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区
湖南省衡阳市辖区
蒸湘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衡阳市下辖区,位于衡阳盆地中央,衡阳市城区西部,东起蒸湘南北路,与雁峰区、石鼓区接壤,南邻雁峰区,西界衡阳县、衡南县,北临蒸水与石鼓区隔河相望,总面积110.52平方千米。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2022年,蒸湘区常住人口为47.49万人。
1980年,衡阳市撤销市革命委员会农村办公室,设立郊区。2001年,撤销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成立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蒸湘区下辖雨母山呆鹰岭镇2个镇,蒸湘、红湘、联合、华兴(高新区托管)4个街道。
蒸湘区是衡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3.8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36.7:62.2。而且蒸湘区还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县市区”“落实开放崛起等政策措施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等130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湘江流经衡阳北,与蒸水汇合,蒸水河贯穿蒸湘区全境,“蒸湘”由此而得名。蒸湘区区人民政府驻船山路
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34号):撤销衡阳市市江东区、雁峰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蒸湘区辖原城北区的蒸湘街道,原城南区的联合街道和原郊区的西湖乡(不含五一、建设、友爱、江霞4个村)、湘江乡的杨柳村、岳屏镇乡的联合、岳屏、北塘3个村以及衡南县的雨母山乡、衡阳县呆鹰岭镇。区人民政府驻船山路。
2004年,蒸湘区辖4个街道、1个镇、2个乡。 蒸湘街道辖红湖、温家台、莲花、大元头、阳辉桥、太平小区一、太平小区二7个社区。 红湘街道辖学院路、联合新村、冶金、石坳、吉祥、红湖塘、南华、衡祁8个社区和联合村委会。 华兴街道辖紫金路、紫银路、银光路3个社区和长胜、光辉、华兴、互助、金星、里、农场、新桥8个村委会。 联合街道辖莲子塘、意兴、西站、洪家湾、幸福路、大粟新村、风口、南三角线8个社区和岳屏、北塘、杨柳3个村委会。 呆鹰岭镇辖新阳社区和高阳、松陂、振兴、中心、新平、鸡市、同康、溪田、高岭、新民、中平、堰头、土桥13个村委会。 长湖乡辖立新一、立新二、廖家湾乡、衡邵4个社区和立新、大立、松亭、长湖4个村委会。 雨母山乡辖二塘、新中、竹雅、黄花、群胜、东阳、雨母、灵山、群益、梓木、松柏、联胜、湘桂13个村委会。(根据《湖南省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2004年》整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蒸湘区常住总人口298686人,其中,蒸湘街道40531人,红湘街道76982人,华兴街道62028人,联合街道42196人,呆鹰岭镇27810人,长湖乡30817人,雨母山乡18322人。
2015年,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17号)批复同意撤销雨母山乡设立雨母山镇。11月18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33号)批复同意:长湖乡、蒸湘街道合并设立蒸湘街道。调整后,全区辖4个街道、2个镇:蒸湘街道、红湘街道、华兴街道、联合街道、呆鹰岭镇、雨母山镇。总面积108.44平方千米,总人口30.23万人。区政府驻蒸湘街道
2020年,总面积88.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7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蒸湘区位于东经112.477341°~112.60437°,北纬26.804461°~26.957574°,地处衡阳市城区西部,全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蒸湘区处于中南地区凹形面轴带部分,周围环绕着古老宕层形成的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内镶大面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构成典型的盆地形势。
水文
蒸水属于湘江一级支流,贯穿蒸湘区全境,在城区石鼓公园处汇入湘江,流程全长194公里。
气候
蒸湘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足。春秋季较为凉爽舒适,春季更加湿润。冬季冷凉微潮,偶有低温雨雪天气。夏季极为炎热,较为潮湿。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均降水量约1352毫米。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截至2011年10月,蒸湘区雨母山林中野生动物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鳞甲目、麝、虎蚊蛙、白颈长尾雉白鹇、猛禽类等10余种。一般野生动物有花母鸡野鸭、野猪、野兔、豪猪山雀科、斑鸠、白鹭、蛇、蛙等30余种,且数量众多。
植物资源
截至2011年10月,蒸湘区雨母山有植物53科246种,有林面积12736亩,以杉木松树香樟木、木继树、檫树槭属、竹为主要乔木树种;灌木主要有油茶树、桔树、大树杜鹃、金婴子树、梅树等。保存完整的天然森林群落有:帝喾祠周围106亩天然香樟林群落、山西南320亩天然木继木林群落。天然林、人工林,针叶林、阔叶林互相交错。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11月,蒸湘区辖2乡:长湖乡、雨母山乡,1镇:呆鹰岭镇,4街道:蒸湘街道、红湘街道、联合街道、华兴街道,42个行政村,31个社区。
2015年,蒸湘区乡镇区划调整,将长湖乡、蒸湘街道合并设立蒸湘街道。调整后,蒸湘区共减少1个乡级建制,现辖2个镇,4个街道。总面积108.44平方千米,总人口30.23万人,区人民政府驻蒸湘街道(原区人民政府驻地)。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蒸湘区全区户籍总人口24.37万人,比年初增加0.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156人,人口出生率为11.44‰,比2012年上升2.14‰;死亡人口1029人,死亡率为5.46‰,比2012年上升1.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8‰。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7.7:100。2013年末,常住总人口30.23万人,比2012年增加0.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41万人,乡村人口2.82万人,城镇化率为90.68%。截至2022年,蒸湘区常住人口47.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14万人,农村人口4.35万人。
2022年,蒸湘区出生人口1358人,人口出生率为6.70‰,比上年下降0.2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061人,死亡率为5.24‰,比上年上升2.5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8.33:100。年末常住总人口47.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14万人,农村人口4.35万人,城镇化率为90.8%。
民族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蒸湘区主要有瑶族土家族苗族壮族回族五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3066人。
政治
中共蒸湘区委书记:曾梦龙
经济
