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门镇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辖镇
边门镇是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东南部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行政区域面积为400.36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143个村民组。该镇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凤城市15公里,丹东市40公里,丹东国际机场63公里,大东港75公里,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边门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当时日军修筑沈丹铁路,于凤凰边门设一面山站。1985年8月,撤乡设镇,成立边门镇;2002年3月,与玉龙镇合并设立边门镇。截至2018年末,边门镇户籍人口有26685人。2011年,边门镇财政总收入6169.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2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88元。2018年,边门镇有工业企业59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7个。该镇年平均气温为8.3度,年均降水量为800—1000mm,年均无霜期为150—155天。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军修筑沈丹铁路,于凤凰边门设一面山站
民国八年(1919年),实行区村制,设凤边门村。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伪满洲国设凤城市高丽门村(乡镇级建制)。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中共凤城县委设边门区,属凤城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国民党军改设高丽门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恢复边门区。
1956年,并区,设边门乡。
1958年9月,撤销边门乡和汤山城乡,设立兆明公社。
1961年7月,以原边门乡行政区划成立边门公社。
1976年,那家、韩家、谢家3个大队划入杨木公社。
1981年,从张家生产大队分出李家沟生产大队。
1983年9月,撤销边门公社,设立边门乡。
1985年8月,撤乡设镇,成立边门镇。
2002年3月,与玉龙镇合并设立边门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边门镇东与振安区汤山城镇东汤镇相连,南与东港市长安镇和红旗镇交界,西与红旗镇和白旗镇接壤,北与凤山街道毗邻,行政区域面积400.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边门镇地处辽东半岛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主要为丘陵,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主要山脉有凤凰山、一面山。境内最高点一面山位于边门街东,主峰海拔322.3米。
气候
边门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3℃,无霜期年平均15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9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
水文
边门镇主要河流有爱河、饮马河、土牛河等18条河流,总长度120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土牛河,长56.2千米。
自然灾害
边门镇主要自然灾害是暴雨。暴雨灾害年均发生2次,最严重的一次暴雨灾害发生在2010年7月20日。
自然资源
境内林业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61097亩,其中水田1050亩,山林面积46.4万亩,其中天然林34.3万亩,人工用材林7.7万亩,森林覆盖率78%,柞蚕场1400把,16.94万亩;木材蓄积量70.8万立方米。境内有饮马河、爱河、土牛河三大主要河流贯穿其中,有代家、赫家两座水库,总库容量294万立方米,另有玉龙水库风景区,水面14.6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86亿立方米。玉龙湖产鲤鱼、鲢鱼、草鱼、团头鲂、花鲫鱼、鳖科、公鱼、马口鱼等十几种,有钓鱼山庄、凤城市素质教育基地和亟待开发建设的西大庙、乌骨城古城遗址、阎生堂纪念馆等多处旅游度假资源。在韩家、那家、兴建等地区还分布储量不等的黄金、硅石、莹石、正长石等矿产资源。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边门镇辖16个行政村:边门、兴建、那家、谢家、建设、张家、卜家、赫家、人和、盛家、大东、明亮、口子里、汤河、东山、金家镇,下设14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边门镇辖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兴民路132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边门镇总人口27061人。总人口中,以满族为主,达19484人,占7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7人。
2017年末,边门镇常住人口为26734人。
截至2018年末,边门镇户籍人口有2668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边门镇财政总收入6169.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2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88元。
2018年,边门镇有工业企业59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7个。
农业
2011年,边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5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8%。
