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良,男,1963年生,
河北省定必县人。曾经在
河北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获
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
安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浙江省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特邀理事,
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理事。独著、合著与主编《中华野史·辽夏金元卷》等著作30部,发表《宗法制度与宋代社会》、《岳家军群体人物研究》(与张秀平合作)、《从宋代义理史学到清代实证史学的转变》等论文120余篇。
《南宋史学史》主要内容:中国史官制度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国家产生之前的氏族社会。“史”字的古义,就是指史官。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甲骨文、金文中出现的“作册”、“史”、“内史”等史官名称,就肩负着记事的职能。《
周官》和《
礼记》记载夏、商、周三代设置的史官有“
太史姓”、“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迄今可以证实者有“太史”、“内史”、“左史”。据
王国维等考证,三代时期政史不分,六卿联事,史官既掌宣王命、处理政务,又兼司册书、记录时政。
春秋、
战国至秦、汉时期,史官逐步从政事中分离出来,成为非世袭的专门职业。魏、晋以降,国家设专门修史机构,史官负责撰修史书,虽名称各异,但历代因之,直至民国而结束。其中两宋的史官制度最为繁复和完备,而史官地位之尊崇、待遇之优厚,也为历代封建皇朝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