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地处
亚热带,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360亿m3,仅次于
长江,居
中原地区第二位。
规划简介
珠江由
西江、
北江、
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分布于中国的
云南省、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湖南省、
江西省六个省(自治区)及
越南的东北部。珠江的主流是西江,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的
马雄山,在广东省
珠海市的磨刀门注入
南海,全长2214km。全流域面积45.37万km2,其中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km2(见图)。流域概况
珠江地处
亚热带,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360亿m3,仅次于
长江,居
中原地区第二位。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477mm。汛期降水强度大,汇流速度快,容易形成峰高量大历时长的流域性洪水,对经济发达的珠江下游及三角洲造成严重威胁。枯水期也会连续三个月无雨或少雨,造成春旱或秋旱。
珠江自
云贵高原至
南海之滨,干流总落差2136m,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3348万kW,主要集中在西江
南盘江下游和
红水河及
黔江区河段,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512万kW,是中国水电开发建设基地之一。
珠江属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仅约 0.25kg/m3。河道水量丰沛,比较稳定,有良好的通航条件。
西江干流贯通滇、黔、桂、粤四省、自治区,是流域东西方向的水上运输大动脉。已沟通的
南宁市至
广州市航道是流域水运的主要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纵横交错,可通过八个口门出海。珠江水运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广州、南宁、
柳州市、
梧州市、
江门市等大中城市港口均沿主要水运干线分布,有利于发展
航运。
珠江流域在中国境内有耕地7200万亩,1985年人口约7700万人,平均每人只有耕地约0.9亩,人多地少。但水量、日照、积温等条件得天独厚,是
中原地区重要的水稻、
蔗糖产区,
亚热带和热带作物栽培区。沿海有大量的滩涂资源。各地矿产资源品类多,储量大。著名的有:云南个旧锡矿、贵州
六盘水市煤矿、广西平果铝矿、
云浮市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等。珠江口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广州市、
南宁市等大中城市和
深圳市、
珠海市的工业也有较好基础。
治理成就
珠江流域水利建设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见珠江水利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兴建了大批
水利工程,截至1987年已建成水库8817座,总库容473亿m3,其中大型水库33座,库容309亿m3;培修堤防5600km;建成有效灌溉面积4269万亩;治理珠江三角洲和
西江、
浔江沿岸涝区807万亩;建成大化、
新丰江、西津等水电站,总计装机427万kW;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万km2;改善通航河道79条。这些工程,减轻了一般年份的水旱灾害,开发了水电,发展了
航运,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流域各省的经济建设。
存在问题
目前西江和
北江还没有控制洪水的骨干水库,中下游堤防防洪标准尚低,
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等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仍受大洪水的严重威胁,若重现1915年特大洪水(相当西江和北江同时发生200年一遇洪水),将造成巨大损失。流域内水电开发程度低,许多水库电站调节库容小,保证出力低,枯水期供电紧张,
华南地区,尤其
广东省严重缺电。珠江水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多数航道未经整治,尤其云、贵通往两广的水运尚未沟通,束缚着经济的发展。流域内农田灌溉、治涝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标准也偏低,不少河流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城乡与工业用水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珠江河口日益淤积,不断延伸,影响泄洪排涝,有待加速整治,口外连片滩涂也需合理开发利用。
规划
从1980年起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区)和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在以往多次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重点研究了防洪治涝、
水力发电、发展
航运、河口整治、灌溉供水等问题,并于1986年提出了《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防洪除涝
采用以泄为主,泄蓄兼施的方针,堤库结合,全面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加高加固现有堤防,结合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兴建北江飞来峡水库、
红水河龙滩水库、黔江大藤峡水库、右江百色水库和江老口水库。堤库结合,可使一般堤防能防御30年一遇到50年一遇洪水,重点堤防能防御100年一遇洪水,保卫
广州市的北江大堤能防御300~500年一遇洪水和曾发生过的1915年洪水。治涝规划的重点是珠江三角洲和
浔江、
西江三个易涝区。通过整治堤内排水系统,修建水闸,增加电排站装机,扩大治涝面积,提高治涝标准。
水力发电
在主要干支流上选择综合利用效益大,发电条件好,淹没和移民少的梯级水电站,优先加以开发。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型水电站,并研究提高现有水电站出力和综合效益。规划在
珠江主要干支流上布置梯级电站,可开发装机容量1865万kW,年均发电量940亿kW·h。其中
南盘江天生桥一级水电站、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
岩滩水电站、黔江
大藤峡水电站等宜集中力量进行连续开发。
发展航运
选择主要干支流和出海水道,分期逐步建设航道。
南宁市至
广州市航道按全线通航1000t级的标准首先实施。南盘江、
北盘江和红水河的航道近期采取局部整治及结合电站建设设置过船设施,分段按100~250t级标准通航;远景结合水电梯级的全面开发,实现全线渠化,通航提高至500t级。
右江、
柳江以及
北江干流,结合梯级开发,可分别提高通航标准至100~300t级。珠江三角洲航道整治的重点是提高出海主要水道的通航标准,一般达500~1000t级。广州至
黄埔区通航5000t级,黄埔出海水道通航20000~25000t级。为沟通
长江和
珠江两大流域的水运,远景设想开辟粤赣运河和
灵渠。
河口整治
本着有利于泄洪纳潮、改善和发展
航运、开发滩涂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重点整治
广州市至虎门水道岸线;整治磨刀门水道及伶仃洋水道,开发磨刀门海区和伶仃洋东西两侧滩涂,利用濒临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的有利条件,建立农工商生产基地与外贸基地,伶仃洋东侧滩涂还可结合南海石油基地以及
深圳市的发展要求,以工业用地和海港用地为主进行开发。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滩涂,也结合河口治理,逐步开发利用。
灌溉和供水
流域内山地丘陵范围广,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中小型工程措施,继续发展农田灌溉。城市供水重点是解决广州、深圳、
珠海市和沿江、沿海一些城市的用水需要,并满足香港、澳门供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