蒸湘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严竣的经济形势,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四个领先”战略,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本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不含衡阳市高新区,下同)193.94亿元,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6.72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82.32亿元,增长12.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39.9%和59.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3.5和5.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66662元,增长6.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6%。
2021年,蒸湘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3亿元。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7.86亿元,增长3.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3.8%。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08千公顷,下降2.5%,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9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07千公顷,下降2.3%;油料种植面积0.4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3千公顷,增长7.0%;蔬菜种植面积1.6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3千公顷,增长1.9%。
全年粮食总产量18090吨,比上年减少251吨,下降1.4%,其中稻谷产量17646吨,比上年减少234吨,下降1.3%。油料总产量724吨,比上年增加28吨,增长4.0%;蔬菜总产量55013吨,比上年增加101吨,增长0.2%。
全年出栏生猪8.70万头,比上年减少0.49万头,下降5.3%;年末生猪存栏4.46万头,比年初减少0.07万头,下降1.5%。出笼家禽58万羽,比上年减少1.9万羽,下降3.2%。全年禽蛋产量775吨,比上年增加20吨,增长2.5%。
全年水产品产量3445吨,比上年增加67吨,增长2.0%。
全年共有2040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呆鹰岭镇高碧村和雨母山镇临江村等2个省级贫困村实现摘帽,全区贫困人口脱贫率达到100%。
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蒸湘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4.87亿元,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按行业类型分,采矿业实现增加值0.14亿元,增长1.0%;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9.01亿元,增长1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5.72亿元,增长0.8%。
2022年,蒸湘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1亿元,增长92.8%。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0.24亿元,下降4.0%;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0.14亿元,增长1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7.72亿元,增长102.1%;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利润0.05亿元,增长171.4%;医药制品业实现利润0.04亿元,增长300%。按注册类型分,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8.05亿元,增长9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24亿元,下降4.0%;集体企业实现利润0.01亿元,增长150%;国有企业实现利润0.02亿元。
2022年,蒸湘区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64亿元,增长2.0%;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6家,实现总产值70.42亿元,增长5.6%。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5.67亿元,增长4.1%。其中城镇5000万元以上(含)项目完成投资18.86亿元,下降76.6%;城镇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145.92亿元,增长84.8%;房地产开发投资20.89亿元,增长1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47亿元,增长492.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3.82亿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6.38亿元,下降23.0%。在投资中,产业投资完成76.82亿元,占投资的比重达到41.4%。
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其中住宅投资14.5亿元,增长18.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2.9万平方米,增长9.3%。
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18亿元,增长12.1%。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9.31亿元,增长1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7亿元,增长11.3%。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1.79亿元,增长8.9%;零售业零售额72.88亿元,增长12.7%;住宿业零售额13.93亿元,增长12.4%;餐饮业零售额8.57亿元,增长11.1%。
全年进出口总额2199万美元,下降60.1%;其中出口2199万美元,下降52.8%。
全年审批外资项目4个,比上年增加3个,增长30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454万美元,增长13.5%。实际引进境内省外项目6个,比上年减少14个,下降70%;到位资金20.94亿元,增长15.2%。
财政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3亿元,按市财政局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1.29亿元,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18.7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6.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35亿元,增长44.0%。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0亿元,增长32.2%。其中用于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7.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6%。
