心石沪
顶隙是由黄褐色
砂岩、泥岩和
泥灰岩等组成的
沉积岩地区,广阔的地表松软且透水性不佳,在长年
风蚀与雨水冲刷之后,导致部分地区寸草不生,形成月球表层般的
荒漠地形,被称为澎湖的“月世界”。月世界旁有座圆塔造型的“龙凤塔”
泰山石敢当,顶端置有五彩金龙,为七美岛东北角颇为醒目的地标。附近的海边为
玄武岩区,草坡延伸到海崖尽头,崖下就是白浪滔滔的海蚀台,为极佳的海钓场。顶隙港旁有座造型十分优美的“双心石沪”,为七美岛的著名标记;石沪是澎湖传统的捕鱼方法,渔民以海石在近岸处叠起圈堤,
涨潮时海水覆盖,退潮时鱼儿困在里面,渔民即可捞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