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尚贤
中国教育家
沈尚贤(1909-1993),嘉兴市人。从事自动控制与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学养深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威望,是我国自动控制与电子工程领域的奠基者。沈尚贤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
学术历程
193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同年留学德国,在柏林高等工业学校进修。在留学德国期间,他渴望振兴中华,发展民族工业,提出“德国有维尔纳·冯·西门子,我们要办中原地区的东门子”的宏伟设想。1934年回国后投身祖国高等教育,年仅30岁担任教授,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浙江大学任教,是我国抗战内迁时的早期知名教授。1946加入九三学社,并任交通大学教授,讲授“应用电子学”、“无线电试验”等课程。
1952年他主持筹办“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任教研室主任,并与苏联专家组织培养研究生,迈出了解放后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1956年,曾参与起草了我国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参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筹建工作。1958年,响应国家的号召,与张鸿陈大燮钟兆琳赵富鑫、周惠久等交通大学许多知名教授一起,举家随交通大学校西迁,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部工科电工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第四至六届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陕西省委第四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学人副理事长。主编有《工业电子学》、《模拟电子学》,著有《电子技术导论》等。
教书育人
沈尚贤先生一直以孜孜不倦的热情投身于祖国的高教事业。1952年主持筹办“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并迈出解放后交大研究生教育第一步。1956年,参与起草我国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参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及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筹建工作。沈尚贤先生一生致力于自动化控制与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他早期出版的译著﹑撰写的教科书和发表的学术论文奠定了我国高等院校电子技术教育的基础。沈尚贤先生已年过花甲时,还亲自上讲台讲授“模拟电子学”课程。古稀之年后,先生还以极大的热情主编出版了《模拟电子学》、《电子技术导论》等教材,主持电子学课程的改革。先生之子沈平生说,“在家的时候,父亲跟我们说话的时间都很少。除了看书学习,就是在编教材。”
沈尚贤先生爱才,每逢青年教师试讲,他必亲自参加,事后再辅以个别帮助,由此培养了许多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先生炼才的方法,用两个学生——万百五、李应谭的话说就是“把任务压上来”。万百五教授当年刚刚毕业留校当青年教师的时候,先生找他谈话说:苏联教学计划里有“自动调整理论”这门课,希望你可以担起来。年轻的万百五跑去俄文书店,把所有相关书籍都买回来了。几个月后,他和同学一起翻译出了教材。李应谭也曾有过被先生“赶鸭子上架”翻译文献的经历,五年之后拿到先生寄来的已出版的译文集时,他深深体会到先生的一片苦心。
荣誉
1989年,沈尚贤的作品《电子学课程十年改革》分别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优等和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990年,沈尚贤荣获国家教委颁赠铭石一座,上刻铭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995年,沈尚贤在全国工科高校电教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荣获电教工作十五周年荣誉证书。
鞠躬尽瘁
沈尚贤先生素来简朴。先生所居住的一村15舍,空间面积比较小,一个小房间既当卧室又当书房。校领导多次劝他搬迁,但先生坚决不搬。先生是省政协副主席,又是九三学社陕西省副主委,经常外出调研。九三学社交大委员会前主委陈瀚回忆道,已是80高龄的先生还坚持和大家一起挤面包车,饿了就在教工食堂吃便饭,晚上就住在学校的招待所。“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不能给人家添麻烦”,先生这样告诫大家。先生最后一次带大家出去调研,所住招待所条件很差,到了半夜暖气突然停放,第二天就咳嗽了,后来导致气管炎复发。住在医院的先生还念念不忘调研结果,多次询问陈瀚调查报告是否写完。“不久后,沈老就离开了我们。”陈瀚沉痛地说。沈先生就是这样,完完全全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国家,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社会评价
一九九〇年,国家教委颁赠他铭石一座,上刻铭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零零九年,为纪念沈尚贤教授诞辰一百周年,江泽民同志特地为恩师题词:“举家西迁高风尚,电子领域乃前贤”。沈尚贤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他是一位典型的爱国知识分子,更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参考资料
西迁先贤录.xjtu.2024-07-27
目录
概述
学术历程
教书育人
荣誉
鞠躬尽瘁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