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它虽然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在反映生活的方法上与诗近似,但又不象诗那样讲究节奏和声韵,
茅盾的《
白杨礼赞》和
魏巍的《
依依惜别的深情》是我国当代抒情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特点
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①托物抒情;②因事(人)抒情;③借景抒情。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分类
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参游式
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注意: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静赏式
套路模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代表篇目《荷塘月色》
注意: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象征式
套路模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代表篇目是《
白杨礼赞》。
特征:一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
情索式
套路模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代表篇目
朱自清的《春》
特点: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怀念式
套路模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代表篇目郑振铎的《
海燕》
特点: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叙史式
套路模式:一语统篇→分叙史实→抚今抒情。代表篇目《土地》
范文两篇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
徐州市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
浦口区,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
柑橘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
柑橘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本文是一片抒情散文。该抒情散文线索为“背影”。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
豌豆黄。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
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
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本文也是一片抒情散文,线索是“母爱”。
目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
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
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
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
台北市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本文是一片抒情散文。该抒情散文线索为“目送”。
欣赏方法
抓住文章中议论抒情句子
写景抒情类散文常常采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式,或在集中写景之后集中抒情,或在写景之前谈自己的感受。或这三种方式同时使用。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作者抒情的核心也就等同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抓住抒情的句子是读懂这类散文的基础。
在阅读完《
一日的春光》之后,从
中将作者抒情的句子提炼出来,“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
北平市的春天”、“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我们将这些句子连接,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苦苦寻找春天,苦苦等待春天,渐渐产生对春天的怨恨,当看到
断肠花以后,这些怨恨一下子就消失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立刻表现出来。那么文章的主题就从作者抒情的语句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这样讲,写景抒情类散文阅读的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感。
抓住景物的特点
写景抒情散文的文章主体是景物,虽然不是文章的核心,但作者却把大量的笔墨用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上。这些景物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准确把握景物的特点,可以增加对作者抒发情感的理解。把握景物的特点的关键是作者在行文中运用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找准这些词语成为把握景物特点的关键。
我们依然以《
一日的春光》为例具体分析,作者眼里的
木瓜是什么样的:“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玲珑娇艳”、“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我们从这些修饰性词语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进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同时用这些形容词、修饰性词语再次印证我们对文章主题的判断。
关注文章这的他人、他物
写景抒情类散文中的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在文章的开头起到引题、对比、烘托或衬托的作用。用在文章中间部分会起到对比、反衬等作用。无论起到什么作用一定和文章的主体事物及文章的主题紧密相连。
我们来看《
一日的春光》中作者在文章所写的他人、他物:作者写冬天的寒冷是为了衬托自己对春天的期盼,写大觉寺的杏花为了衬托春天的短暂,并为写海棠花做铺垫,与海棠花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作者对海棠花的喜爱。写幼稚园的孩子,也是为了描写作者对春光的喜爱。
从本质上讲,写景抒情类散文中的他人他物实际上在文章结构上所起到的作用和内容上的作用是等同的。也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在另一个高考题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效果。比如2005年
广东省高考试题《壶口的黄河》开头部分,作者就从
太湖等著名景物写起,就是为了突出壶口的黄河更具有中国精神,这个主题。
理顺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线索一般是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把握好文章的线索对我们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非常有好处。将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截断,就可以划分出文章的层次来。对理解文章非常有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的脉络。
《
一日的春光》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作者思想感情变化,作者从盼春、怨春到颂春的感情变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