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芒披碱草
禾本科披碱草属植物
短芒披碱草(学名:披碱草属 breviaristatus)是禾本科披碱草属的多年生禾草,具有短而下伸的根状茎。该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甘孜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省等省份,生长环境为海拔2200-4200米的山坡地带。短芒披碱草适应性强,抗旱、耐寒,能耐低温环境的侵袭,耐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形态特征
秆疏丛生,具短而下伸的根茎,直立或基部膝曲,高约70厘米,基部常被有少量白粉。叶鞘光滑;叶片扁平,粗糙或下面平滑,长4-12厘米,宽3-5毫米。
穗状花序疏松,柔弱而下垂,长10-15厘米,通常每节具2枚小穗,有时接近先端各节仅具1枚小穗,穗轴边缘粗糙或具小纤毛;小穗灰绿色稍带紫色,长13-15毫米,含4-6小花;颖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具1-3脉,脉上粗糙,长3-4毫米,先端渐尖或具长仅1毫米的短尖头;外披针形,上部具显明的5脉,全部被短小微毛或有时背部平滑无毛,或边缘两侧被短刺毛,第一外稃长8-9毫米,顶端具粗糙的短芒,芒长(1)2-5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钝圆或微凹陷,脊上具纤毛,至下部毛渐不显,脊间被微毛。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宁夏、新疆、四川省青海省等省。生长于山坡上。短芒披碱草适应性很强,在中国青海省海拔2200-4200米的地区生长发育良好,越冬率达95%以上;抗旱,耐寒,能耐低温环境的侵袭,在-36℃的低温也能安全越冬,生长良好;耐碱性强,在pH为8.5的土壤上生长发育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繁殖方法
地面处理:要求整地较细致,地面平整,耕深22-28厘米,耕翻后,耙碎土块,整平地面。播前、播后各镇压1遍。
种子处理:为确保播种质量,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要求播种用的种子,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2%。
播种方法:在高寒牧区旱作条件下,一般5 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种子田播种采用机械条播,行距为30厘米,播量15千克/公顷,深度3-4厘米。牧草田行距为15厘米,播量22.5千克/公顷,深度3-4厘米。施种肥180千克/公顷(磷酸氢二铵120千克/公顷,尿素60千克/公顷)。从第三年开始在牧草拔节期追施氮肥(以纯氮计45-60千克/公顷)。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由于短芒披碱草苗期生长缓慢,易受田间杂草危害。对田间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在分蘖期可采用2,4-D丁脂乳油灭除双子叶杂草,用量0.75-0.9千克/公顷,在晴天无风时用机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叶面,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
收获:宜于盛花期割牧草。人工收种,一般当种子有70-80%蜡熟时进行刈割,晒干后脱粒。机械收种,一般当种子有70-80%完熟时进行收割。
主要价值
短芒披碱草品质优良,是中国青海高寒牧区草地建设、退耕还林(草)和“三江源”生态建设工程中最适宜的优良牧草品种之一。在盛花期粗蛋白占干物质的11.09%,粗脂肪2.39%,粗纤维38.71%,无氮浸出物39.83%,粗灰分7.98%,且叶量丰富,茎叶柔软,适口性好,马、牛、羊均喜食。
保护级别
短芒披碱草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2004年——无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级。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保护级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