2022年末,蒸湘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2亿元,同口径增长9.7%,其中税收收入2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5.6%。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亿元,增长8.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55亿元,增长7.8%。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9.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4%。
文化
地方特产
鱼咬羊古有“羊方藏鱼”,今有鱼腹装羊,夏日吃“伏羊”传统代表作。
彭玉麟鱼据传湘军统帅曾国藩用于士兵祛风湿、消水肿的一道名菜。
交通
蒸湘区境内湘桂铁路、湘桂高铁、怀衡铁路322国道、S315省道、西外环线、泉南高速公路连接线纵横交错,岳临高速、衡邵高速贯通其中,湘江支流蒸水四季通航,城区主干道解放大道、华新大道、船山大道、衡州大道、蔡伦大道、立新大道使城区舒筋展骨、物流畅通。中心汽车站、衡阳华新汽车站、西定湖货运站、火车站西站坐落境内。
社会
综述
继续保持“湖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县市区”殊荣。
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10项重点民生实事建设项目,涉及扶贫、安全饮水、就业、住房、卫生、养老、残疾人权益、治安、法律援助等方面,各级共投入资金1.77亿元。其中农村自来水建设、新增城镇就业、城市棚户区改造、帮助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新增养老服务床位、法律援助等6项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
年末拥有文化事业机构8个,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其他6个。
年末拥有普通初中5所,小学27所,幼儿园96所。
年末拥有体育场馆186个,其中体育馆17个,游泳池10个,运动场39个,各种训练房20个。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08个,床位4632张,从业人员492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45人,执业护士1997人。
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6.83万人,比年初增加0.9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565人,人口出生率为13.28‰,比上年上升1.5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79人,死亡率为5.07‰,比上年下降1.2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1‰。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8.71:100。年末常住总人口31.48万人,比年初增加0.49万人,增长1.6%;其中城镇人口28.77万人,农村人口2.71万人,城镇化率为91.39%,比上年提高了0.49个百分点。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2元,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16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37元,增长8.6%。年末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82平方米。
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3起,死亡4人,受伤1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8.2%、上升100%、下降16.2%。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2人,比上年上升87.5%。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蒸湘统计年鉴-2017》为准。
2.蒸湘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中除人均GDP、全面小康、卫生、户籍总人口、常住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和安全生产数据外,其余均不含华兴街道(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据。
旅游
综述
全年共接待游客45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58亿元,分别增长88%和76%。雨母山景区启动了发展规划编制、景观大道建设和雁雨寺扩建,完成了游客服务中心装修和停车场、旅游公厕、游步道建设,成功创建3A级景区。
景点
雨母山
原名永华山云雾山,因地形影响,易起云成雾,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清雍正年间,执政衡州府的朱道台因久旱不雨,百姓遭灾,便慕名来雨母山赤松子坛祈雨。主要景点有仙人洞、木鱼岭、黑龙潭、井吉泉、大肚岭、狐仙洞、竹鸡坡、美女峰、寨王岭、玉龙皂、飞来石、雁雨寺、船塘湾、帝祠、石狮子、赤松子坛。
帝喾祠
帝喾祠位于雨母山飞来石峰之下,石狮垅皂坳正上方。据《生书纪年》载:“古有术器作乱,辛侯(帝喾)遂之于衡来雨母山,斩其首。”后舜帝南巡,于此地建祠祀之。公元1993年秋,当地人民集资复帝喾祠时,清基挖土掘出古铜币4000余枚,均为唐宋时期的钱币,由此推断,帝喾祠当建于唐宋或唐宋之前。
帝喾祠为国内唯一的一处祭祀帝喾之处,(据传:帝喾为三皇五帝之一,三皇一帝炎黄帝、项、帝喾、唐尧、虞帝)帝喾祠始建于大舜之时,历经兴衰,有史记载的比较大的重新修葺的活动有两次,一是明工部侍郎王诏的祈祠修葺,二是1993年当地群众集资重建毁于1944年抗日战争的帝喾祠。
寨王岭
寨王岭是雨母山南面一个孤央,三面临水,北面连接雨母山。传说隋唐时期,从这里起到四处蛾眉山止,共有四十八个绿林营寨,此为第一寨。又传几百年前,附近竹雅桥出了个叫华余琪的人,依仗自然财势,招兵买马,起兵反朝,在雨母山安营扎寨,后来在攻打衡阳的战斗中失败身死,其坐骑白马不知去向。因为有绿林豪杰在雨母山出没,因而,至今雨母山范围有败阵地、落马桥等地名,有“白马夜巡雨母山”的民间传说。
寨王玲孤峰伸向红旗水库,山势奇特,东面有船塘湾、唐公土皂,西边有九龙冲,南面是红旗湖水库,是山清水秀,环境清幽之处。
代表人物
廖魁元,男,1919年生。衡阳市人,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在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时,任野战医院中校院长。
康利华,女,1924年生,云南富民人。国民革命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200师野战医院护士。参加第2次入缅甸作战。1949年10月后,康利华与丈夫廖魁元都在衡阳市第一医院工作。卒于2006年1月。
获得荣誉
2020年2月,在“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榜单中,蒸湘区排名第71位。
参考资料
..2024-03-11
蒸湘区简介.蒸湘区人民政府.2024-03-11
..2024-03-11
曾梦龙任中共蒸湘区委书记.蒸湘新闻网 蒸湘区融媒体中心.2022-04-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水文
气候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植物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政治
经济
综合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
内、外贸易
财政
文化
地方特产
交通
社会
综述
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
人口和人民生活
安全生产
旅游
综述
景点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