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天蛾
昆虫纲动物
天蛾科(Deilephila elpenor),鳞翅目天蛾科的一种蛾类,俗称大象天蛾,因幼虫类似大象鼻子的外形而得名。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3~40mm,翅展55~70mm。体、翅以红色为主,有红绿色闪光,头部两侧及背部有两条纵行的红色带;腹部背线红色,两侧黄绿色,外侧红色;腹部第一节两侧有黑斑。前翅基部黑色,前缘及外横线、亚外缘线、外缘及缘毛都为栗色,外横线近顶角处较细,愈向后缘愈粗;中室有一白色小点;后翅红色,靠近基半部黑色;翅反面色较鲜艳,前缘黄色。
圆形、粉红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75~80mm;头和前胸小,后胸膨大,体上密布网纹;胸部淡褐色,鳞片状,胸足黄褐色。第一至二腹节背面有一对深褐色眼状纹,纹中间有月牙形的淡褐色斑,斑周围白色;各腹节背面有浅色横线,体侧有浅色斜线;尾角黑褐色,腹部腹面黑褐色。
纺锤形,长42~45mm,灰褐色,有暗褐色斑。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以蛹在浅土层中过冬。成虫有趋光性,白天躲在树冠阴处和建筑物等处,傍晚出来活动,交尾、产卵。卵产在寄主花卉的嫩梢及叶片端部。卵期约8天。幼虫昼伏夜出,以清晨危害严重。6~9月均有幼虫危害。10月老熟幼虫入土,用丝与土粒粘成粗茧,在其内化蛹越冬。其危害状与芋双线天蛾相同。
主要危害
幼虫危害茜草科凤仙科、金银花柳叶菜葡萄爬山虎、地锦及多种草花。
视觉能力
大象天蛾科具有非常敏感的眼睛,使它们能够在夜间看到颜色。研究分析了大象天蛾的暗适应眼睛,并发现了三种最大波长分别为345纳米、440纳米和520纳米的视觉色素。这些值分别对应紫外线、蓝光和绿光波长。大多数脊椎动物,如人类,在昏暗的光线条件下失去了眼睛中存在的三种类型的光感受器的使用能力。然而,大象天蛾在各种光线条件下仍然保持着这三种类型的光感受器的功能,使其能够具有暗适应的色彩视觉能力。这种物种是动物中首次记录到的夜间看到颜色的例子。通常,增加颜色敏感度会导致空间分辨率的降低。然而,尽管其视力非常敏感,但该蛾类的空间分辨率也是合理的。这种夜间色彩视觉对于该蛾类的采食模式是必要的。大象天蛾在夜间最黑暗的时候采食,并且悬停在花朵上吸食花蜜,而不是停留在花朵上。找到正确的花朵并在其上悬停都是视觉上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防治方法
(1)秋后至早春耕翻土壤,以消灭越冬蛹。
(2)捕杀幼虫,黑光灯诱杀成虫。
(3)幼虫为害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或50%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25%喹硫磷或50%混灭威或50%杀螟松或50%磷胺1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菊马乳油、20%氯马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功夫或10%天王星乳油3000~3500倍液。
参考资料
红天蛾.中国园林网.2013-04-1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主要危害
视觉能力
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