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涛
当代油画家
孟涛(1963年生),四川达州万源县人,职业艺术家。1987年至199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四川省油画学会副会长、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教授,职业艺术家,长期定居成都浓园国际艺术画家村或北京。孟涛在成都市浓园国际艺术村和成都蓝顶工厂艺术区设有工作室,目前工作和居住于成都。
艺术风格
孟涛,有着开放的艺术观念和感悟世界的独到视觉叙事能力,其四个系列——魔幻现实、精神的自然、灵之觉醒、自然景观,或折射现实重构魔幻世界,或穿越时空回归人之内心,或感悟人性唤起灵之觉醒,或挥洒自然激情中西融合。
“魔幻现实”——此系列把人从人化的自然与惊艳的梦境中,拉回现实世界,以冷静而犀利之眼审视透析人自身。这种审视有三个视向:一是人性的幽暗---这种幽暗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得于最真实的流溢,“互残模式”、“脑残”等作品表达出这种犀利的审视与剖析;一是人的自我救赎的渴望、挣扎与迷茫。在这一类作品中,让人感受到在物欲世界人性的压抑、扭曲、撕裂和一种难言的孤寂、无助的绝望、难以弥合的创伤。一幅幅画作,发出一个个叩问,人可否得以拯救?如何得以救赎?人的精神归宿在何方?孟涛的作品并没有回答这些叩问,而是流溢出宿命的悲情。如雕凿岩石的绘画语言和似乎嬉戏的图式,呈现出令人窒息的冷漠与沉重。欲望之物终究是难以从欲望的纠缠中挣脱出来,于是,孟涛的视野转向了悲悯之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疑是被上苍悲悯的对象。动物的征服者,不仅被无形的力量所征服,也成为被悲悯的“苍生”。
“精神的自然”——此系列以开放的艺术观念和差异化的观物感物方式和视觉叙事,不仅拓展了布面油彩在表达传统山水图示方面的窘境,更在当代艺术领域确立了自我的思考方式、价值判断和文化认同,彰显出面对波诡云谲的当代艺术发展态势的一种立场和态度。透过孟涛的油彩精神图景,让阅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他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那是一个非现实的精神世界,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动物相和谐的理想之境。
“灵之觉醒”——此系列以精致华丽的笔触与色彩,借孔雀之形态,对超越现实的梦境的构筑。画作让观众在感触“惊艳”的瞬间,游离现实而迷醉于迷幻的形形色色之中和惊叹于难以置信的艺术语汇中。由独特技术渲染出来的美的力量,是有穿透力的。因而,孟涛的这类画作可以跨越雅俗之界,游走于作者自己心灵梦境与公众审美趣味之间。但是,受难的与蜕变的孔雀的隐喻,暗含着孟涛对现实与人生的感受与体悟,在品读中会透过语言层而满溢在虚幻的空间中。
“自然景观”——此系列以其真知灼见打破陈法,开拓出油画风景写生的新面貌,彰显出人类可以栖居的“源水”,为“澄明之境”的呈现找到令今天大众可以进入的载体。这已进入融汇中西绘画本源美学的行列,也是中国当代油画变革最为需要的基础性语言。更有价值的是:作者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密切关注着现代生态问题,怀着忧虑描绘了青山绿水间的种种情丝。正如陆机所说:“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在景物的传神达意上,承续着传统的审美感应意识,达到情景互生、相互交融的境界。
作品展出
获奖荣誉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艺术评价
孟涛的油画是中国山水画式的油画。他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熟悉的山石溪流,令画面自然地透出一种源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特征和深沉内涵。他的作品中有机而自然地运用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空间观念,注重以“线”结构画面,细细如丝,富于动感,饱含情绪。这种绘画感觉既保持了特殊的油画自身的特征,又与中国传统造型的典型程序与原理相结合,表现出他在中西融合方面的可贵与大胆探索。——摘自水天中《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获奖作品点评》
孟涛新作品的创作起始时间是在5·12汶川地震前后,这也许是一种冥冥中的感应。在此之前,孟涛的创作是以油画风景为主,而他本人的教育背景又是国画,所以,在他的那些油画风景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所谓油画民族化的风格。老实说,这些作品虽然已经有了孟涛自己的语言特征,但是整体看来还是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似乎是一种世外桃源的情调,与当代社会之间间隔着那么一段距离。
孟涛是细节刻画的高手,在他的画面中,对于鸟类羽毛质感和色彩的描绘是率意和传神的。但是,在这些美丽的外衣下,是哀伤的眼神,流血的伤口、外露的脏器、挣扎的体态,这些“丑”的细节与美丽、绚烂的羽毛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此,愈加将画面中通过形象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强调出来。在作品中,画面的形象元素之间还形成了一种隐喻关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寓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刺目的伤口、飞溅的鲜血、外露的脏器、零落的羽毛,这些元素对应着人类的行为暴力和主观盲动;而无助的眼神、挣扎的体态、绚烂的羽毛,这些又对应着人类所身处的自然的境况。
参考资料
从诗境中走向生命的纷繁.达州日报.2024-09-05
孟涛油画作品欣赏.人民美术网.2024-09-05
目录
概述
艺术风格
作品展出
获奖荣誉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艺术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