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
长走廊串连着多个单间的建筑
筒子楼,别名赫鲁晓夫楼,是一种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的内廊式住宅,每个单间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因状似长筒而得名。
苏联的住房改革,源自战后重建的迫切需求,由赫鲁晓夫倡议,苏联于1949年开始用预制板建造住房。1957年7月31日,苏联政府通过了建设大众标准住房的决议,并将这一实践推向全国。苏联公民从板棚搬到了筒子楼里。在中国七八十年代,人口迅速膨胀,各大企事业单位建筒子楼成风,很快覆盖了全国城市。到2000年以后,人们走出筒子楼,搬进单元房。
“筒子楼”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形式、三段式的立面形态和红砖红瓦的外观装饰。中国的“筒子楼”仅局部采用装配式构件,大多为砖混建造方式。主要由学生宿舍、办公室、单身宿舍改建。
简介
“简子楼”的建造借鉴了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公有住房的建筑样式,因而又称为“赫鲁晓夫楼"。在“简子楼”的设计中,每一层都有一条长长的楼道走廊,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简子楼”。居住在简子楼里的住户,通常一层会共用一个洗漱间、男女各一个卫生间、多户合用一个厨房。因此住户往往会在门口搭建简易厨房,或堆放蜂窝煤、液化罐等生活用品。到了特定的时间,公共厨房、公共卫生间、公共洗漱间全都需要排队。
历史沿革
苏联
苏联的住房改革,源自战后重建的迫切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苏联境内的1700多个城市和乡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超过600万栋房屋被毁掉,2500多万居民失去了居所。而事实上,住房问题并不是战争以后才出现的。即便是在二战尚未打响的和平年代,苏联公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才7平方米。
尽管战后政府和个人都曾建造了大量的住所,但对于整个国家的无房户来说,相当于杯水车薪。怎样快速而廉价地建造大量住宅,是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他执政期间面临的重大考验。他回想起自己在乌克兰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工作时的经验,那时他曾鼓励地方政府修建经济实用的简易住房。于是,由他倡议,苏联于1949年开始用预制板建造住房。8年之后,也即1957年7月31日,苏联政府通过了建设大众标准住房的决议,并将这一实践推向全国。
苏联公民从拥挤的公共住房和潮湿的板棚里,搬到了崭新但无任何多余装饰的“筒子楼”里。这种住房因其独特的时代色彩,还获得了一个带有戏谑性的名称:“赫鲁晓夫楼。”苏联最初建造“筒子楼”时,只是将这些房子视为过渡时期的暂时居所,按照规划师一开始的设想,标准的五层住房使用的时间应当不超过25年。但今天来看,一部分住房已经使用了60年甚至更久。
中国
20世纪70年代,我国正处于经济欠发达时期,而城镇化初期又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企事业单位急需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解决该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于是,当时与苏联交好的我国将目光投向了简单实用的苏式住宅,便产生了受苏联建筑影响但又保留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筒子楼”。
中国计划经济和城镇化起始时期主流的经济组织形式为国有企业,大量的厂矿以及学校等企事业单位都需要集体宿舍。单位职工主要由三类人群组成:第一类是中、大专或者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城市工作的农村青年;第二类是从农村招到城市工厂成为工人的单位职工;第三类是城市户口,但已结婚,需要和父母分开居住的年轻人。从农村流入的大量人口和城市里需要脱离父母居住的年轻人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都迫切地需要住房。 “筒子楼”以小单间为主的建筑形式,既满足了私密性,又兼顾了经济性,完美地契合了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住宿需求。
1997年春节前夕,国务院副总理来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专门考察了青年教师的居住状况,仔细看了青年教师的住房以及公共的厨房 和卫生间,并同青年教师进行了交谈。当场决定,由两校在最短的时间内各对一栋 筒子楼进行改造试点。1997年底,改造试 点工程有了成就。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在全国中央部委所属300 多所院校中普遍进行筒子楼的改造试点。
1998年7月,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明确提出“搞好筒子楼改造,是党中央 、国务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上个世纪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买房”和“房贷”一说,住房子靠单位分配。七八十年代,人口迅速膨胀,各大企事业单位建筒子楼成风,很快覆盖了全国城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多次开会表示决不让筒子楼带入21世纪。国务院决定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1998年和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三批共下达筒子楼改造计划1826 栋、359万平方米。到1999年底,筒子楼改造实际完成建设面积404万平方米, 超出计划45万平方米。此外,有些部委所属高校还利用筒子楼改造的契机,结 合统筹解决教职工住房,自筹资金计划外扩大改造校内其它宿舍46万平方米。
到2000年以后,筒子楼几乎成了不合时宜的低端代表,人们纷纷为“走出筒子楼”而奔走奋斗,迫不及待地搬进单元房。筒子楼的岁月成了上个世纪的回忆。
结构特点
“筒子楼”以小单间为主的建筑形式既满足了私密性,又兼顾了经济性,完美地契合了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住宿需求。“筒子楼”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形式、三段式的立面形态和红砖红瓦的外观装饰。中国的“筒子楼”仅局部采用装配式构件,大多为砖混建造方式。
内廊式平面布局形式总体布局紧凑,为一条走廊串联两排房间,建筑的楼梯和卫生问等公共空间集中布置在楼栋中间,两侧为单元化布置的单间。外廊式平面布局形式整体布局合理,呈单元对称形式。普遍布局方式为一条走廊串联一排房间,建筑的楼梯和卫生间等。公共空间集中布置在楼栋中间。双廊式平面布局形式较为少见,普遍布局方式为外侧两条走廊串联两排房间,楼梯分布在中间,不设厨房。
四大类型
1、学生宿舍改建: 房间高,便于放置上下铺。
2、苏联专家建: 前苏联专家按照一户分为卧室、厨房、客厅的苏式格局建设,但被分为三家合住,共用厨房、厕所。
3、办公室改建:大多有取暖设备,条件相对较好。
4、单身宿舍改建。
发展现状
2023年,北京46年的筒子楼原址重建,90户居民出资参建创城市更新模式。传统的筒子楼大部分已在城市开发中被拆除,少数遗留下来的随着时间老化,筒子楼成了付不起租金的外来打工者住的地方。
2023年6月30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启动宜昌基地筒子楼解危安置工作。此次筒子楼解危安置工作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公司宜昌基地数十年的“公房私住”问题,全面改善职工群众居住条件。
海棠溪筒子楼成了网红打卡地和剧组拍摄地。来拍摄的剧组越来越多,筒子楼公共资金也越来越多,居民们的需求得到解决,筒子楼没有纠结于矛盾与问题之中,在流量现状中寻求发展机遇。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沿革
苏联
中国
结构特点
四大类型
发展现状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