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退缩症是一种社交障碍,尤其在青少年中发生较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交退缩。社交退缩症的具体表现是:个体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和受抑制、避免与他人接触的倾向。
社交退缩症,也叫
社交恐惧症,在心理障碍分类上的正式用语是社交敏感性障碍,是一种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和受压抑、避免与他人接触的倾向,总体上属于内向性的偏差行为。
社交退缩症是一种心理问题,跟性格的内向、外向甚至没有关系。由社交退缩症所引起的不愿意与人交往只是表象,这类人的内心是非常愿意与人交往的,只是害怕不被接纳、不被信任、不被认可,而不敢与人交往,同时,他们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在与人相处时,经常会引起与他人相互之间不愉快的情绪,因而,影响人际交往效果。
社交退缩症学生表现得很羞怯,经常以一种过度的敏感迅速逃避可能接触的人际情境,以免自己受到任何潜在的批评和由此造成的屈辱和不安。他们恐惧面对社交情境,恐惧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恐惧被人拒绝、受人冷落,恐惧亲密的接触。
社交退缩症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也有遗传与体质上的原因。社交退缩儿童比较温顺、胆小,对新事物缺乏探索精神。早期没有形成
安全型依恋,对日后的人际交往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孩子或体弱多病,或有某些缺陷障碍,缺乏自信,不敢与人交往,从而失去社交技能练习的机会,恶性循环,导致退缩。
父母离异,家庭稳定性下降,人际氛围紧张;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拒绝、限制多,期望要求高;或者对子女过分保护与放纵,使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不被同伴接受,容易体验挫折;父母本身社交接触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交往机会等,都与儿童社交退缩的形成发展有关。孩子入学后,教师的否定评价、公开的申斥和羞辱、连续的惩罚,损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也会增强儿童的社交退缩倾向。
社交退缩症给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难于结交新朋友,无法与人共享亲密与关怀;难于与人作有效的沟通,因而妨碍自己意见的表达与自身权益的维护;容易引起他人的误会,妨碍他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估,因为社交退缩学生总是给人一个不友善、不信任、不坦诚、缺少热情的印象,使得他人很难了解他的真实能力;由此又形成或加强了自己的沮丧、孤僻、自卑的个性。
社交退缩症是
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目前国内对于神经官能症治疗主要是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两种,其中西药治疗是通过镇静安神,抑制神经的兴奋程度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而中药治疗则是通过中医辩证,整体来调节身体内阴阳平衡,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目前效果最好的有百合清脑。静神汤等有很好的疗效。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给患者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机会,帮助他从社交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其自尊和自信可以逐渐形成,家长也要多给孩子鼓励,肯定孩子的行为,使之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