2011年,边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6175亩,产量12975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料作物、烟叶、药材、蔬菜。2011年,油料作物(花生)种植面积345亩,产量28吨;烟叶种植面积1590亩,产量167吨;药材种植面积4245亩;蔬菜种植面积4020亩,产量7906吨。
边门镇农业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粮食生产平稳,商品生产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家,以柞蚕、板栗、中药材、食用菌、畜禽养殖等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逐步形成。镇内民营经济历史悠久,360多户民营企业,门类齐全,其中,以超常规大型齿轮加工、汽车配件、电子仪表元件、土特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完善。
边门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边门镇生猪饲养量20007头,年末存栏15120头;牛饲养量2507头,年末存栏2995头;羊饲养量20760只,年末存栏23040只;家禽饲养量216.9万羽,年末存栏65万羽;其他大牲畜出栏511头,年末存栏2923头。
2011年,边门镇实现渔业总产值288万元。2011年,边门镇有大型农业机械55台。
工业
边门镇形成以机械加工、汽车配件、矿山齿轮、矿产品深加工以及电子仪表元件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边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9.3亿元。2011年,边门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职工574人,实现工业增加值8300万元。
商业外贸
2011年,边门镇出口630万美元,主要产品有增压器、工具把、药材,销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
文化
地名由来
不死鸟边门是清代修筑的柳条边最南端的一个边门,简称凤边门或边门。
交通
边门镇有沈丹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度6千米。有乡级公路4条,总长52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边门镇有幼儿园19所,在园幼儿420人,专任教师27人;小学4所,在校生720人,专任教师121人;初中1所,在校生730人,专任教师77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各级各类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7所,招生2.8万人,在校生2.8万人。2011年,教育经费达1503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4%。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边门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7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7个,演职人员330人;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192场次;文化专业户1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6个,建筑面积485平方米,藏书12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30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5%,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54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明亮村秧歌队、边门村高跷队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满族秧歌、二人转等。2011年末,广播电台有11套广播节目,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840小时。有线电视用户25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5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边门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张。专业卫生人员29人,其中执业医师27人,注册护士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800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641人,参合率96.4%。
社会保障
2011年,边门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23户,人数798人,支出95.8万元,月人均1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0人,支出1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39人,支出31.7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6人次,支出3.4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157人次,支出21.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6万元。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边门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线路单程总长度80千米,投递点16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54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0%。移动电话用户1.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5%;宽带接入用户1100户。
2011年末,边门镇铺设干线水管14.9千米。生活用水9.8万吨,年人均生活用水3.6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40%。排水管道4千米,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供电
