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镇辖乡。清光绪建场,1924年置义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2.9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1万。辖店湾、白石、五星、横岭(已合并高峰村)、清源、前进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产
苘麻、茶叶、
柑橘。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家禽为主。境内万牛坪有1933年红军
长征留下的巨幅石刻“扩大民族革命战争”。
渠县义和乡地处渠县东北部,位于东经106°53′51″~106°57′38″,北纬31°04′56″~31°08′52″,东临达县香隆乡,南靠渠县
大义乡,西与渠县柏水乡、
营山县明德乡接壤,北与
平昌县佛楼镇相邻,素有“一脚踏三县”的美誉,1996年国务院在义和乡五星村6组皂角垭村民喻既刚家门前设立“三县界碑”,至今保存完好。
全乡幅员面积37.1平方公里,辖5个村34个村民小组,有
汉族、
土家族、
瑶族等3个民族,全乡总农户2343户8671人,其中农业人口2327户8647人,少数民族人口2人(土家族1人,瑶族1人)。耕地面积9837亩,其中田5669亩,地4168亩(其中:25度以上坡地1636亩),林地1050亩,宜林荒山3320公顷,森林面积1367公顷,果园1050亩。森林覆盖率51.75%。
乡政府驻地(翁家河)距渠县城68公里,距土溪火车站34公里。1933年夏,红九军二十六师经过此地,在现五星村石子坎下聂家院子(现五星村4组)建立了渠县苏维埃,后迁至佛楼寺(现
巴中市平昌县佛楼镇文昌宫)。并在贵福设立区苏维埃及黄泥、
柏林、贵福、千佛、义和等乡苏维埃,发展游击队,1933年7月在与
营山县交界的“义和场”打响了著名的“
营渠战役”,毙敌300余人,活捉了匪首“陈毛牛”。1933年冬月初二,红军从贵福经义和往平昌方向撤走,历时三个月。期间,红军在贵福、涌兴一带留下了珍贵的标语,红九军二十六师在义和乡五星村喻家湾岩石上留下了“扩大民族革命战争”巨幅石刻标语。
“义和场始建于清光绪17年(公元1891年),1924年置义和场,民国年间属
柏林镇上北路贵福区所辖,由于地处渠县、营山、
平昌县“三县”交界,因边界纠纷常引发生流血事件,同年8月,三县县长和当地有名的士绅在义和场上通过协商,明确了各自的界限,此后再未发生边界纠纷,为留作纪念,将此地取名“义和场”,并商定每逢2、5、8日,为当地群众聚会的日子,延续至今。同年12月置“义和乡”,1949年12月解放,属渠县人 民政府第五区所辖,1958年更名义和公社,1967年改名“红光公社”,1973年经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渠平村划归平昌县佛楼乡(平昌县佛镇)所辖管理,同年更名为“义和公社”,1984年恢复“义和乡”名至今。
义和乡属深丘地貌,四面环山,境内有河流一条(由高峰水库、五星水库、横岭村沟水库、前进村烂泥沟水库、铁炉沟水库支流汇集而成)属涌义河源头之一。溪沟若干;有小(二)型水库一座(高峰水库),位于现
横岭村2、3、4组,1970年动工,1973年2月建成,水面45亩,可蓄水19.6万方,可灌溉农田650亩;有大小山坪塘112口,总蓄水量68.7万方,灌溉农田4200亩。
义和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地上无厂,地下无矿,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
大麦、小麦、高粱、
番薯、胡豆、豌豆、大豆等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以
莲藕、生姜、商品蔬菜为主;水果以桃、李、梅、枇杷、
柑橘属、梨等为主;养殖业以养猪、牛、羊、鸡、鸭、鹅、兔为主。交通建设
境内有红军石刻1处,有维埃红色政权遗址2处(县苏维埃红色政权遗址1处、乡苏维埃红色政权遗址1 处)、
清代古墓3处、红山1座(老红军父母安葬地)、皂角桠双柏古树(合 抱树),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