2011年末,边门镇有变电站所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1.8万兆伏安。
供热
2011年末,边门镇热水供热管道总长度2.6千米,供热面积6.5万平方千米,供热用户223户,其中工业用户12户,居民用户211户,供热普及率为100%。
燃气
2011年末,边门镇有供气站2个,液化石油气用户约3000户,燃气普及率为28.5%。月液化气平均用量20吨立方米。秸秆气用户570户,燃气普及率28.5%,月平均使用量2.2万立方米。
发展环境
边门镇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小镇,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精心打造,沿铁路、公路各村人们思想活跃,积极从事农业多种经营和开展多种非农产业,腹地各村民风纯朴,依靠森林、耕地、山峦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全镇干部群众团结务实,发展愿望强烈,社会和谐稳定。
基地建设
开发柞蚕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边门镇传统的16万亩、2660把柞蚕场资源,建立起柞蚕生产放养基地和柞蚕加工基地,重新启动玉龙缫丝厂,搞好柞蚕的精细加工,解决就业3000多人,每年边门镇柞蚕收入要达到2000多万元。
巩固板栗坚果基地
五年内,边门镇板栗栽植面积要达到4万亩,实现人均板栗1.5亩,到2010年良种嫁接完成70%以上,板栗总产量达到3500吨。同时要管护好1000亩塔松林,到2010年塔松造林要达到1万亩。要以玉龙坚果手机开发公司为龙头,来增加板栗、坚果的收益。
开展绿色药材基地
结合农村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种植丹参、辽细辛、辽五味天麻等中草药材,到2010年发展到2万亩,平地药材在现有已成规模的基础上,五年内要达到6000亩,理直气壮地打造凤城药材生产基地镇的品牌。
扩大庭院食用菌基地
食用菌在边门镇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要充分利用边门镇现有的林木资源,每年种植滑菇高产栽培50万盘,香菇2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的覆盖面要占农户的四分之一以上。
开创生态养殖基地
到2010年,边门镇黄牛饲养量要达到2.5万头,生猪5万头,绒山羊2.5万只,鸡50万只,家鱼产量550吨,肉类总量达到5000吨。要改进饲养方式,严格对禽畜的检疫免疫工作,避免禽畜的变异病毒对人类的侵害,切实保护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五年内力争建一处肉食牛出口加工企业,建一处肉食鸡深加工企业。
发展创税烟草基地
要以辽东烟叶复烤厂为依托,每年种植烟草3000亩,其中旱烟500亩。推广科技兴烟,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烟叶产量,提供资金技术扶持,提高烤烟质量。
培育高效蔬菜瓜果基地
要以已经建成的绿源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五年内边门镇露天蔬菜面积要达到6000亩,发展有机草莓、冷棚甜瓜等保护地菜果1.5万亩。
社会事业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改善人们生存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所在。边门镇在致力于发展经济、实现财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不断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步伐,具体目标是:完成“一校三路”的新建工作,完善“一院一街”的美化亮化工程,实现“三个村村通”。具体内容是:“一校三路”:“一校”是把中心校改造成寄宿制学校,将中心校附近的人和校、赫家校、卜家村、口子里校、大东校、汤河校等全部合并至中心校。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届时学生总数将达到700名。同时要将人数不超过70人的村小进行分片重组。“三路”是袁谢线大东至谢家段22公里油路铺设工程,镇村配套资金154万元已到位,正在建设中;完成边门镇政府门前广场至古城里一公里路面改造工程,运用市场化方式,以商招商来完成此段路的筹资工作;完成明亮至东山段18.5公里黑色路面铺设工程,受益村通过整合资源、出租房屋、出售集体林等多种途径筹集配套资金,将其装入村村通盘子,确保按期完成。“一院一街”:“一院”,要重视敬老院建设,加大对敬老院投入,拓宽服务领域,除正常行使敬老功能外,要逐步向托老方向转变,以此来增加敬老院自身收入。要通过镇财政的投入和敬老院本身的收入,将镇敬老院建设成环境优雅、修身养性、花园式的敬老院;“一街”,集镇内共2公里油路铺设改造完成后,镇政府要规范对街道的管理,明确专人负责街道卫生,安装路灯150盏,建设商贸小区4000平方米,引进绿化树种对集镇内街道进行美化亮化。“三个村村通”: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话。
旅游
凤城市玉龙湖钓鱼山庄,是利用边门镇和辽东地区最大的土门水库的山水自然景观优势,依据辽宁省园林规划院制定的总体规划而建。玉龙湖水域约占15000亩以上,自然水面横卧凤城市辖的红旗镇、蓝旗镇和边门镇三地界,是辽东地区一个较大的自然湖,这里湖水湛绿,无污染源,水最深处可达59.8米,湖面上水鸡、水鸭等十几种水鸥争帆,湖里有鲢、锂、桂、武昌、鳝、、鲫、鳖科抱卵蟹近百种,供游人品尝、观赏和垂钓。在这里建水上乐园得天独厚、如鱼得水。湖的四周有林地8万多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这里林木茂盛葱郁,有獐、狍、兔、环颈雉松鼠鸡等几十种山禽野兽繁衍生息,在这里建大型狩猎场,甚称黄金宝地。这里群山环绕,灌木丛生葳依山傍水的峰恋突兀峻峭,使有盛名之称的“太乙峰”、“菩萨峰”和“紫阳峰”可与凤凰山相媲美,在这里开发森林旅游观光,前景广阔。湖的周围原有5座古庙,其中位于湖中央北面山的西大庙(即显应宫)原建筑规模大于凤凰山三官庙,虽屡遭破坏,现遗址清晰可见,开发和重建西大庙重塑西大庙金身和重见西大庙灵光,必给后人留下百年佳话。玉龙湖钓鱼山庄,地处丹东市凤城市东港市中国少年铁血军,距丹东市、凤城市、东港市都不足50公里,距沈丹公路、沈丹铁路沈丹高速公路均为20公里,东边线公路直通山庄,每天丹东、凤城、东港往返和过往客车13个班次,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的理想之地。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6-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业外贸
文化
地名由来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燃气
发展环境
基地建设
社会事业
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